2024大学生支教实践报告范文(精选24篇)
实践内容
我常常会想到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学校里一群天真可爱的孩子、他们看上去和天下所有的孩子没什么区别、但实际上又有些不同。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走进大城市打工、用勤劳和智慧获取家庭收入、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但是这些家庭因为没有较高的收入、难以将孩子送入的优质学校。在打工子弟学校、因为师资力量的限制、孩子们难以收到应享受的、于城区孩子一样的教育、尤其是外语教育。为实现教育公平贡献力量、也为了孩子接受较高水平的外语教育、我走入了小学、成为了孩子们的老师和姐姐。
教学回忆
去小学之前、爱心支点内部对志愿者进行了统一培训、为后期的授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准备自己负责的课程、想象着给孩子们上课的情景、心中充满了期待。
但是上课时遇到了很多难题、这其中的酸甜苦辣、回味无穷。孩子们会问你奇奇怪怪的问题;他们很“冲动”、总是打断你的话、但他们说的却是另外一回事;他们很活跃、课上总想站起来或是在教室里走动;带着他们做游戏时、他们满院子的跑、我们满院子的追……可能是因为我们看上去像大姐姐、不严厉、也可能是熟悉了、所以后来他们很随意、不大遵守纪律。此类种.种、在一开始给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困扰、但是随着经验的积累、我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教学方式。
英语对他们来说、是很难的一门课。在授课过程中、曾经问他们喜欢英语吗、大多数都是不喜欢、有的是因为考不好、就像喜欢数学、因为数学考得好;有的是因为太难了、听不懂、想学但是学不好、但是他们对英语的渴望、渴望学到更多的知识、让我感动。因为我们的时间和资源有限、不能给予他们较系统的英语知识。所以课上我主要以学习单词和简单的句子及日常简单的口语交流为主、以游戏、pk的趣味的形式进行教学、目的在于提高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掌握些学习英语的方法、让他们在今后能更好地学习英语。
几天下来我慢慢的摸索出一套自己的教学方法。每节课我都会把他们分成两组、并每组起个有特色的名字和宣言、进行比分的pk.我觉得、爱玩的孩子的天性、以游戏的方式教学、会让孩子提起兴趣、很快就进入状态。孩子们都有一种好胜心理、在游戏中总希望自己的组能赢、想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的能力、得到别人的承认。这样、他们就会很认真地思考问题、以最快最准的方式解出答案。例如、在玩“抢凳子”和“时间司令”的游戏中、孩子们争先恐后地举手要回答。有一个小女孩叫、每次最先举手、但是让她站起来回答时、又会问我、老师、你刚刚问的什么啊?还有的孩子、因为自己的组得分少或者举手举得慢了、就急得直跺脚、一脸的不服气。虽然这样一节课很累、要不停的维持课堂秩序、但是、我却很充实很开心、面对着一张张纯真的笑脸、心里有无限的平静和安慰。由于我要大声的喊、到最后嗓子都哑了、可是看着他们天真可爱的笑脸时、我特别的欣慰、心底反而有股暖流在流淌、嗓子再痛我的心里都觉得很甜。
孩子们从初次见面的不敢靠近、到与我们互相嬉戏打闹、诉说心里话、再到临别的依依不舍、这个过程记录着我们之间的情谊。记得有一次、一个小女孩小心翼翼地拉了拉我的衣角、然后给了我一片奥利奥;还有一个小男孩画了一幅画给我、他说上面的小人一个是他、一个是我那些时候我的鼻尖有点酸酸的、那是感动吧。而每一声“姐姐”、都包含着孩子对我们由衷的喜爱和对知识的渴望。
虽然时间很短、但是我们之间的情谊很真诚、也很单纯。就是这种真诚和单纯、让我们在最短的时间内领会到了很多。每一个问题的发生都催促着我们马上解决、因为我们时间是很短暂的、我们想不带遗憾地离开。每天放学后我们就分享发生在小孩身上的趣事、或者讨论他们的问题。从而、我们了解每个小孩的进程很快。这让我明白、我们这一小队、分工合作的配合是非常重要的。
漫长的旅途
从外国语学院到小学路途遥远、有两个小时的旅途。经过长时间的舟车劳顿、志愿者们都已经十分劳累了。但是在见到孩子们一张张天真而纯洁的笑脸时、满身的疲惫几乎一扫而光。
的秋天晴空万里、但是冬天却寒风刺骨。还记得在严冬时、我们一群志愿者裹着厚厚的大衣、瑟缩着站在公交站牌边、鼻子冻得通红、一起讲着笑话以驱赶寒气。路边的烤红薯、那诱人的香气和金黄的色泽、捧在手心里的温暖、就像心里爱和温情一样、从指间簌簌地传到了心里。春天的风沙更是可怕、北京的沙尘暴从不给任何人留情面、我们这些路上的大小孩、自然“深受其害”。几乎每讲一句话、便要吐一口沙子。
实践体会
虽然支教时间很短、但是我却在这短短的时间里、体会作为一名教师的不易。第一、从事教学工作需要“专(钻)心”:我为这次实践的顺利进行、我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准备。虽然说对于五年级的知识不在话下、但我还是丝毫不敢马虎、我上网查询了有关经验交流、在充分尊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开展这次的实践活动。第二、从事教学工作需要“耐心”:面对一群小学生、他们对知识接受和记忆的方式和能力都有其特点和限制、我们在教学中不能从自身主观出发“想当然之”。对学生在学习中所遇到的障碍要“耐心”的讲解、一遍不行就两遍、两遍不行三遍、同时也应该反省自己的教学方式是否对路。
五天的实践体验在我们心里已是沉甸甸的回忆、这段不可磨灭的回忆、丰富了我们的大学生活、更是为我们的人生旅程增添了绚丽的色彩、这次支教活动也让孩子们开阔了的视野、接触了很多之前从来没有接触过的新鲜事物、支教工作是短暂的、是忙碌的、也是充实的。支教是一种付出、更是一种爱的传递。通过支教、我们留给小学的孩子们的东西是很有限、可是这其中的孤独与坚忍、平淡与深刻、失落与欢喜、感动与震撼、将成为我永远珍贵的回忆、而在其中收获的认真、勤恳、学习方法、为人处世的原则、则是我一生受用无穷的宝贵财富。这些财富让我更加成熟、更有能力去应对以后将遇到的一切困难险阻。我将带着这些回忆与财富踏上新的征途、并且努力让每一段生命都如此充实而有意义。
2024大学生支教实践报告范文 篇6
很幸运的,今年暑假我去山西吕梁地区参加了一次很有意义的短期支教活动。说它短期,是因为整个支教过程为期不过十多天。不过,虽然仅仅是短短十多天,我认为它带给我的,我们的,以及山区孩子们的收获却是巨大的。
作为队伍中一名党员,我觉得有必要站在党员的立场上来写点什么。首先要感谢校党委,感谢院团委,感谢各位老师,在这喜迎校庆60年的隆重日子里,给了我们这个机会,能够让我们深入到大西北地区去体验一下贫困山区的艰苦生活,让我们大学生真真实实走出校园,走进社会,深入群众,锻炼我们当代大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培养我们敢为人先的卓越品质,达到让我们服务社会的目的,大学生自我总结,为以后我们大学生步入社会做好良好的衔接工作。同时,也感谢山西省吕梁市教育局的大力配合与对我们工作的支持,让我们的支教能够顺利进行下去,再者,要感谢接待我们的学校--段家湾小学及吴海龙校长,感谢吴校长十多天来对我们的教育工作的支持与鼓励,感谢校长提供的无微不至的帮助。最后,感谢我和我的队友们的共同努力,得以让此次支教活动顺利完成。
其次,谈一下关于短期支教的看法。对于短期支教,很多人包括很多老师,都持反对态度,他们认为,短期支教,起不到实质性的传播知识的作用,相反的,由于支教期间,孩子和去支教的大学生相处气氛非常融洽,中国梦与当代大学生,这反而会让孩子养成随意和师长开玩笑的不良品质,甚至会将这品质带入到开学后正常的学习生活中去。因此,很多人并不看好短期支教。对此,我想说的是,我们不能因为这臆想出来的“弊端”就放弃我们这爱心活动的进行,而且,经过我们几年的总结以及对支教地后续的信息收集和反馈,事实证明,那些所谓的担忧是不存在的。对于“短期支教起不到实质性传播知识”这一说法,首先需要澄清的一点是,我们去做短期支教这个活动,并不是去教孩子们语文数学,我们要做的,而且一直致力于做的,是将大山外的世界以一种美好的的方式呈现给他们,让他们构建起自己的人生理想,让他们构建自己的人生宏图。就拿今年山西吕梁支教来说,我们给孩子们准备了书法、手工、地理、科学、创造学、趣味英语以及传统文化知识等涉及各个方面、各个学科的课程,为的就是拓展孩子们的视野,学习张丽莉事迹心得体会,让他们多接触一些新颖的事物,不至于丧失对学习的兴趣。我们更希望他们对我们所准备的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甚至以后就致力于此领域的研究。另外,对于“孩子容易养成随意和师长开玩笑的不良品质”这一观点,我是不苟同的。在这十多天的支教生涯中,我们确实和孩子们相处很融洽,在课间我们一起做游戏,一起打闹、玩耍。但是,在课堂上,孩子们却是非常的认真听话的,当然也有一些调皮的孩子,上课接话茬,做小动作,不过被我们队员以师长的威严镇住之后,这种情况就再没发生过。通过我们对于孩子们的了解与认知,我们相信,再者,在这次支教过程中,作为一名党员,我更是肩负着我们党支部爱心基金发放的重任。我们党支部的基金会--信基金,于今年向“同心圆”计划支教队捐赠资金一万元,其中,对于山西吕梁地区,资助贫困山区儿童0人次,共3300余元。我们支部成立信基金的目的就是引导大学生合理使用奖学金、助学金,倡导同学们捐出一部分用于资助贫困山区儿童,这一举措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学院内形成良好的氛围,同学们捐助也非常踊跃。另外,今年对于山区儿童的的捐赠,我也是感慨颇多。山区儿童的的确确非常贫困,但是受资助的儿童的学习成绩,以及自身素质也确实存在差异,可以说是良莠不齐,对于资助一事有待于建立新的受资助人员考察方式,以确保资助资金发放到品学兼优的山区儿童手中,让资助资金发挥其真正的作用。再次感谢党支部成立爱心基金会--信基金,为山区贫困儿童带来了远方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