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大学调研报告(精选4篇)
2024年大学调研报告 篇1
*街道于20xx年1月率先在全市成立了社区志愿者协会,注册社区志愿者1610名,建立社区志愿者工作站20个,成立各类志愿者服务队12个。自成立以来,开展了丰富的卓有成效的志愿服务活动,得到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也暴露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处理将直接关系到志愿服务活动的长远发展。
一、活动的开展情况
(一)发挥优势,培育特色,打造精品服务品牌。
街道充分发挥各社区的特色优势,着力打造了一批有影响力的特色品牌。打造了如“*社区网吧义务监管、计生义务服务、课外义务辅导,**社区的义务学生接送,宏伟社区的弱势帮扶,**社区的义务治安巡逻”等一系列特色品牌。其中,*社区七位老人义务接送学生十几年的事迹先后被中央电视台、山东电视台、齐鲁晚报、新浪、网易等新闻媒体重点报道,并作为我市文明创建的先进典型在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突出报道。
(二)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契机,大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街道团委发动广大社区志愿者广泛开展“文明知识宣传”、“文明行为引导”、“关爱空巢老人”、“关爱弱势群体”、“环境卫生整治”、“医疗服务”、“心理咨询”、“法律援助”等一系列的主题活动。自今年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开展以来,共出动社区志愿者5000余人次,发放宣传材料2万余份,清洁环境卫生达10余万平米,为弱势群体提供“一对一”志愿服务216人次,为居民提供医疗服务2200余人次,提供法律援助102人次,接受心理咨询129人次。
二、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
街道社区志愿者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面临许多考验,还有许多工作急待进一步完善,突出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志愿服务活动的实效仍需加强。志愿服务活动应该是“来自群众、服务群众”,各社区和有关部门虽已制定管理办法或成立专门组织,但受社会经济化的.影响,一些人对志愿服务和志愿者队伍建设认识还不深,参与不够,还没有在社会完全形成“人人支持、广泛参与”的良好氛围,志愿服务短期行为多,有的流于形式,缺乏深入扎实长效的志愿服务活动。
二是志愿者的服务平台仍需完善。各社区志愿者服务站的作用没有发挥好,社区在投入上存在不足,志愿服务缺乏稳定的经费保障,志愿服务项目的运作管理不规范,志愿者服务站的配套设施不完善,在辖区内的影响力不强,给社区志愿活动的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
三是志愿者的管理仍需加强。面对全街道1千余名志愿者,管理仍然是当前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部分社区志愿者组织的管理不到位,缺乏长效化的运行机制,特别是激励机制,造成了志愿者的归属感不强,出现部分志愿者的流失,甚至招募新志愿者困难等问题。
三、街道今后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重点加强
(一)要加大宣传力度。推进志愿服务和志愿者队伍建设,对于普及文明风尚、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作用,对于动员公众参与社会建设,及时弥补政府和市场的某些缺位,缓解经济社会转型期产生的一些矛盾,促进社会群体和谐共处具有重要意义。今后要从以上几个方面加强宣传,积极广泛地吸引广大群众参与进来,逐步形成“人人支持、广泛参与、社会认可”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要加强领导与管理。进一步推进志愿者队伍建设,必须明确职责分工、加强统筹协作。结合协会章程和志愿者的管理办法,对所承担的工作作进一步分解和细化,责任到人,落实到位,务求实效。志愿者队伍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许多工作环节和影响因素,要从精神文化、组织机制、行为规范、社会支持等多个方面,统筹考虑志愿者招募、注册、培训、考核、评价、激励、保障等各项工作,加强相关制度建设,特别是志愿者的激励体制建设,全面完善志愿服务体系。
(三)要学习创新。目前,国际上和港澳台地区的志愿服务和志愿者队伍建设已进入比较成熟的发展阶段,我国各地、各领域也创造了许多好的推进模式。今后要认真总结国内外做法和经验,深入找寻推进志愿者队伍建设规律,科学指导民政领域志愿者队伍建设工作。针对新的形势,利用网站、QQ群、微博等新媒体组织志愿服务活动,建立高效、畅通、便利的志愿活动平台。
2024年大学调研报告 篇2
大学应该学什么?除了知识外,最重要的是培养个人能力,大学生应该培养各种能力如:人际交往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掌握信息能力、学习能力和自立能力等等。其中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和谐的人际关系既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生形成健康心理的重要源泉。大学生从进入学校的那一刻就已决定了其交往的需要,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在大学校园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一种团结友爱、互帮互助、朝气蓬勃的环境,将有利于大学生健康的个性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在快节奏的当今社会中更是如此。
一、调查背景
近年来,大学生人际关系状况已经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那么,目前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到底如何呢?90后的我们能否适应大学生活并处理好人际关系问题呢?他们遇到问题纠纷后会如何解决呢?我们在交往中是否存在隐患呢?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人专门作了此次调查了解情况。
二、调查目的
社会生活中的每一个人生活都生活在人际关系网中,每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都依存于人际交往。人际关系的好坏往往是一个人心理健康水平,社会适应能力的综合体现。对于正在学习,成长中的大学生们来说,人际交往是生活的基本内容之一。同学之间,师生之间,老乡之间,室友之间,个人与班级以及和学校之间等错综复杂的社会交往,构成了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网络系统。培养良好的人际效能力,不仅是大学生活的需要,更是将来适应社会的需要。
因此,本人开展了此次调查,目的在于大致地了解我校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情况,并针对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与不足,提出相应的措施。帮助广大同学树立正确的交往态度,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三、调查过程
(一)调查时间:20xx年6月1日至20xx年6月13日
(二)调查对象:各高校在校本科生
(三)调查方式:网上发布调查问卷,共回收60份
四、调查结果分析
本次调查一共调查了60人,其中男生24人,占总人数的40%;女生36人,占总人数的60%。大二学生占总人数的83%,其他年级占17%。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比例为6:5。来自农村、城镇、城市学生的比例基本持平。
(一)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情况整体上比较良好,在人际交往方面有困扰的比例比较正常。
调查分析显示,40%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的人际关系不错,自己很满意;52%的认为关系一般过得去,但也有4%的大学生觉得自己的人际关系很糟糕很失败。中国人向来拥有中庸思想,然而这次调查显示“一般”的人群比例比“满意”的高很多,说明多数大学生对自己的人际关系感觉不错。但是那4%也不是小数目了,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去关注、去寻找原因,提高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及交际素质,班级和学校也要多开展一些课外活动让同学多一些和人交往锻炼的机会。
(二)大学生基本都能认识到人际交往的重要性且与人交流的意向比较强
当被问到“您认为在大学与同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重要吗?”时,96.67%的同学都选择了“很重要”或“比较重要”,只有3.33%的人觉得无所谓。这说明大学生基本都能认识到人际交往对自己的重要意义。问及“当你建立了稳固的朋友圈子后,你还愿意去结识新的朋友么?”61.67%的人选了愿意,另外37.67%的同学也选了视情况而定,极少数人选择“不愿意”和“不知道”。当进入到一个新环境时,大多数人也都表示会适应并融入其中。这说明大学生对自身的性格还是比较自信的,大部分人都有良好的心态和主动性去结交新朋友,都是渴望有好的人际关系的。只要我们抓住大学生的心理,了解他们的真实意图,就有机会让所有人都走上正常的交往之路。
(三)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既能坚持自己,又能考虑别人。
当被问及“你在意别人对你的看法吗?”时,21.67%的人选择了“很在意,有时会顺着别人对自己的期待做事”,68.33%的人选择了“在意,但还是会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而当被问到“当生活中您与同学讨论问题时,您与对方的意见不一致是,您会?”时,86.67%的人都选择了“听取别人的意见,之后对比自己看是否合理”。这表明了大学生在交往过程中能在坚持自己原则的基础上听取别人的意见,这对人际交往十分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