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9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工作范文 > 报告范文

报告范文

2024年教师调查报告(精选12篇)

2024-10-12 17:52:07报告范文打印
2024年教师调查报告(精选12篇) 近一年来,调查人员对重庆市500余名一线教师进行了详细调查,结果发现76.9%的教师感觉压力大,51%的教师落下“职业病”,37%的教师产生职业倦怠。....

  五、几点建议

  1、更新教育观念。人类已经步入信息时代,在信息化环境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是提升教师整体素质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学校要认真组织教师学习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明确《标准》的历史价值:引领中国中初中信息技术应用的历史转折。明确《标准》以“意识与态度”为动力,以“知识技能”为基础,以“应用创新”为目标,以“社会责任”为价值取向。农村初中教师要自觉克服环境和条件带来的困难与限制,坚持自我更新取向,自觉克服“自甘落后、不求进步”的思想,树立扎根山乡、争创业绩的专业思想,树立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服务的信念。更新教育观念,主动适应教育形势的发展需要,主动担当培养人才的责任,主动担当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的责任,努力使自己成为终身的学习者、实践者,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2、加强实用培训。信息技术是一门实用技术,要让农村初中教师掌握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必须通过多元的培训、学习。只有依据校情采取切实具体的培训方式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笔者认为,一方面市、县教师培训中心、教研部门、电教馆(站)可组织信息技术骨干培训,让信息技术骨干在工作、学习中发挥带动作用。另一方面加强信息技术校本培训,能者为师、师徒结对。培训内容应在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多媒体课件制作、文稿编排打印、邮件发送、网络资源应用等方面下功夫,注重实用性。再一方面鼓励自主培训,鼓励自我提高,让愿学、善学的教师成为学习的榜样。

  3、倡导教学应用。“应用与创新”是《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对教师掌握信息技术提出的根本目标。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应用的范围很广,但就教师而言,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提升信息素养,其根本目的在于运用所学知识为教育教学服务。首先,学校领导要带头学习,带头应用,不应借口“工作忙、事务多”而把学习和掌握信息技术只停留在嘴边,打印文稿、发送邮件、制作课件、查讯资料等常规性的工作要学会自己做,并力求做好。其次,学校应有相应的落实措施,对农村初中教师利用简易多媒体上课要有明确要求、规定,每学期均应组织多媒体环境下的赛课活动,营造良好的学习、应用氛围。再次,倡导教师应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应用信息技术与教师自主学习发展有机融合,应用信息技术与提高教育教学效益相互促进。

  4、实施政策倾斜。为保障教师学习、应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教育主管部门应从实际出发,从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出发,制定教育技术培训、考试与教师职务升、资格认定等挂钩的具体办法,形成促进教师参与信息技术培训的激励机制,对农村初中教师学习、应用信息技术应该有一定的政策倾斜。笔者认为,培养、选拔各级骨干教师应把信息技术的掌握与应用情况作为硬条件。年度评优需考核教师应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服务、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的情况。评选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教育科研先进个人、师德标兵等各级各类荣誉称号时应充分考核其信息技术能力。教师职务升时也需考查其信息技术能力。对自愿购买电脑主动学习的教师给予一定比例的资金补助。对主动学习,善于运用信息技术教育手段改进教学方法、教学业绩突出的教师给予表彰奖励,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可评选信息技术骨干教师、优秀教师等。这样,农村初中教师潜在的学习激情将得以发挥,信息技术的掌握与应用便会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提升信息技术能力将不会成为一名空话。

2024年教师调查报告 篇12

  在大力发展幼儿教育的今天,国家全面推行了对幼儿教师的培训方案。作为培训单位,为保障培训质量,对培训教师进行前期需求调查十分必要。

  一、调查目的

  培训调查的目的是整个培训工作的首要环节,也是为实现培训目标而做的前期工程。它不仅影响着培训方案的制订,而且对培训的效率起着重大作用。此次调查旨在了解甘肃省幼儿园教师培训的需求及其差异,为制订不同层次教师的培训方案提供依据,从而提高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调查过程

  采用问卷调查法,其优点是可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信息。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来获取XX省XX个市州幼儿园教师培训需求的信息。

  问卷采用单项选择、多项选择、问答题等形式,共分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关于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包括为被培训教师的基本信息;第二部分为培训内容和形式。发问卷60份,回收60份,回收率为100%,回收问卷有效率达100%。

  三、调查结果分析

  了解教师对培训的需求是培训工作有效进行的前提。培训是否必要?对培训对象工作的帮助程度有多大?哪些方面有需求?了解这些基本情况,有助于针对性地选择培训模块,从而提升培训认可度和培训效益。

  1、培训意愿。此次调查发现,教师参加培训的意愿高(占总数的88.3%)。提升素质和教学技能成为被调查者参加教师培训的首要动机,为培训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依据。

  2、培训需求。教师的培训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教师实践工作中的不足。满足教师的培训需求,帮助教师提升教育教学技能,是培训工作者理应考虑的首要任务。通过调查可以发现,教师的具体需求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幼教理念为60%以上的被调查者选择的培训内容,幼教管理、幼教技能与实践也成为许多被调查者最急需的教育教学知识。可见,新课程理念与教学相关知识需要在培训过程中更多地渗透与扩充。尤其高级职称的被调查者对“幼教理念”的需求人数比例远远高于其他选项。因为高级教师在教学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掌握新的幼教理念就成为帮助自己专业发展和科研水平迈上新台阶的一种迫切需求。

  (2)高校教师和实践专家成为被调查者最青睐的培训者,在喜欢培训者类型中占73.3%。高校教授能从幼儿教育理论、新理念等方面作出比较系统的阐述,实践专家往往基于个人的实践经验和反思,针对教师工作中的困惑,适当地点拨和建议,从而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改进其教育教学工作。

  (3)下园观摩成为被调查者最偏爱的培训方式。教学观摩随着职称的降低,人数分布比例越大。因为教学观摩的过程是一个“身临其境”全方位的学习过程,既有助于教师开拓视野,打破自己习惯性的思维定势,又能在观摩中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更能为以后创造性地工作积累素材,因此普遍受欢迎。

  四、培训建议

  根据以上分析,不难看出被调查者对教师培训认可度较高且具有强烈的培训需求。如何才能使培训对象对培训工作满意,并使培训内容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真正发挥培训功能?

  1、精选培训教师队伍,提升培训对象素质。培训教师队伍一般由高校教师、学科专家、教学一线骨干教师组成。在培训过程中,针对培训对象的不同需求,提供相应的培训教师。聘请理论功底扎实且熟悉教育教学实践的高校教授,就教育最新理念、科研内容、幼教理论进行专题讲座;鼓励一线骨干教师多上示范课、观摩课,他们丰富教学经验的分享对于新教师的工作具有直接指导意义;加强学科专家对培训工作作有针对性的指导并作相关的讲座,使被培训者新理念、教育理论、教学实践能力、教学科研能力等全方位素质得以提升。

  2、准确把握培训内容,保障培训效果。幼教理念是幼儿园教师在日常工作和科研中最欠缺的知识点,这就要求无论是聘请的专家还是高校教师,在选择培训内容时都必须把幼教新理念作为培训内容的重中之重,确保受训教师通过培养,真正获得自己急需的新理念、新知识,以指导其今后的实际工作,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同时也体现了国家实施培训计划的初衷,保障了培训的效果。

  3、迎合培训对象需求,扩大下园观摩比例。由于培训教师来自于全省14个州市,加上甘肃省东西跨度大,经济、文化教育水平有着较大差异,使得幼儿教育的方式和方法方面相互学习和借鉴的必要性随之增大。因此,下园观摩不仅是受训教师的共同要求,更应成为培训者为拓展培训对象视野、创造相互学习和交流平台的一个契机。在培训方式的安排上,讲座必不可少,下园观摩更不可少,包括省、市、县不同等级的示范幼儿园和普通幼儿园,确保高质量地完成培训任务。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