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9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工作范文 > 报告范文

报告范文

2024年老年人调查报告(精选6篇)

2024-10-16 13:13:22报告范文打印
2024年老年人调查报告(精选6篇) 老年人的行为习惯:1。老年人都习惯早睡早起-老年人的生物钟已经开始定点了!除非他更改睡觉时间!2。老年人习惯性便秘-习惯性的在厕所里打发时间,非要大便不可!3。老年人喜欢清闲着-中意吃早茶,散步,找老朋友一起聊天,种花等等。4。....

  千名老年人中有36%的老年人感到医疗费用支出有困难。一年个人医疗费用支出500元以下的32.1%,500-999元的14.4%,1000-1499元的18.0%,1500-1999元的7.5%,-2499元的9.1%,2500-7000元的16.2%,7000元以上2.7%。XX年一年人均个人医疗费支出为1708.8元。最高个人承担数额为60000元。

  调查中老年人普遍反映无法承担高额的医疗费用,一年人均个人医疗费支出为1708.8元。有36.0%的老年人感到医疗费用支出有困难。在座谈中大家也谈到,由于医保规定的报销费用过低,很多老年人都需要自己支付相当部分的医药费,加上现在医院将许多药都被归为自费药,使得老年人更感到负担有困难。很多实际的事例反映出来的问题是,一些老年人收入处于中等,不够政府的补助条件,因此怕生大病,所以平时也不敢在其他方面多花钱,都要留着负担医疗的开支。特别是一些从外地退休回来的老年人,在医疗费用支出和医疗报销方面的困难明显。

  三里坊居委有一位从外地退休回来的孤老,由于退休前是教师,所以退休金在外地相对来说算比较高,超过1000元,不符合上海市和静安区规定的补贴标准,但是该老人由于身体不好,所以确实存在钱不够用的情况,并且由于老人没有上海的医保,生了病要去外地报销,报销周期长报销金额又少,更为老人造成了经济上的压力和生活上的不便。调查中老人普遍呼吁能够得到政府社会的更多帮助和照顾,在医疗费用方面再给予更多的优惠措施。

  ◎老年人每天时间分配首位是看电视

  调查显示,绝大多数老年人都有兴趣爱好。兴趣爱好前五位的项目是,看电视电影、看书看报、闲聊、体育运动、戏曲。

  除睡眠休息和吃饭时间外,老年人每天时间分配首位是看电视,其次是做家务。各类活动时间安排与老年人的兴趣爱好基本一致,每天花在看电视上的时间最多。

  参加老年大学状况。调查显示,17%的老人参加老年大学的学习。参加老年大学的学员在性别、年龄、文化上有一定差异,女性高于男性,女性为63.5%,男性为36.5%;文化程度高的多于文化程度低的,大专及以上参加的为49.1%,文盲参加的为8.1%;年龄越低参加的人越多,70岁以下的为47.4%,71-80岁的为35.7%,81-89岁的为10.2%。

2024年老年人调查报告 篇6

  第一部分: 调研背景

  社会背景

  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 “以此标准,20xx年第五次全国普查时,我国的老龄化比例为7.0%,这标志着中国已经基本进入老龄化社会,到 20xx年第六次全国普查,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20xx年人口普查上升2.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xx年人口普查上升1.91个百分点。由,此可看出我国人口龄化的速度极剧加快。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增长如此之快原因主要有两个:

  其一是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老年人口数目最多的国家。因此,控制我国人口数量的快速增长成为国家的当务之急,20世纪末,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随着计划生育的实行和推广,我国的人口出生率逐步下降,最终到20xx年出生率下降至“严重少子化”程度。而中年人口数不变,且依然在衰老,相对而言,我国的老龄化阶段逐渐到来。

  其二是随着社会的进度以及科技的发达,我国公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保健意识加强,医疗水平提高,公民的平均寿命延长,导致老龄人口数目上升。

  二者共同作用,导致我国迅速进入老龄化社会。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也随之产生。如劳动力相对变少,劳动生产创造的财富要更多的分配给老年人,老年人的养老费用剧烈上升,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养老问题成为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 《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提到“应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那么城市和农村的家庭赡养情况是什么样的呢,这些要求是否贯彻落实了呢

  一、城市老年人家庭赡养状况:

  在人口老龄化加剧的背景下,城市的老年人赡养问题相对于农村并不严重。这不仅因为城市受教育程度总体水平比农村高,还因为城市的老年人保障机制比农村更为健全,实施更加到位。

  中国的养老,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目前主要还是以家庭养老为基础。无论商品经济发展到何种程度,无论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及家庭结构发生怎样的变化,中华民族传统

  的伦理道德仍然是维系人们正常生活的基本准则。因为,在家庭中,由于长期共同生活而形成的融洽的亲情关系,是任何其他社会关系所无法替代的。

  家庭养老是以家庭为载体的,老人们在家庭中所遇到的养老问题可归结于以下方面:

  一、生活方面

  城市的公民工作较忙,一方面要不耽误工作,另一方面要照顾孩子,最后还要照顾老人,生活节奏较快,生活压力大,因此日常生活照料就会出现照顾不周的现象。

  二、医疗保健:

  城市生活条件整体水平比农村高,医疗保健制度较为健全,老人们生活较为富裕,因此,医疗保健就成为老人们忽视的一个方面。

  三、心理保健: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心理素质逐渐弱化,表现出进取心差、风险承受能力弱、害怕估计、情感脆弱、容易灰心等心理症状。这些症状比寂寞更折磨人,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派遣和慰藉,会导致老年人痴呆等一系列精神和生理疾病。

  四、文化娱乐

  城市的健身器材和设施相对农村较齐全,老人们健身运动的机会相对农村老人较多。另外城市的经济较发达,老人们在物质生活充裕的情况下有更多的精力去发展自己的'爱好,参与文化娱乐活动。

  五、参与社会:

  城市老人一般是上世纪老一代的知识分子,掌握着熟练的知识技能,是年轻一代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劳力去学习的东西,他们渴望发挥余热,因此还希望参与到社会的建设中去,因此老人们并不缺少精神上的补充。

  六、权益保护:

  城市老年人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对自身的权益有更高的认识,因此,老人们的权益保护更容易落实到位。

  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的基本国策虽然有效地控制和解决了我国人口过快增长的问题和矛盾,但是也随之出现了家庭中“上有四个老人,中间有一对夫妻,下有一个子女”的家庭结构,给未来老年人和独生子女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困扰和众多压力。

  二、农村老年人家庭赡养状况

  近年来随着工业城市化的迅速发展,我国大量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留守老人急剧增加。由于体制和生活中的诸多原因,使得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面临诸多问题:

  家庭状况

  (一)健康问题:

  由于生理因素的影响,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各项技能随之下降,容易引发各种疾病,目前我国老年人中有70%以上患有各种老年疾病,其中15%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

  (二)缺乏精神慰藉:

  子女工作忙,没时间陪伴照顾老人。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单调,长期导致亲情上的疏离和心灵上的煎熬。

  (三)传统的家庭养老保障弱化:

  古代的“父母在,不远游”的思想已经极度弱化,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家庭赡养老人的意识薄弱,甚至逐渐淡化。

  其他状况:

  一、农村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

  农村的经济比较落后,社会保障制度不能像城市那样顺利地完成。另外农村社会福利、政府救济和低保投入出现严重不足的现象。

  二、劳动经济负担大:

  农村不仅要管理田地还要通过其他劳动来维持家庭的经济,劳动量大,导致生活上照顾老人不足;经济负担重,导致不能完全满足老人生活和医疗等其它方面的经济需要;两种因素综合起来间接地导致老人的生活幸福感不足。

  三、老人自身的难题:

  老人的平均寿命延长、患病率和伤残率上升,自理能力下降。还有些农村老人存在封建的家庭观念,老人必须有儿子抚养,且不愿接受社会的帮助,一旦儿子经济不足或赡养意识薄弱,老人的生活将陷入困境。

  四、缺少社会的帮助:

  农村老人存在的困难多,老人人口数量大,需要的社会帮助尤其多。

  五、隔代教育心理负担重:

  子女们外出打工,留下正在成长的子女陪伴老人,老人们就担负起教育抚养孙子孙女的责任和义务。由于祖孙间年龄相差较大,心理差异也很大,导致老年人照顾和教育孩子不到位,心理产生担忧和焦虑。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