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社会实践调研报告(精选27篇)
研究小组是一个小家庭。整个团队是一个大家庭。在团队中,我总是有归属感。我觉得我属于这个团队,每个人都在做同样的事情,为同样的目标奋斗。这项活动在农村的最大收获是在接触中成长。我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了团队的凝聚力。队友就像一家人。他们住在一起,互相帮助。他们教我如何关心他人,如何牺牲自我,如何实现伟大的自我。
2024年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篇21
3月31日下午,天津大学的十余位学生代表在校内举办了一场发布会,正式发布了今年寒假期间4千余名天大学子针对雾霾问题进行调查并撰写完成的《天津大学建设美丽中国·留住apec蓝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两成受访者每天关注指数
4千余名学生返乡调研的范围覆盖了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其中又以天津、河北、山西、辽宁、河南、山东、北京等受雾霾影响较重的地区为主,学生们通过面对面的形式邀请受访者填写微信调研问卷,共收集问卷35980份,其中针对普通居民的问卷33372份,针对企业员工的问卷2608份。
在调研报告里,有一项全国居民对空气指数关注情况的统计,其中每天关注空气污染指数的人比例为22.8%,每周至少关注3次的人比例已达到51.8%,而在雾霾最严重的京津冀地区,民众对空气质量的关注要高于这一比例;对于民众采取防护雾霾侵害措施的统计,从未注意防护过的.人比例只有16.1%,而八成以上的人开始注意偶尔或经常采取措施防护雾霾侵害。
近八成人认为,现阶段政府针对空气污染和雾霾的治理措施仍待进一步完善,44.5%的人认为政府执法不严、监管不力是雾霾产生的主要原因,超过50%的人认为政府应出台相应政策法规加大对扬尘及排放工业废气的惩治力度、完善公共交通体系、宣传低碳出行方式、增加城市绿化面积能够有效治理雾霾。
政府企业个人应协同治霾
问卷中还特意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请受访者将所在居住地的空气质量状况与五年前做一个对比。统计结果显示仍有六成以上的人认为,空气质量与五年前相比并没有变差,或有好转但不明显。
指导学生们设计这一问题的是天津大学pm2.5控制研究中心刘庆岭教授,他说:“虽然雾霾问题是最近两年才凸显出来的,但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空气污染一直是我们‘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我将这一调研数据与十年间全国各省市空气质量的数据进行了对比,两个曲线是基本一致的。这反映出近几年政府对空气污染问题高度重视,虽然离民众的期待还有不少距离,但治理取得的实效还是能够看得见的。”
调研数据显示,目前对雾霾问题的治理,有64.7%的人不满意但是有信心。刘庆岭教授说,治理雾霾是一个综合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公民个人的协同努力。他以我国十几年前治理沙尘暴为例,“我们大概用了十年的时间使沙尘暴得到了有效治理,虽然治理雾霾与沙尘暴相比要解决更多的问题,但当我们社会上从政府到企业到公民个体形成合力,坚定信心与耐心,一定能实现蓝天青山与绿水常在。”
2024年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篇22
一、调查的原因及目的
百年大计,以人为本。企业的发展说到底是人的发展,企业竞争归根到底也是人才的竞争。当代社会,面对日新月异的发展和进步,学心速度和培训速度了是提升人才速度的重要参数。培训则常常是提供信息、知识及相关技能的理要途径,有时甚至是唯一途径。在当今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的企业必定是那些能够使其员工充分发挥自己的全部潜能的企业。这意味,企业员工必须接受培训作为继续学习的一种手段,员工培训在帮助公司迎接竞争挑战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员工培训可以有效地帮助公司创造价值或赢得竞争优势,重视员工培训工作的公司会比他们的竞争对手表现出更好的经营业绩,更有信心迎接竞争挑战。培训不仅通过员工自觉性、积极性、创造性的提高而增加企业产出的效率和价值使企业受益,而且增强员工本人的素质和能力,使员工受益。故有人说,培训是企业送给员工的最佳礼物。培训是管理的前提;培训是管理的手段。培训不仅为管理创造了条件,其本身就是一种管理的手段,即培训通过满足员工高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来激发员工的干劲和热情。企业同时应把培训作为管理的机会和途径,并通过培训沟通上下级的联系,掌握工作进展状况,达成相互理解与支持,共同不断提高工作绩效。
为了充分了解公司员工思想现状,了解公司对员工培训要求和规划,建了解统化、结构化的公司内部培训体系。本人在永_公司范围内采取走访的方式进行了一次培训需求调研,共10人,回中层管理人员问卷1人,现简要对结果加以统计与公析。
二、调查时间、地点、方法
(一)调查时间:20__年10月20日
(二)调查地点:_司
(三)调查方法:采取走访式调查
三、调查内容及分析
烟草公司是国家控制和统一管理的一个特殊企业,它具有较强的独立性,所以对于加强职工的质量意识的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加强员工培训工作十分重要。
(一)公司发展理念与文化
1.企业发展方向较为明晰。根据调查资料显示,约有95%左右的员工认为,自己对公司的发展战略表示了解或十分了解,这主要是与公司目前的业务重点和工作目标有关,但剩余5%左右的员工表示困惑,这必然会造成实际工作缺乏目标,或者人力资源的较大浪费。
2.将近九成的员工熟知企业的精神和价值取向。因而“不断进取,永臻完美”的管理思想几乎感染了公司的所有员工,可见企业文化对员工的敬业度和忠诚度起到了较大的凝聚作用。
3.企业在制度建立及文化建设方面仍需进一步加强。调查数据显示,认可公司有一个非常健康文化的比例达到85%,而15%左右员工则认为一般,没有员工对此表示反对。此外,仅有45%的员工认为公司的制度体系非常完美,而认为不完美的人数达15%。
(二)组强结构与岗位设置
1.近九成的员工对公司现行组织结构认同,并表示与部门业绩息息相关,公司现有员工中,九成员工对现有机构设置表示赞同,认为现行设置方式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2.现行职能职责、业务流程与实际工作衔接较好,依据调查结果,80%员工认为目前的岗位职能配置、工作业务流程有效,而认为其在实际中有指导性、参考性作用的仅占35%左右。
(三)人才管理与技能
1.在人才使用上,中高层管理者获得了较高的支持率。部门负责人作为公司的中坚力量,肩负着不断创新、发展企业的重任,从统计数字发现,在工作任务中分安排方面,80%左右的员工认为,中高层管理人员做到了用人所长,但仍有20%的员工认为存在不公平现象。
2.从部门内部沟通基本顺畅,但部门间急需加强。多数员工普通反映,在实际工作中,上级对其工作支持力度较强,并就工作内容进行沟通,但从拮续问题的调查显示,部门内沟通并没有达到与其要求,也有一部分员工反映,部门间的工作衔接并不十分理想,很多时候只是员工自己沟通和联系,而部门负责人沟通比例也仅占55%。对于部门内部的员工间沟通,调查者则在三个方面表现较为均衡,自己协调、询问同事、求助领导。
3.中级管理人员急需提升的方面,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多数员工认为,在以后的工作中,中级管理人员需在以下几个方面提升个人素质,依次为:责任心、上下级沟通、领导艺术、团队文化、公平性、业务能力、思想意识、员工激励、成就动机。而据中级管理人员的调查显示,则依次::责任心、上下级沟通、领导艺术、团队文化、公平性、业务能力、思想意识、员工激励、成就动机。
(四)团队精神状况和素质
1.除少数员工外,团队士气良好,在实际调研中,90%的员工认为我们团队的精神非常高昂,5%的员工认为团队现处在低迷的时期,针对团队的特定成员进行调查时发现,约有35%员工反映某些员工没有与整个团队融合起来,表现出例外或特例的行为。
2.人个利益与个人绩效没有紧密结合。团队是由个人组成的,个人业绩是团队业绩的基础,只有实现个人利益与个个绩效息息相关,才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责任感,而据相关数据显示,公司仍需要在此方面继续努力。
3.团队的素质能满足工作要求,但总体提升缓慢,据统计资料显示,60%的员工认为公司的素质说优秀的企业相比,总体水平不差上下;25%认为较差,在员工与团队合作的信心方面,30%员工认为团队正向有利方向发展;35%认为略差;15%认为较差。在员工与团队合作的信心方面,30%员工认为团队正向有利方向发展;35%认为没有变化;20%保持观望状态。在团队素质的提升方面,40%员工非常认同我们的团队正在进步,35%基本认同这一事实,20%表示沉默,5%表示不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