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社会实践调查报告3000字(精选33篇)
1、 要善于沟通:当计划实际执行起来有困难时,要和工作的伙伴及合作的企业积极沟通,有沟通才知道摩擦在哪里,困难在哪里,才有了问题的出路。多沟通,还可以避免和工作的伙伴产生误会,促进工作氛围的和谐,这样我们以后工作起来才会更加顺利。
2、工作时,保持微笑:在工作的时候要经常微笑,这样会让接触你的人很舒心,大家一起工作也就舒服、开心了。
3、要有耐心和热情:保持耐心和热情,一来,会让上级觉得你喜欢这份工作,对工作全力以赴,从而肯定我们的工作态度;二来,我们可以在枯燥的工作中保持积极,提高工作的效率。
当然有总结就说明同时我也意识到了自己很多的缺点和不足,例如不够主动做事,有时候老板说了才知道做,老板不说就没有这个意识去做;社会经验比较缺乏,经常会做一些错事,有时也会得罪上级;刚开始也不大会和人交流,所以那时总是觉得自己很受委屈等等,虽然这些都是我的比较辛酸的历史,不过这些也都是我宝贵的经验,它们都将成为我以后参加工作和社会实践的教训,我要力争在我以后假期实践以及今后就业的时候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
短期的社会实践,一晃而过,在这其中,让我从中领悟到了很多的东西,而这些东西都将会让我终生受用。回到家时爸爸妈妈也说我真的变了好多,变得懂事多了,孝顺多了,脾气也变好多了。学校让我们去社会实践真的很有作用,会让我们从中收益匪浅。社会实践让我知道了,挣钱真的很不容易,也明白工作的辛苦,以后也不会再浪费钱了。
社会实践拉近了我与社会的距离,也让自己在社会实践中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才干。社会和大学一样也是一个学习和受教育的地方,在那片广阔的天地里,我们为将来更加激烈的竞争打下了更为坚实的基础。
2024社会实践调查报告3000字 篇24
随着流动人口规模的逐渐扩大,由此所带来的“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倍受社会关注。由于与父母长期分开生活,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日常生活、与同伴的交往以及自我评价是否会因为缺少父母的直接关怀而受到影响?就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学习习惯、等基本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分析,以切实了解留守儿童,为我们有针对性地开展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提出培养留守儿童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策略。
一、调查对象
调研对象:夏西小学所有留守儿童,参与调查的留守儿童共164人,发放调查问卷164份,收回问卷164份。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迁移流动日益频繁,大批农村劳动者离开家乡,进城从事二、三产业。而这些劳动力在调查中发现22%的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在外务工的时间是达到了半年,30%达到一年,13%达到一至三年,35%的在三年以上。由此可以看出有大部分的学生已经是两三年的留守学生了。
其中在父母外出情况的调查中发现父亲外出的占40.5%,母亲外出的占3.8%。父母亲都外出的占57%,从此项调查中可以发现父母都外出的占了一半。父母外出务工的地点在省内的占56%,在省外务工的占34%,国外务工的占1%。
从我们调查的情况来看,有26%的留守儿童与妈妈生活在一起,有3%的留守儿童与爸爸生活在一起,有2%的与其他亲戚生活在一起,有69%的和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有17%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另外的留守儿童寄养在别人家里或者是自己生活。生活上是"单亲家庭"的合计为28%,隔代抚养为69%,家庭缺失的情况非常严重。在这些家庭中,父亲和母亲的角色由一个人承担起来了,难免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一定的影响。从儿童的角度看,如果父母选择一人外出流动一人留在家乡的流动模式,则父亲外出流动的比例大大高于母亲外出的比例,留守儿童能够与父亲一起生活的比例只占3%。长期以来,我国形成了家庭教育中父亲承担“严父”的教育职责的传统,如此大面积的父亲“缺位”的情况,对于留守儿童的教育和成长将产生更大的影响。父母双方都外出流动、儿童不能与父母中的任何一方在一起生活的情况在全部留守儿童中超过了半数,其中有69%的农村留守儿童是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称之为隔代监护。隔代监护的监护人普遍年龄大,身体差,特别是文盲比例较高,不但在学习上无法给留守儿童切实有效的帮助和辅导,而且由于年龄一般相隔近50岁,与留守儿童思想观念差异极大,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教育管理上弊端较多。加之他们还要承担家务劳动和田间农活,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孩子的学习,对留守儿童学习介入过少。
根据我们对留守儿童的问卷调查不难发现他们家庭的经济状况大都不容乐观。也许由于经济原因,留守儿童父母回家次数也普遍比较少,其中仅在春节回来的占 81% ,还有 19% 两到三年才回来一次,这部分样本都集中在外省的打工人员。
农村留守儿童由于其年龄及能力等各方面的原因,对父母亲比较依赖,调查表明:通常父母一周以内跟孩子联系的占66%,每天联系的占2%,一个月联系一次的占20%,12%的孩子反映父母不跟他们联系(包括超过一个月联系一次以及不固定联系)。 调查了解到,父母多采用打电话这种便捷的方式与孩子沟通,其次是通过写信的方式与孩子心灵交流,并且父母跟孩子沟通的内容最多的还是学习情况。而留守儿童主动与父母联系的目的调查中发现,有50%是汇报学习成绩,有47%是交谈自己很想他们,也有3%是叫他们给钱。
家庭教育是 监护的重要部分,指父母在家庭内有意识地或无意识地对子女进行教育和影响的过程,它对人的影响极为广泛而有效,它可促使儿童的身心、品德、健康和智力得以正常发展以形成个性、个人理想和发展志趣。它本身是一种法定责任,应随着监护权的转移而转移,而事实上这一部分被无情地遗漏。 调查中还发现当留守儿童犯错时,监护人有73%是通过讲道理进行引导,而还有11%的监护人是通过骂的方式来教育,还有13%的监护人是通过打或向家长告状。由此可见还有27%的监护人没有用正确的教育方式。可见双方在沟通态度及方式上都存在着很大问题。
在调查留守儿童的父母外出打工对自己有那些方面的影响时,有23%的认为可以提高家里的生活水平,有10%的认为可以使自己的零用钱增加,有62%的认为会对自己的学习有影响,有5%的认为管的人少了,玩的时间多了。大部分的留守儿童的认识还是正确的。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当父母外出打工时有58%的孩子经常想念父母,有28%的孩子偶尔想念,也有11%的不想念。有25%的留守儿童希望父母长期在外务工,有46%的留守儿童不希望父母长期在外务工,有29%的留守儿童无所谓。有35%的留守儿童认为父母外出务工对自己的成长有利,有18%的留守儿童认为父母外出务工对自己的成长不利,有47%的留守儿童认为父母外出务工对自己的成长没有影响,由此可见他们想和父母一起生活的愿望是非常强烈的。
通过调查发现当父母外出归来时有62%的留守儿童是与父母交流学习成绩,有20%的留守儿童是与父母交流身体情况,有6%的留守儿童是与父母交流与老师的关系,有6%的留守儿童是与父母交流与同学的关系,也有4%的儿童和父母没什么话可说。
调查发现,66%的农村留守儿童课余时间用于看书学习,16%的留守儿童做家务,5%的留守儿童用于做农活,还有8%的留守儿童用于和小伙伴游戏。
一谈到理想有20%的留守儿童没有想好,在没有父母督促的情况下,75%的留守儿童能自觉完成学习任务,20%的留守儿童大多数情况下能完成学习任务,2%的留守儿童偶尔会完成学习任务,只有3%的留守儿童不会完成学习任务。这表明留守儿童拥有较高的学习独立性。
与小伙伴游戏娱乐是儿童应该享受和乐意享受的权利和天然本性。在调查留守儿童的伙伴个数上,一半的孩子有很多好伙伴,有23%的孩子有5-10个,有22%的孩子有2-3个,也有6%的孩子只有一个。
在学习上认为学习比较轻松的占24%,也有7%的认为学习较困难,有70%的认为学习一般。在遇到困难时有22%的留守儿童找父母帮助,有26%的留守儿童找同学帮助,有18%的留守儿童找老师帮助,有28%的留守儿童找监护人帮助,也有5%的留守儿童不找人。由此可见留守儿童在遇到困难时大多都是找父母、同学、监护人帮助。
留守儿童对零用钱的使用上,通过调查发现有73%的用于买学习用品,3%的用于买玩具,11%的用于买零食,7%的用于其他。由此可见留守儿童在零用钱的使用上还是比较合理。
和同学的关系上:有38%的留守儿童和同学关系很好,有58%的留守儿童和同学关系一般,有1%的留守儿童和同学关系不好,有3%的留守儿童和同学关系自己都不清楚。在调查留守儿童与监护人的关系上,有78%的认为和监护人的关系很好,有2%认为和监护人的关系不好,有16%认为和监护人的关系一般,有2%认为和监护人的系自己都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