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通用24篇)
在工作上还要有自信。自信不是麻木的自夸,而是对自己的能力做出肯定。社会经验缺乏,学历不足等种种原因会使自己缺乏自信。其实有谁一生下来句什么都会的,只要有自信,就能克服心理障碍,那一切就变得容易解决了。
知识的积累也是非常重要的。知识犹如人的血液。人缺少了血液,身体就会衰弱,人缺少了知识,头脑就要枯竭。这次接触的酿造业,对我来说很陌生,要想把工作做好,就必须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对其各方面都有深入的了解,才能更好地应用于工作中。
这次亲身体验让我有了深刻感触,这不仅是一次实践,还是一次人生经历,是一生宝贵的财富。在今后我要参加更多的社会实践,磨练自己的同时让自己认识的更多,使自己未踏入社会就已体会社会更多方面,为自己即将步入社会做好足够的准备。
2024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 篇12
回想之前去参加社会实践的的过程,至今仍感慨万千,在参加过社会实践之后,我感觉自己整个人都发生了变化。我不再是之前那个整天玩游戏,不想学习的我了,我开始明白了学习的重要性,我知道自己开始向正确的方向开始走了。
今年暑期,我参加了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经贸分院赴章水镇樟村红色之旅暑期实践小分队,本队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指导,以“践行荣辱观,建设新农村”为导向,以“传承红军精神,共建和谐社会”为活动主题,以服务新农村建设、环保知识宣传为重点内容,以鄞州区樟村四明山革命烈士陵园为基地,以它山庙抗日陈列室、梅园革命史迹陈列室、启明小学旧址、红岭俱乐部、朱敏红色堡垒村等重要的革命历史遗存为实践活动地点,广泛开展一系列文化、经济、卫生方面的社会实践活动,为当地的村民提供义务服务。
从7月5日到7月6日,我们队9名成员都在忙碌着实践的前期准备工作,踩点、联系媒体、制作横幅、计算经费等等,一切都准备好之后,我们7月7日早上拉开了这次实践活动的帷幕。
一、踏足历史文物 领略英雄风采
7月8日下午,我们来到它山堰,它是唐朝遗留的古迹,距今已有1160余年历史,是中国古代的四大水利工程之一,与举世闻名的都江堰、郑国渠、灵渠齐名,是全国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它山堰的上方,建立了一座它山庙,为的是追念10位兄弟的丰功,相传在唐太和年间,琅琊人王元 组织民众,动工兴建堰坝。可是由于水流实在太湍急,打下去的一根根作坝基的树桩,第二天就被一一冲走。连续打了几次,一次都没成功。正在为难时,不知来自何方的一位长老提出,只有用热血打桩才可立桩成堰。想不到这一提议立即得到响应,民工中有10个兄弟壮汉竟齐刷刷挺身而出,愿意牺牲自己,为百姓造福。
尽管是传说,却从中让我们意识到当年这里的水势是何等的猛烈,要筑建这个堰坝,是何等的艰巨!为了造福百姓,为了人民安居乐业,这10为兄弟的牺牲精神是何等可歌可泣呀!在当今和平社会,也涌现了许许多多为了社会的和谐发展付出了多少生命和汗水的英雄啊,我们应该学习和发扬他们的精神,为共建和谐社会出一份自己的力量!
二、发扬红军精神 共建和谐社会
7月10日上午,我们带着水果与准备好的戏曲碟片来到了联系好的章水镇一个养老院。走进养老院,我们感受到一份宁静与安详。在与老人们吃水果、看电视、聊家常的过程中,我们感觉到这个由老年人组成的特殊的大家庭充满了温馨与和睦,并不缺乏温暖与关怀。
下午,在镇书记的带领下,我们拜访了革命烈士李敏的战友-----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她给我们讲述了革命时期的故事,在讲述的过程中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革命时期的困难以及烈士们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想到如今社会和谐的发展,想到目前生活质量的提高,我们应该珍惜所拥有,学习革命烈士的奉献精神,为祖国的发展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三、祭奠四明英灵 继承先烈遗志
xx年7月7日早上,我们分队赴四明山革命烈士陵园参观,本着本次实践活动的主题“传承红军精神,共建和谐社会”本队九名队员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带着精心准备好的花圈整齐地走进庄严肃穆的革命烈士陵园,在革命烈士纪念碑前凭吊为革命事业英勇献身的革命先烈,缅怀革命英雄的丰功伟绩。接着我们参观了革命烈士纪念馆,在陵园管理人员的讲解中,我们了解了烈士的有关英雄事迹,学习了他们为祖国奉献,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品质和无私精神。在参观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当年革命时期的条件之艰苦,环境之恶劣,但是我们的烈士们是多么的勇敢与坚强,他们付出了多少血汗才换来了如今的安宁!我们新一代的青年不能忘记历史,不能忘记烈士,更不能忘记他们的精神!
四、参观启明古校 感叹历史云烟
7月7日下午,樟水村村长带领我们参观了被列为第五批区级文物保护点的启明学校。启明学校是鲁迅先生的好友崔真吾烈士生前在1929年筹资建造的。这里曾是李敏烈士为躲避敌人而隐身教书的地方。门正上方镌刻着一枚直径约20厘米的圆形校徽,中间镶嵌着一颗鲜艳夺目的红五角星,以示对中国革命必胜的期望。小学里破旧的地板和残缺的黑板无一不让我们感受到当年的艰苦,想到我们如今受教育的环境简直不能与那时相提并论,在那时如此恶劣的求学环境尚能涌现那么多的热血青年,何况我们现在,更应该珍惜,努力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材!走出启明小学,我们在村长的带领下参观了古色古香的崔岙村,悠久的历史、血染的土地,无不让我们感受到这片红色土地浓厚的革命气息。虽然时间冲刷了曾经的美,但历史留给我们的是可以回味的警醒!
五、拜访建岙古村 寻找革命足迹
7月8日上午,我们的目的地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有“红色堡垒”之称的建岙村。1940年秋,中共鄞州区委决定把领导群众的抗日救亡工作从城区转移到鄞西梅园沿山地区,党的领导干部以教师为公开职业,隐蔽在建岙小学。1942年中共鄞奉县委驻在建岙,鄞奉县委第一次扩大会议就是在原建岙小学里召开的。中共四明地委成立后,曾以建岙村为驻地开展革命活动。在当时那个如火如荼的战争年代,建岙人用生命保护着县委和干部,成为攻不破的“红色堡垒”。沿着悠长的小路,我们乘车来到了建岙小学的旧址。一路上感到了浓浓的乡土气息,心不自觉地把樟水镇上那种独特的感觉与之比较起来!建岙村给人的感觉是安详,有种呆在这里就想摒弃一切烦恼,只是想安安静静的一个人看着天,望着水,享受这份宁静。
2024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 篇13
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高陵镇崖前村是胶东半岛上的一个小村庄,自1999年,这个村庄摒弃了传统的小麦玉米种植,引进了一些特色种植。大片的土地改中上苹果苗,梨树苗,杨树苗和桑树。树苗运往其他省份,经济效益极高,可大部分被外来的人承包,而桑树则是村里的,种植桑树,生产桑蚕不仅打破了传统种植的种种弊端,每亩土地的纯收入大幅度提高,而且为农村的过多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暑假里,我利用两天的时间,在桑蚕区里,通过具体的学习,聆听和实践对桑蚕技术有了初步的认识。
要养桑蚕,首先要种好桑树。种植桑树的土地土质肥沃,土层要厚(有效土层60cm以上)集中成片,排灌条件要好,而且要避免有环境污染的土地,成品苗以冬前栽植为宜,且可合理密植,这些条件对于污染较轻的农村来说是不难办到的,待桑苗长成后,浇水松土,除草,剪伐,病虫害防治都是不可缺少的步骤。
准备完毕后即要开始领种,领种前一周左右,必须将蚕室,蚕具进行认真彻底消毒,领中人必须将手,头洗干净,更换衣服,盛种工具要干净无异味,蚕种领回后,立即进行分种,将每分蚕种分别到入已消过毒的收蚁盒内,用鹅毛摊平,将中摊成长20cm,宽15cm的长方形,卵料不重叠为度,然后放置事先消好毒的底部盛有少量清水的缸中,缸中用红黑遮光布盖严扎紧,保持完全黑暗,此项工作应在发种为当天下午5时前结束,蚕种放好以后每小时开1°,直至开至78°-79°f,干湿差在2-3°f,一般黑暗处理36小时,就可以感光孵化。如点青不齐可黑处理60小时后感光孵化。
把感光孵化后的蚕种转移到蚕匾上,即为收蚁收蚁后孵化的蚕种即可发育了。小蚕期是蚕儿充实体质的时期,也是生命迅速的阶段,因小蚕体小,对桑叶质量和外界条件要求比较严格,因此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饲养技术,改善环境条件是养好小蚕的关键。共育室是培育小蚕的专用蚕室,要选择通风,透光好,保湿,保温性能好的房间。小蚕期蚕卵生长发育快,对桑叶要求严格。选叶时,应以叶色为主,结合手触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