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日记系列(精选32篇)
中午,同学们以班级为单位围坐在 部队田径场上吃午餐,其乐融融,有 的班级还唱起了 班歌,玩起了 游戏,增进了 相互的了 解,增强了班级凝结力。下午两点,同学们分批有 序返回学校,早回的班级都能够在 课室肃静自习,直至下午4:10才正常放学,纪律性很好。
大半天的实践活动,让师生从繁重的工作 学习 中释放出来,放松心情,同时又以另一种方式受到了 教育。走出学校,熟悉了 不 一样的你我,走进部队,看到了世界新奇的一面,参观 学习,收获了 与学校教育不 一样的感悟。期望师生们能够利用业余时间多走出学校,走出自我的小世界,走向更广阔的乾坤。
2024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日记系列 篇6
回想之前去参加社会实践的的过程,至今仍感慨万千,在参加过社会实践之后,我感觉自己整个人都发生了变化。我不再是之前那个整天玩游戏,不想学习的我了,我开始明白了学习的重要性,我知道自己开始向正确的方向开始走了。
今年暑期,我参加了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经贸分院赴章水镇樟村红色之旅暑期实践小分队,本队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指导,以“践行荣辱观,建设新农村”为导向,以“传承红军精神,共建和谐社会”为活动主题,以服务新农村建设、环保知识宣传为重点内容,以鄞州区樟村四明山革命烈士陵园为基地,以它山庙抗日陈列室、梅园革命史迹陈列室、启明小学旧址、红岭俱乐部、朱敏红色堡垒村等重要的革命历史遗存为实践活动地点,广泛开展一系列文化、经济、卫生方面的社会实践活动,为当地的村民提供义务服务。
从7月5日到7月6日,我们队9名成员都在忙碌着实践的前期准备工作,踩点、联系媒体、制作横幅、计算经费等等,一切都准备好之后,我们7月7日早上拉开了这次实践活动的帷幕。
一、踏足历史文物 领略英雄风采
7月8日下午,我们来到它山堰,它是唐朝遗留的古迹,距今已有1160余年历史,是中国古代的四大水利工程之一,与举世闻名的都江堰、郑国渠、灵渠齐名,是全国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它山堰的上方,建立了一座它山庙,为的是追念10位兄弟的丰功,相传在唐太和年间,琅琊人王元 组织民众,动工兴建堰坝。可是由于水流实在太湍急,打下去的一根根作坝基的树桩,第二天就被一一冲走。连续打了几次,一次都没成功。正在为难时,不知来自何方的一位长老提出,只有用热血打桩才可立桩成堰。想不到这一提议立即得到响应,民工中有10个兄弟壮汉竟齐刷刷挺身而出,愿意牺牲自己,为百姓造福。
尽管是传说,却从中让我们意识到当年这里的水势是何等的猛烈,要筑建这个堰坝,是何等的艰巨!为了造福百姓,为了人民安居乐业,这10为兄弟的牺牲精神是何等可歌可泣呀!在当今和平社会,也涌现了许许多多为了社会的和谐发展付出了多少生命和汗水的英雄啊,我们应该学习和发扬他们的精神,为共建和谐社会出一份自己的力量!
二、发扬红军精神 共建和谐社会
7月10日上午,我们带着水果与准备好的戏曲碟片来到了联系好的章水镇一个养老院。走进养老院,我们感受到一份宁静与安详。在与老人们吃水果、看电视、聊家常的过程中,我们感觉到这个由老年人组成的特殊的大家庭充满了温馨与和睦,并不缺乏温暖与关怀。
下午,在镇书记的带领下,我们拜访了革命烈士李敏的战友-----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她给我们讲述了革命时期的故事,在讲述的过程中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革命时期的困难以及烈士们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想到如今社会和谐的发展,想到目前生活质量的提高,我们应该珍惜所拥有,学习革命烈士的奉献精神,为祖国的发展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三、祭奠四明英灵 继承先烈遗志
xx年7月7日早上,我们分队赴四明山革命烈士陵园参观,本着本次实践活动的主题“传承红军精神,共建和谐社会”本队九名队员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带着精心准备好的花圈整齐地走进庄严肃穆的革命烈士陵园,在革命烈士纪念碑前凭吊为革命事业英勇献身的革命先烈,缅怀革命英雄的丰功伟绩。接着我们参观了革命烈士纪念馆,在陵园管理人员的讲解中,我们了解了烈士的有关英雄事迹,学习了他们为祖国奉献,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品质和无私精神。在参观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当年革命时期的条件之艰苦,环境之恶劣,但是我们的烈士们是多么的勇敢与坚强,他们付出了多少血汗才换来了如今的安宁!我们新一代的青年不能忘记历史,不能忘记烈士,更不能忘记他们的精神!
四、参观启明古校 感叹历史云烟
7月7日下午,樟水村村长带领我们参观了被列为第五批区级文物保护点的启明学校。启明学校是鲁迅先生的好友崔真吾烈士生前在1929年筹资建造的。这里曾是李敏烈士为躲避敌人而隐身教书的地方。门正上方镌刻着一枚直径约20厘米的圆形校徽,中间镶嵌着一颗鲜艳夺目的红五角星,以示对中国革命必胜的期望。小学里破旧的地板和残缺的黑板无一不让我们感受到当年的艰苦,想到我们如今受教育的环境简直不能与那时相提并论,在那时如此恶劣的求学环境尚能涌现那么多的热血青年,何况我们现在,更应该珍惜,努力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材!走出启明小学,我们在村长的带领下参观了古色古香的崔岙村,悠久的历史、血染的土地,无不让我们感受到这片红色土地浓厚的革命气息。虽然时间冲刷了曾经的美,但历史留给我们的是可以回味的警醒!
五、拜访建岙古村 寻找革命足迹
7月8日上午,我们的目的地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有“红色堡垒”之称的建岙村。1940年秋,中共鄞州区委决定把领导群众的抗日救亡工作从城区转移到鄞西梅园沿山地区,党的领导干部以教师为公开职业,隐蔽在建岙小学。1942年中共鄞奉县委驻在建岙,鄞奉县委第一次扩大会议就是在原建岙小学里召开的。中共四明地委成立后,曾以建岙村为驻地开展革命活动。在当时那个如火如荼的战争年代,建岙人用生命保护着县委和干部,成为攻不破的“红色堡垒”。沿着悠长的小路,我们乘车来到了建岙小学的旧址。一路上感到了浓浓的乡土气息,心不自觉地把樟水镇上那种独特的感觉与之比较起来!建岙村给人的感觉是安详,有种呆在这里就想摒弃一切烦恼,只是想安安静静的一个人看着天,望着水,享受这份宁静。
2024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日记系列 篇7
实习初,我就被公司派到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越秀分局客响维护部驻点,办公地点在北京路步行街。首先我要克服的问题是如何早早起床挤公车去上班,每天近乎一个钟的车程,难熬的是上下班被挤成肉饼的感觉,主管说过,“你可以早点来到,不管你坐公车、挤地铁、打的,总之不要迟到,慢慢就会习惯的。”好在都挺过来了,而且没有一次迟到,这也是我这个暑假学会的第一样东西。我们公诚监理在越秀分局驻点的包括我在内有5个人,每个人分工都很明确,有管光缆的、有管电缆和设备的、有管设备器材的、有管现场施工的,他们负责一整片越秀区的通信监理工作。这是一个团结合作的队伍,整个客响维护部也是这样,有本电信主业的、有设计院的、有监理的、有做工程的,也就是通信建设的一整套人马都是在同一个地方办公,这很大程度上方便了彼此之间的交流,及时相互沟通,对每一个环节都有专门的人去跟踪,对做好这片区的通信工程提供了很好的保障,让我清楚地明白了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在这样一个部门,来自不同的公司的员工,而且每个公司都有一个主管负责,这也考验到了我为人处事的能力。我是一个实习生,起码可以做到是一个有礼貌、识大体的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当然还要认真做好同事给我的任务,尽力做到最好,这才是我的本行。在工作之余,我也不忘向他们学习,在处理问题上,或者是言行,声色,可以从他们身上去找到适合自己的东西。在这一个月里,我也经常跟他们的交谈中去了解通信行业,提早去适应我以后要面临的事情。也比较好的处理了同事间的关系,一起聚餐、娱乐,寻找属于年轻人的快乐,也为自己以后继续从事这个行业做了铺垫。
接下来,我就谈谈我实习期间具体的工作,作为一个监理员,要做到三控两管一协调,这段期间,做工程验收,跟着建设方、维护方一起到各个工程完工点进行验收,因为验收的人员都比较固定的,我也从刚开始的一窍不通到能自主操作仪器和检测出问题,像ODF架、分光器、光缆走线、ODTR的使用等等,这段过程也少不了这些同事的教导。还有也经常跟刘工去实地现场监督,刘工是这方面的专家,我很多不懂的就主动去询问,从简单的管道、布线、走线架,再到做接头、接割,一步步去学,已慢慢懂得了一整套作业流程。我还有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跟进工程,也就是每天结合当天的工程进度进行对比修正,再发邮件给其他公司核对。当然,在针对每天工程量的不同,我也必须向上级回报情况,及时跟施工方沟通联系,或者关于设备和材料的要确保按时到施工现场,保证工程按计划进行。在技术方面有明显提高的同时,在沟通方面也有增强了许多。在工作过程中,很多都要通过电话去协调,这也锻炼了这方面的能力,例如礼貌用词、专业术语,怎样跟领导、同事和业主的沟通,这也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进度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