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爱情观调研报告(通用34篇)
大学生爱情观调研报告 篇14
调研时间:XX年2月22日 调研对象:大学生活动中心
调研目的:为了了解大学生活动中心空间功能区的分布情况及,了解设计中活动区与服务区的关系和流线要求,掌握各种设计手法和艺术处理,加深对大学生活动中心设计的难点和原则的了解,获得更多关于现代建筑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思路,从实践中学习的专业知识,开阔眼界,提高自主学习的兴趣,在开始自己的设计之前,我们分组进行了实地调研,希望能通过这次调研,我们能设计出属于自己的作品。
一、大学生活动中心的概况
1、概念:
在现代社会,教育是全社会最关注的建设问题之一,大学也随之变得不再遥远。在大学中,大学生活动中心是大学设立的组织指导大学生进行文化艺术娱乐活动的场所,属于文化馆类建筑。
2、建筑特征:
综合性——活动内容复杂。
多用性——活动形式各异。建筑空间组织和建筑空间表现形式均应具备多用性和灵活性,实现一室多用和空间的综合利用。
地域性——与大学校园环境的特殊密切关系,在设施内容建筑造型、艺术处理上应予充分体现。
3、设计内容:
总平设计、流线设计、活动空间组织、造型设计、建筑设计。
二、实地调研
大学生活动中心设计是我们进入大二后的第三个课题设计,身为组长的我将调研的工作作出了一个详细的规划,并根据组员个人擅长作出合理分工:调研具体对象、调研注意的细节问题、行程安排以及后期的资料收集由和两人主要负责;收获整理、材料分析、ppt制作由主要负责,其他人从旁协助;
带领小组进行实地勘察和成果展示与讲解则由我主要负责。整个调研所有成员全程参加,力争每个人都能得到最大的收获。
我们的调研分两站,第一站是安徽大学。
安徽大学学生活动中心位于学校新校区西门,名“适之楼”。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为活动中心、服务中心及校门诊楼,是校区西门内一组半环状建筑群,在功能上基本满足了校园生活的一切日常需求。
大学生活动中心在选址上是很注重可达性的,一个交通便利,在人来人往、疏合流散中具备很强的可达性的活动中心是能够有效地自然地形成校园生活的
文化氛围,并成功地发挥它联系学生活动区和教学区的作用。在我国高校建设中,大都将活动中心与食堂、服务中心、操场等建筑联合布置,形成一个有着一定规模和体量的建筑群。在安徽大学新校区,活动中心紧邻校园西大门,是从西门进入教学区的必经之路,不仅交通便利,不会出现人流拥挤,疏散困难的问题,而且它的活动范围也不会对宿舍和教学区造成噪音干扰。半环状的建筑布局巧妙地转换了校区轴线,与图书馆的东面相对,形成校区东西向景观主轴,这样的选址与布局凸显了活动中心在校园中的重要位置。
三、调研心得
1、实地勘察与调研是设计必不可少的部分,光靠书籍与资料是学不好设计的。
2、调研过程的每一个细节都必须认真对待,也许一不留心就会遗漏能给自己的设计带来灵感的东西。
3、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共同努力很重要,这是一切团体工作能很好展开的前提。
4、个人素质很重要,专业素养很重要。
大学生爱情观调研报告 篇15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20xx年开始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席卷全球,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下,高速发展的中国并不能独善其身,在一些地区、一些领域,经济危机已经表现得非常明显。经济危机下,很多公司开始裁员,招聘需求大幅减少,这使得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压力异常巨大,尤其是大学生就业问题异常突出。近期,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xx年《经济蓝皮书》指出:预计到20xx年底,将有100万名大学生不能就业,20xx年还将有592万名大学生毕业面临找工作,大学生就业问题非常严峻。
二、20xx年与20xx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
20xx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到559万人,比xx年年增加50万人。然而,20xx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造成的困难日趋显现,20xx年毕业的611万大学生就业形势面临着更加严峻挑战。在全社会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高校毕业生依然面临比较严峻的就业形势。
(一)、0809年的就业率对比分析:
20xx年就业蓝皮书指出,20xx年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率有所下降,而职高院校学生就业率与往年持平。统计研究数据表明,20xx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约为86%,比起xx年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下降了2个百分点;20xx届211院校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为89%(非失业率90%),非211本科院校为87%、高职高专为84%;而xx年届半年后就业率211院校为93%(非失业率94%)、非211本科院校为90%、高职高专院校为84%。其中,20xx届大学毕业生约三分之一的就业是在毕业后半年内完成的。
按教育部公布的数据,中国20xx届高校毕业生总数为559万,其中大学毕业生总数约为529万(本、专),按本研究得出的比例推算,20xx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后就在国内外读研究生的人数21。43万,毕业半年后的就业人数达到约434万人。在毕业半年后的73。56万的失业大学毕业生中(包括有了工作又失去的),有51。59万人还在继续寻找工作,有5。46万人无业但正在复习考研和准备留学,另有16。51万无工作无学业没有求职和求学行为者。
(二)、20xx届毕业生就业地点分析:
20xx届毕业生就业量最大的'前10位城市依次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天津、成都、南京、济南、苏州;
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量最大的前10位城市依次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苏州、杭州、成都、郑州、青岛。
(三)、20xx届毕业生就业率最高和最差的专业分析:
(四)、20xx年就业率最高和最差的专业分析:
20xx年从本科专业大类来看,就业率最高的依次是工学、管理学、经济学,但工学在毕业半年后平均月收入上低于经济学专业大类。
从专业中类来看,地矿类专业独居榜首,工科类专业就业率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小,就业率前十的专业中类中,有8个为理工类专业。专业小类的就业率排名更是明显化了这一倾向,高职高专专业也呈现出理工类专业就业率较高的趋势。
20xx年最难就业的专业计算机科学据首
“20xx年度大学就业能力排行榜”的调查显示,中国应届大学生最难就业的十个专业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法学、电子信息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汉语言文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令人尴尬的是,这十个专业也是我国考生报考最热门的专业。
这项研究对20万名毕业半年后的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在635个本科专业中,最热门的10个专业半年后的失业人数达到6。67万人,占本科毕业生总失业人数的近三分之一。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英语3个专业毕业半年后的失业人数过万。在应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失业人数最多的10个本科专业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等人们心目中的热门专业占了9个。
三、20xx年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一)大学生就业形势预测
再者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科研所联合浙江大学就业与服务指导中心,对20xx年高校就业趋势也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是:20xx年我国总劳动力富余,但专业技术人才缺口大。
根据劳动社会保障部科研所的数据显示:我国在期间计划年均新增劳动力需求总量为1800万,但期间每年新增劳动力供给为万,每年将出现200万富余劳动力。根据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中国人才报告》预计,到20xx年我国专业技术人才供应总量为4000万,而需求总量为6000万。以上两项数据表明:我国劳动力总体有富余,但专业技术人才仍将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专业人才需求具体表现在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上。
第一产业缺口218万人
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农业科技发展纲要(—20xx)》数据显示,我国共有涉农院校43所,在校学生大约为9万,教学和科研人员为3。5万人,130万大中专毕业生中已有80万离开了农业。预计到20xx年,第一产业人才缺口将达到218万人。
第二产业缺口1220万人
我国大学生中38%为工科类学生,但是毕业生人数还是不够,振兴我国工业还需大量的工程师,主要集中在it、微电子、汽车、环保、系统集成、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技术开发、条码技术、铁路高速客运技术等领域。预计到20xx年,人才缺口数字巨大,将达1220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