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当家教报告(精选35篇)
由于前几年的大学生扩招,使得现如今大学生数量较多,工作岗位有限,社会生活压力较大,无法满足大学生的就业要求,因此由于这些社会环境的影响,一部分大学生会陷入孤独和忧郁状态。长期的忧郁状态表现为他不愿意摆脱个人的圈子。这种状态如果长期伴随着他,而他本身又不愿意脱离这种生活,久而久之就会成为潜在的自杀行为实施者。与之相伴随的是,由于他脱离社会、脱离了他身边的一切,思考和内心的想法成了他日常生活的全部活动,他意识不到周边的一切,只能意识到他自身,把自身当成唯一的全部的思考对象,同时把自我观察和自我分析当作他的主要任务。这种状态迫使他与外界慢慢断了联系,久而久之他与外界之间的鸿沟会越来越大,从而使他本身更脱离社会。一个人一旦变成这样,他的所有活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都是利己主义的,他只关心他自己的孤独与忧郁。当自身思考无法进行,自身又与外界进一步脱离,感到孤独,无法从外界中获得帮助,从而会选择自杀行为,这种行为是典型的利己型自杀行为。
(二)利他主义自杀行为
“利他主义的自杀”是由于社会的整合程度过高,个人会为了某一群体或社会的利益而采取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利他主义自杀表现为,某个群体或者社会的整合程度过高,某一种思想充斥着人们的思维并且人们充分相信甚至崇拜该思想,群体或社会中的个人在这种价值面前觉得自己无足轻重,所以会选择自杀来维护它。当今大学生的自杀行为一部分可以归结为利他主义的自杀行为。虽然现如今经济政治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对于很多农村家庭的孩子来说,尤其是家境贫寒的学生来说,上大学无疑是一件既欢喜又苦恼的事情,上大学的花费等成为一种巨大的压力,虽然助学贷款能解决一部分,但是进入学校后同学之间有明显的贫富差距、不同的生活观念和消费理念等原因都会刺激着这些条件特殊的大学生,因此有一部分学生无法满足自己学习和生活的需要,又不想因为自己一个人拖累整个家庭,心中感到无助,最终失去了活下去的信心。因此,部分学生认为结束自己的生命就解决了家里的困难,因而选择了自杀这样一条不归路。当大学生感觉到自己在面对家庭这一小群体或者社会,自杀是最好的减轻家庭负担的出路时,自己一个人的自杀能换来家庭和社会的解放,当这种利他主义的思想强烈的充斥着他的思想时,就很容易选择自杀。
(三)失范或反常的自杀行为
涂尔干认为,“社会不仅仅是以不同的强度引起个人对他的感情和活动的客体,它还是调节个人感情和活动的一种力量”。每当社会发生重大调整、集体秩序发生改变时,不管是由于良好的发展还是意外的灾难,社会人的感情和社会整体活动的和谐稳定性都会受到冲击,无论是欲望得到了满足还是欲望实际没有被满足,人都容易选择自杀。
大学生自杀行为其中一部分可以归结为失范或反常的自杀行为。大学生作为一个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群体,他们对未来充满希望,希望自己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社会建设中去。但社会的飞速发展使得部分学生在面对社会发展带来的巨大冲击时,迷失了自己本应有的良好坦诚的心境,无法承受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巨大冲击,因此,当他们实际得到的并没有满足他们的预期欲望时,他们容易选择自杀来结束自己的生命。
正如《自杀论》中提到的:工业危机或者金融危机时很多人选择自杀不是因为危机给他们带来了贫困,因为在繁荣时期也曾出现过同样的现象,主要是因为这些危机打乱了原有的集体秩序。对原有的相对平衡的集体秩序的破坏,即使由此可能产生更大的富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也会引起自杀现象。从该角度可以理解大学生自杀现象出现一定量的增加这一情况。
二、如何预防大学生自杀行为的出现
涂尔干在充分论证了自己的假设的情况下,他认为,自杀这一行为本身就是一种逃避社会现实的行为,同时也是逃避个人作为社会成员应承担的责任,这种行为是不可取的。尤其是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我们更应该采取一切可行措施制止自杀者的自杀行为。涂尔干认为,要解决自杀率不断上升的问题,就要根据现实情况,开辟不同的社会方式来对人们进行约束和引导。
社会和学校积极开展心理素质教育活动。学校应和社会、家庭等各方建立良好的互动机制,建立从社会上的心理健康机构到学校心理健康中心的干预机制,形成早发现、早评估、早预防、早干预的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一旦发现大学生有倾向自杀行为时,积极干预并遏制自杀现象的发生。
涂尔干的《自杀论》认为,科学不是邪恶的根源,相反,它是消除邪恶的手段,是我们所掌握的唯一手段。社会本能一旦衰退,智慧就是我们剩下的唯一指导,我们应该借助智慧来恢复某种意识。当社会提供某种信仰时,大学生应主动进行反省,也只有进行自我反省才能引导自身的生活,应将所学的知识和智慧运用到生活中去。用所学的知识引导自己避免自杀行为。
同时,在学校中要大力提倡建立各种学生社团或学生组织。因为在现代社会,人们理性的回归,使人们更加注重自身的个性,实现自身价值,从而使社会价值取向多元化。但是,这样的状况却令人们失去了集体意识和归属感,极端的自由主义最终导向人们对于自身价值实现的迷茫状态。而在群体之中,大学生可以感受到群体的温暖,能在群体的活动中发挥自己的特长,以此提高自己的自信心,使大学生找到其自身的个人价值,也能更好地为社会创造价值,在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同时找到生活的意义。其次,从学校管理者角度来说,应该帮助大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帮助大学生在多元社会中寻找落脚点。同时,在学校中,可请教育名家开展珍爱生命等相关讲座,充分发挥教育名家的影响力,为青年一代树立积极、正面的学习榜样,从而在社会中树立有益于青年人进步的价值观。此外,各种宣传手段也应该运用于缓解大学生自杀问题中去,使社会各界对大学生自杀问题予以重视,通过媒体、网络等平台宣扬珍爱生命的积极生活观念。调节社会的整合程度,使大学生在社会整合相对平衡的状态下,更能快速地适应社会中的平衡感,并充分提高大学生的应变能力及生存能力。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大学生自身要树立乐观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遇到问题或困难时自己用正确的方式去寻求帮助、解决问题,而不是采取自杀等极端方式来消极逃避问题。
大学生当家教报告 篇8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用自己辛勤劳动的汗水洒在自己的人生历程的道路上,虽然漫长,但是我相信付出总有回报。20xx年我获得奖学金,为此我很受鼓舞,这是对我大一一年学习与工作各个方面表现的一个肯定,今后我将更加努力,去书写更精彩的大学生活的篇章。
一、未来学习目标
在大学的第一个学年,我获得了学年综合测评第一的成绩,接下来,我将摆正心态,继续努力学好各门课程,并全面提高自己的各项能力。明确学习目标,打好一定的语言基础。争取获得优良成绩,能切实在大学里学到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基础常识。增加文化素养,提升自身能力,端正学习态度,培养积极勤奋的学风。做学习计划来自我敦促,自我勉励。反思自己有哪些方面做到不足,反思自己该如何改善、反思自己继续努力的方向方法,并且反思自己有哪些反面值得肯定,只有不断地反省,才能为未来的路指明方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也许前路迷惘未知,但我相信“心之所向,无事不成”!
二、未来大学规划
由于专业的定向性,我的目标就是在大学苦练技能,扎实基础,第一步就是考取xx项证书,现在,证书已有大半拿到手,我认为这对我来说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但是对此我还不能满足,我给我自己定的目标是在校期间拿到大学英语六级证书,并且要学未来将要接触的日语,这些都是我希望在我有限的大学时光里完成的目标。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会保持高度的热情,一步步实现自己的梦想,完成自己的规划!
大学生当家教报告 篇9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强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知识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们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在这种情况下,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更高,不仅要求人才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与较高的道德水准,而且还要求人才应该具有与时代发展相一致的现代意识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如开拓进取的精神、勇于承担责任、顽强自信、乐观,能够承受挫折与失败等。另一方面它又造就了变化剧烈的社会环境,由此给人们的心理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动荡,“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嬗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