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寒假社会实践报告心得体会(通用3篇)
大学生寒假社会实践报告心得体会 篇1
大一的暑假我又有相当一部分时间是在书店度过,从今年的寒假开始我由业余看店逐渐转变为兼职售书,尽管不领报酬,这段经历也应该算是一份社会实践吧。大学阶段往往会布置很多无聊的拘于形式的类似作业,能够作为这种作业上交的都是无聊的拼凑甚至抄袭,而真正的社会实践及工作实习则不需要以这种作业作为终结。在书店售书其实并没有遇到很多波澜不惊的故事,每天的体验也只是平平淡淡,可是说,在书店打工的过程只是一种感觉,很难用具体的语言来表现出来。但是我在书店里所想,所思,所感,所悟确都是真真切切的。本次事件报告,我就着重的写一下我对当今社会读书风气的一点思考。在此我只能谈一些相关感受,当然那只是一家规模和名气很小的书店,不可代表全局。
一、生活水平提高,教育投资加大
当今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对于独生子女,父母自然舍得花钱,在教育投资上绝对是不敢有着丝毫的怠慢,"唯有读书高"对于考试成绩以及文化学习文凭学历的敬畏思想在每一个,中国人的骨子里根深蒂固,于是只要老师推荐了,再加上不仅仅是孩子们更是家长们之间的相互攀比思想,几乎每一个孩子都在瞬间配备了大量的教辅资料,尽管那多数都成为最终的摆设。我也不明白那么低年级的孩子能否做得了那么多的练习题。题海战术只是相对于高中生尤其是高考生而言的,现在却要开始在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们之间普及,或许是当今小学生考试内容实在丰富,从而要求他们广泛涉猎各类教辅资料吧。其实小孩子没有必要在学习上投入那么多,即使要投入也应该适当选择一些其它形式的投入,比如说对于特长的投入。我们小的时候从来没有买过任何一本教辅书,我的第一本教辅书应该是在中考那年开始的。我认为即使是那些孩子买了书,能够真正认真去研究充分利用其价值然后有所收获的又有几人呢?多数的恐怕成为摆设了吧。小孩子对于所谓的题型了解多少呢,他们有那种概念吗?其间更多的应该是跟风和攀比,唯恐落后于他人吧。其实小学考试对于熟练程度的要求真得不高,况且小学时候的学习成绩跟高中相比实在没有多大关联。
二、教辅行业暴利,教育带动相关产业
当今时代书的定价越来越高,甚至很多高得离谱,当然据说其中很多大学教材类定价还不足够高,这个暂且不论。与之相关的是教辅类,教辅类书籍利润高是一个真实存在的现状,教育本身已经走向产业化,而教育更加带动了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这个带动涵盖社会的经济甚至衣食住行方方面面,不仅是房地产业餐饮业,近几年来在教辅市场上更是凸显,教辅书标价虚高,即使是打过折,利润仍是惊人的,一本小小的书册,印刷粗糙,错误百出,而且根本不是正规单位出版,或许成本价只有不到一块钱,后面的标价却要20元,出厂价一折,然后层层批发,到了书店零售商那里顶多打到三折,然后七折或者八折出售,其利润可见一斑,不仅仅是利润高,销量更是大,在高考地位如此崇高的现代社会,对于中学生来说,恐怕没有什么商品能够比得上学习类的书籍更加畅销吧,君不见各色的考前押宝真题令无数学子趋之若鹜。那次我偶然经过一家中等规模的以教辅书为主营对象的书店,一天之内三个不同的时段,竟然发现书店里竟然一直保持着人流不断,两个收银台明显应对不及,结账的队伍排得老长,而且那些前来买书的包括学生和家长往往是人手一摞而不是单纯的人手一本。难怪高中的时候,那些食品店杂货店的老板们总是感慨他们赚钱再多也比不上那些开书店的,难怪在竞争同行众多的前提下,那对夫妇还是要花一万元租下那么小的空间开书店。高中教育高考制度要养活多大一个群体,那些教辅书中又有多大的含金量呢?又有多少不是相互抄袭东拼西凑的呢?同样的内容却有着不同的品牌不同的出版社,又有谁能够证明那是不是真得属于那家出版社的作品呢?书店跟学校老师勾结,强制学生们购买所谓的某某教辅书,然后书店和学校双方获利,受到损失的只有无辜的学生们。对于老师的这种行为,学生敢怒不敢言,只好任由宰割,事先说得很好,要如何如何利用这本书,一旦交上钱将书拿到手,却发现完全被老师们忽略了。
三、学生盲目题海,成绩难以突破
对于高中生来说,大搞题海战术到底有没有用处呢,对于这个问题我实在说不准,的确,题海战术给我们带来了熟练程度,而这正是高考所推崇的,但是那份熟练程度只是相对而言的,达到了一定的程度以后就遭遇瓶颈,事实上只有课本才是最正规的书,只有将知识点搞透彻了才是明智的做法,那是根基,没有了根基,一切都不可能实现的,包括熟练也包括优秀的成绩。我高中的最后一年从不听课一心闭门造车,在题海战术中苦苦挣扎,最终依然是没有考上理想的学校,即便是做题速度明显超越众人,即使那份熟练能够带给你平时成绩的突出,最终还是难逃失败。因为通过做题,你会遇到很多题型,平时考试多数并不正规,往往是抄袭一些成题,这样一来,通过题海战术,有些学生遇到了很多熟题,即使是遇到一道,在考试过程中也会节约很多时间的,况且考场上的那份信心更为重要。还是应该重视课本,做题不重在多而在精。教辅市场上鱼龙混杂,绝大多数书的质量都是实在令人不敢恭维的,对其理性地回避才是良策啊。
四、全民读书品位下降,思想素养难以提升
现在的阅读书籍中最畅销的恐怕正是武侠和言情以及一些荒诞的玄幻小说,偶尔还会有挂着经济或者心理学的外衣的所谓畅销书,因为那些东西可读性和趣味性强,满足了众多人的阅读胃口,也满足了很多人的虚荣心和攀比心。至于那些传统意义上的名著可就受到冷落了,当然也不会至于完全无人问津,还是会有人为了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或者凭兴趣阅读或者仅仅是不得不强制自己去读,但是那应该是少数吧,更有一些人则是在老师的教学要求下去买名著。即便不说名著,很多内容优秀的出版物也不会吸引学生的眼球,可谓阳春白雪曲高和寡。至于那些杂志类,恐怕也是那些无聊类带着形形色色外包装以及诱人的封面的更加畅销,无非是青春小说明星八卦以及野史秘闻等等,至于散文等文学类的作品就只有积压的命运了,拷问灵魂涤荡正气的恐怕更是被人躲之不及。当今社会人心浮躁,还会有谁去关注那些文学那些思想呢?人类是务实的动物,只有利益才能够吸引他们,只有享受才是值得去追求的价值。
大学生寒假社会实践报告心得体会 篇2
在今年寒假里,我利用假期参加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从社会实践中检验自我。这次的社会实践收获不少。
一、在社会上要善于与别人沟通
经过一段时间的寻找工作让我认识更多的人。如何与别人沟通好,这门技术是需要长期的练习。以前工作的机会不多,使我与别人对话时不会应变,会使谈话时有冷场,这是很尴尬的。人在社会中都会融入社会这个团体中,人与人之间合力去做事,使其做事的过程中更加融洽,更事半功倍。别人给你的意见,你要听取、耐心、虚心地接受。
二、在社会中要有自信
自信不是麻木的自夸,而是对自己的能力做出肯定。在多次的面试中,明白了自信的重要性。你没有社会工作经验没有关系。重要的是你的能力不比别人差。社会工作经验也是积累出来的,没有第一次又何来第二、第三次呢?有自信使你更有活力更有精神。
三、在社会中要克服自己胆怯的心态
开始放假的时候,知道要打寒假工时,自己就害怕了。自己觉得困难挺多的,自己的社会经验缺乏,学历不足等种.种原因使自己觉得很渺小,自己懦弱就这样表露出来。几次的尝试就是为克服自己内心的恐惧。如工作的领班所说的“在社会中你要学会厚脸皮,不怕别人的态度如何的恶劣,也要轻松应付,大胆与人对话,工作时间长了你自然就不怕了。”
其实有谁一生下来就什么都会的,小时候天不怕地不怕,尝试过吃了亏就害怕,当你克服心理的障碍,那一切都变得容易解决了。战胜自我,只有征服自己才能征服世界。有勇气面对是关键,如某位名人所说:“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
四、工作中不断地丰富知识
知识犹如人体血液。人缺少了血液,身体就会衰弱,人缺少了知识,头脑就要枯竭。
以上是我自己觉得在这次寒假社会实践学到了自己觉得在社会立足必不可少的项目。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环境,正激起了我要在寒假参加社会实践的决心。我要看看我能否在恶劣的环境中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双手和大脑维持自己的生存,同时,也想通过亲身体验社会实践让自己更进一步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自己的才干,培养自己的韧性,更为重要的是检验一下自己所学的东西能否被社会所用,自己的能力能否被社会所承认。想通过社会实践,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差距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