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9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工作范文 > 报告范文

报告范文

大学社会实践报告集锦(精选33篇)

2024-10-16 13:36:02报告范文打印
大学社会实践报告集锦(精选33篇) 一. 实习目的和意义在生产实习过程中,学校也以培养学生观察问题、解决问题和向生产实际学习的能力和方法为目标。使我们通过实习更好地认识与了解专业知识,并拓展实际的知识面,在专业知识和人才素质两方面得到锻炼,培养我们的团结合作....

  7、分批进入工厂,不要妨碍正常生产操作。

  8、出现事故应小碎步迅速撤离至上风处。

  9、晋开消防电话:0378-

  六、实习内容:

  我们主要了解学习了造气车间,净化车间,合成车间,联合车间这四个车间的生产工艺流程及主要生产设备。

  (一)造气车间:

  1、原料气的制造

  主要设备如下:

  设     备

  设备参数

  工作介质

  除尘器

  Φ4000,工作压强:5KPa

  工作温度:150℃

  吹风气

  洗涤塔

  Φ3200,工作压强:30KPa

  工作温度:100℃

  半水煤气

  热管锅炉

  Φ2200,工作压强:30KPa

  工作温度:200℃

  半水煤气

  热管换热器

  Φ2200,工作压强:0.1MPa

  工作温度:400℃

  蒸汽,水煤气

  干式水封

  Φ2200,工作压强:0.01MPa

   

  工作温度:400℃

  半水煤气

  蓄热法:用空气和蒸汽分别送入燃料层,也称间歇气化法先送空气以提高燃料层温度,生成吹风气大部分放空;然后,送入蒸汽进行气化反应,导致燃料层温度下降,所得水煤气配部分吹风气成为半水煤气。

  工业上间歇式气化过程,是在固定层煤气炉中进行的。

  燃料层从上到下可分为:干燥层,干馏层,气化层,灰渣层;燃料层温度随空气的加入升高,蒸汽的加入而下降。

  每个工作循环一般可分为5个阶段:

  1.吹风:底部送入空气,提高燃料层温度,吹风气放空;

  2.上吹制气:从下加蒸汽,燃料层下部温度下降,上部因煤气通过上升;

  3.下吹制气:从上加蒸汽,燃料层温度趋向平衡;

  4.二上吹:从下加蒸汽,将底部煤气排空,为吹风准备;

  5.吹净:从下加空气吹风,将二上吹制得煤气回收,给半水煤气中加氮。

  吹气过程主要反应:C + O2 = CO2 + Q

  2C+ O2 = CO2 + Q

  2CO + O2 = 2CO2 + Q

  CO2 + C = 2CO + Q

  制气过程主要反应:C + H2O = CO + H2 – Q

  C + 2H2O = CO2 + 2H2 – Q

  CO2 + C = 2CO – Q

  CO + H2O = CO2 + H2 + Q

  工艺条件:

  操作温度:略低于燃料灰熔点,维持不结疤的温度。

  吹风速度:高时反应快,CO含量低,热损失少,但燃料损失大,会出现风洞、吹翻。

  蒸汽用量:上吹时热损失大,时间要小于下吹,可适当加空气(加氮),使燃烧放热。

  燃料层高度:高有利于蒸汽分解,但阻力大。

  循环时间分配:根据燃料性质。

  2、大概流程图如下:

  见附录【图1】

  (二)净化车间

  1、原料气的净化

  脱硫,变换,脱碳, 气体的精制.

  主要设备如下:

  设    备

  设备参数

  工作介质

  除尘塔

  Φ5000,工作压强:0.005MPa

  工作温度:40℃

  半水煤气

  冷却塔

  Φ3000,工作压强:<1700水柱

  工作温度:40℃

  半水煤气

  脱硫塔

  Φ3600,工作压强:0.05MPa

  工作温度:40℃

  半水煤气

  静电除焦塔

  Φ3000,工作压强:0.06MPa

  工作温度:60℃

  半水煤气

  精脱塔

  Φ3800*12300,工作压强:20MPa

  工作温度:50℃

  变换气

  吸附塔

  Φ3000,工作压强:2.0MPa

  工作温度:50℃

  CO2,H2

  分离器

  工作压强:2.0MPa

  工作温度:50℃

  变换气

  变换炉

  Φ4000*24790,工作压强:2.1MPa

  工作温度:200-390℃

  半水煤气

  变换气

  油回收器

  Φ20xx*6000,工作压强:常压

  工作温度:0-100℃

  变换油水

  丝网过滤器

  Φ2200*5415,工作压强:2.1MPa

  工作温度:40℃

  半水煤气

  冷凝液槽

  Φ2200*2400,工作压强:常压

  工作温度:40℃

  变换冷凝液

  ①脱硫 不论是以固体原料,还是以天然气、重油为原料制备的氢氮原料气中,都含有一定成分的硫化物,主要是H2S,其次是CS2,COS,RSH等有机硫。其含量取决于原料的含硫量及其加工方法,以煤为原料时,所得原料气中H2S含量一般为 2~3g·m-3,有的高达 20~30g·m-3。

  H2S对合成氨生产有着严重的危害,它对设备和管道有腐蚀作用,可使变换及合成系统的催化剂中毒,还可使铜洗系统的低碳钢生成硫化亚铜沉淀,使操作恶化,增加铜耗。

  按脱硫剂的状态可分为干法和湿法两种。前者是用固体脱硫剂(如氧化锌、活性炭、分子筛等)将气体中的硫化物吸收除掉;后者用碱性物质或氧化剂的水溶液即液体脱硫剂(如氨水法、碳酸盐法、乙醇胺法、腐酸二磺酸钠法及砷碱法等)吸收气体中的硫化物。干法脱硫的优点是既能脱无机硫,又能脱有机硫,可把硫脱至极微量。干法的共同缺点是脱硫剂不能再生。湿法脱硫采用液体脱硫,便于再生并能回收硫,易于构成连续脱硫循环系统,可采用较小的设备脱除大量硫化物。湿法的缺点是对有机硫脱除能力差,且净化度不如干法高。

  脱硫后的气体中含硫量,依合成氨工艺过程有所差异。气态烃蒸汽转化法中的镍催化剂对硫十分敏感,脱硫后的气体中含硫量要求低于5ug·g-1。

  ②变换 用煤或烃生产出的气体都含有相当量的CO,例如固体燃料制得的半水煤气中含28%-31%,气体烃蒸汽转化法中含15%~18%,重油气化法含 46%左右。变换利用水蒸气把 CO变换为H2,既将CO转变成易于清除的CO2,同时又制得了所需的原料气H2。其反应为:

  CO + H2O(g)= CO2 + H2 ΔH0= -41 kJ·mol-1

  这是一个体积不变的可逆放热反应,只有在催化剂的作用下才能大规模生产。温度、反应物组成及催化剂性能都是影响平衡转化率的因素。n CO:n H2O=1:1时,在500K温度下,转化率为92.1%;400K下,则可达97.5%;当温度为500 K时,n CO:nH2O= 1:6,转化率可提高到99.8%。

  中变催化剂的铁铬或铁镁催化剂反应温度高,反应速度大,有较强的耐硫性,价廉而寿命长。低温的铜系催化剂则正相反。为了取长补短,工业上采用中变低变串联的流程。原料气约320—380℃进入中变一段后温度升至450—500℃,用水蒸气冷激到380℃后再进行中变二段反应。温度升到 425~450℃,转化率达 90%,反应后气体喷入水蒸气,使温度下降并使剩余水蒸气成饱和水蒸气。经废热锅炉2冷却到330℃,热交换器冷却至200℃,除去其中的冷凝水,再进入低变,变换后温度上升15—20℃,转化率可达 99%。

  压力对平衡无影响,所以变换可在常压下进行。国内中型厂用1.5~3.0MPa加压变换,小型厂0.2~0.8 MPa加压变换 。加压变换的缺点是对设备腐蚀严重。

  ③脱碳 变换气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15%一35%),一方面它的存在对原料气的进一步精制及氨合成不利;另一方面,它也是制造尿素、纯碱、碳酸氢铵等的原料。因此,变换气中的二氧化碳必须清除,并加以回收利用。

  脱除二氧化碳的方法很多,工业上常用的是溶液吸收法,分为物理吸收和化学吸收两种。

  物理吸收是利用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和有机溶剂的特点。常用的方法有加压水洗、低温甲醇洗涤等。如在3 MPa、-30— -70℃下,甲醇洗涤气体后气体中的 CO2可以从 33%降到10μg·g-1,脱碳十分彻底。

  化学吸收是用氨水、有机胺或碳酸钾的碱性溶液为吸收剂,利用二氧化碳能与溶液中的碱性物质进行化学反应而将其吸收。小型合成氨厂用氨水吸收变换气中的二氧化碳就属化学吸收脱碳法,大中型厂多采用改良热碱法,以K2CO3水溶液为吸收液,并添加少量活化剂如氨基乙酸或乙二醇胺,缓蚀剂如V2O5等。吸收解吸反应如下:

  K2CO3 + CO2 + H2O = 2KHCO3

  当吸收液中添加氨基乙酸,吸收压强2~3 MPa、温度85~100℃时,气体中的 CO2可从 20~28%降至 0.2%~0.4%;解吸压强为10~30kPa,温度105~110℃

  ④气体的精制 经净化过的气体仍有少量的CO(等有害气体)。气体的精制就是要将它们进一步脱除,晋开化工厂采用铜洗法。

  铜洗法即醋酸铜氨液洗涤法 由醋酸铜和氨通过化学反应配成的铜液中含有氨及醋酸亚铜络二氨等有效成分,在加压的情况下与CO、CO2生一系列化学反应将其脱除。反应式为

  CO(液相)+Cu(NH3)2Ac+NH3(游离)=[Cu(NH3)3CO]Ac+Q

  2NH3+CO2+H2O =(NH4)2CO3+Q

  (NH4)2CO3+CO2+H2O == 2NH4HCO3 +Q

  反应在铜洗塔中进行,吸收后的铜液送到再生器中,用减压和加热方法解吸后铜液循环使用。

  铜液不仅可以吸收CO,CO2,还可以同时吸收O2和H2S。

  2、大致流程图如下: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