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调查(精选23篇)
四川省资阳市保和镇中心小学
调查对象:
保和镇中心小学部分教师
1、调查内容:
(1)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
(2)大学生创业失败的原因
(3)大学生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
2、调查方式:
(1)查阅相关书籍
(2)登陆网站搜索
(3)对教师进行访问
3、调查结果
通过查阅相关书籍登陆网站搜索对教师进行访问等方式,我了解到,随着社会进步,大学生也越来越多,当今社会的岗位数远远少于大学的人数,因此多数教师认为,应该控制大学生的人数,提高大学生的质量,鼓励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提高大学生去基层就业的积极性,进一步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关于创业国家就多为大学生提供创业资金,为大学生创业营造良好环境,鼓励大学生依托专业优势开拓市场,而高校也应该把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当作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手段,引导和扶持大学进行创业。
4、经验体会
我是一名刚入校不久的大学生,这次调查让我感受良多,我觉得除了社会和国家要帮助大学生以为,作为大学生的我们也应该多学知识,掌握好技能,为自己出身社会做好充分的准备。
5、对组织社会实践活动的评价
我认为此次活动开展得既有价值,又有意义,而且实践的课题非常贴近生活,也都是同学们都有所闻,但又知之甚少的事情,非常适合同学们调查研究。我更希望学校能组织一次大型的调查活动,让全校师生一起参与。
大学生就业调查 篇11
20xx年4月-10月,市妇联与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大学、青岛科技大学等六大驻青高校联合开展了这一调查。据统计,六大驻青高校20xx年应届毕业生中女大学生10782人,本次调查共发出女大学生和用人单位两种调查问卷共7005份。调查结果显示,女大学生的就业率、一次签约率和月收入均低于同届男大学生。那么,女大学生们到底遇到了什么问题呢?
择业观念仍存在误区
调查结果显示,在对理想工作单位的选择上,69%的女大学生选择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及三资企业,重点考虑的因素依次为职业稳定且高报酬、有良好的发展空间、工作环境好、有社会保障。就业热点仍然集中在我们传统认为的所谓“适合女性从事的行业”,如医院工作者、财务、审计、银行职员、新闻工作者、餐饮旅游、市场、广告、公关、行政、文秘等。可见女大学生对自身的就业期望值过高,她们宁愿放弃自己的专业,也要追求体面、收入高的工作,这无疑延长了她们求职的时间,增加了她们就业的难度。
求职过程中遇性别歧视
在问及女大学生就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65%的人回答是求职过程中遇到过男女不平等的情况,主要表现是:用人单位在招聘简章中明确写着“只限男性”、“同等条件下男性优先”等字样,也有些用人单位虽没明确说只要男性,但女大学生在面试中也被问到过带有性别倾向的问题,如“我们这个职位会经常要求加班加点,你认为女性从事合适吗”和“你有男朋友吗”等等。
而用人单位被问及选人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什么时,86%的单位认为他们看重的是“综合劳动能力”(劳动效率),除此之外他们还要看劳动力成本。女大学生工作后结婚、生育、哺乳、养育幼儿的职能对工作会产生一定影响,在此期间,企业需要安排人选临时替代其工作,从而增加企业的劳动成本。
缺乏实际操作能力
调查结果显示,因缺乏工作经验和应试技巧而被用人单位拒绝的女大学生高达87%。在问及用人单位女大学生的素质能力有哪些不足时,59%的单位回答是女大学生缺乏工作经验和实际操作能力,培养成本高,相比之下,他们更愿招聘有过工作经历的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调查 篇12
调研背景:
虽然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大的问题一直存在,但只有今年,这个问题成为需要中央领导重点解决的问题。的确,全球金融风暴的愈演愈烈已经是超过半数的企业蒙受损失,毕业生就业的形势更加不容乐观。为了更好的帮助我校学生解决以后的就业问题,现对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调研思路:参考已有的“大学生就业情况调研”,我们决定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院应届毕业生进行分析:
1、毕业生设定的目标或愿景
1)对未来的设计或愿景,见第2、19、14、25题
2)就业前的准备情况,见第5题
3)与是否专业对口,见第7题
4)地域意愿,见第10、11题
5)对用人单位的意愿,见第16、17、20题
2、毕业生对就业信息的获取(包括获取方式和程度两方面),见第8、9题
3、毕业生对就业以及外部环境的认知,见第3、6题
4、应届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见第4、15题
5、应届生的反思、经验(含要求学校校,见第21、22题;要求自己,见第23、24、26、12、13题)
通过对以上五大方面共25道问题的调查,我们希望分析出我院毕业生对就业的选择、认知的程度以及作为院方应当做什么样的工作来帮助毕业生应对就业问题。
调查分析:
一、热能专业
1、毕业生设定的目标或愿景
1)对未来的设计或愿景:毕业生未来选择的大体方向是考研、就业两个,共占72%,其中选择就业的占51%。特别注意到有9%的同学选择了自主创业,11%的同学选择出国留学。对于选择考研的理由,多数人是因为研究生毕业能获得更高的收入、学术深造。择业观念方面,82%的同学选择先就业再择业、一步到位,很少有人选择考研。25题中,15%的同学坚决不接受最差的机会。
2)就业前的准备情况:有13%的同学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其余都没有明确的目标,甚至没有考虑过。
3)与是否专业对口方面:逾八成的同学以找到工作为第一目标,对于专业对口性不很关心。
4)地域意愿:北京、天津、上海是同学们的首选,其余依次为东部沿海、生源地,有11%的同学没有固定意向。对于地域的选择,同学们的首选标准是工作待遇和发展机会要大。
5)对用人单位的意愿:性质方面,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是同学们的首选,其他选择比较平均,没有人选择自主创业。对于首份工资75%同学选择1500--3000,没有人选择800--1000。
2、信息获取方面:就信息获取的程度,对于我校就业政策很了解的人占15%,不关心的占5%;就信息获取的方式,不同的同学有不同的选择并且方式很多样,其中通过学校就业网站和网上信息获取信息的人最多,各占17%,其它方式如辅导员老师通知、学校就业网站、就业市场招聘广告等都有人选择,但人数不多,平均在10%左右。
3、毕业生对就业以及外部环境的认知:有21%的同学认为自己有实力找到工作。
4、应届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有52%的同学没有签约任何单位,只有6%。
5、应届生的反思、经验:对学校,25%的同学需要职业生涯规划辅导,30%的同学需要区域与行业发展形势报告,只有28%的同学需要就业常识和应聘技巧或求职心理辅导,有37%的同学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意义不大;对自己,不同的同学认为自己欠缺的素质不同,分布很平均,其中最主要的素质是交流表达能力、改革创新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对于想要自主创业的同学,四成认为需要资金36%认为需要能力和经验。大多同学讲毕业生就业不顺利的原因归为就业人数太多、金融风暴、实践经验少。
二、环境专业
1、毕业生设定的目标或愿景
1)对未来的设计或愿景:有七成同学选择就业,择业观念方面,69%的同学选择先就业再择业,没有人愿意一步到位,虽然很少有人选择考研,但很多考研的同学渴望更好的教育环境。25题中,八成的同学可以接受最差的机会。
2)就业前的准备情况:有21%的同学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
3)与是否专业对口方面:选择各个方面的同学人数很平均。
4)地域意愿:北京、天津、上海是同学们的首选,高达61%,其余依次为东部沿海、广州深圳,没有人愿意回到生源地。对于地域的选择,同学们的首选标准是更好的学习机会,其次则是岗位多元化和工作待遇。
5)对用人单位的意愿:性质方面,国有企业、民样大型企业是同学们的首选,其次是外企,政府部门、民营单位不被同学们看好。对于首份工资六成同学选择1500--,没有人选择800--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