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9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工作范文 > 报告范文

报告范文

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报告合集(通用3篇)

2024-08-16 06:00:33报告范文打印
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报告合集(通用3篇) 作为移动互联网的主要使用人群,大多数青年在社交媒体上表示,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大,形势严峻。就业形势一:毕业生留在一线城市的难度更大高等教育大众化以来,应届毕业生人数越来越多,就业压力也随之越来越大。....

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报告合集 篇1

  作为移动互联网的主要使用人群,大多数青年在社交媒体上表示,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大,形势严峻。

  就业形势一:毕业生留在一线城市的难度更大

  高等教育大众化以来,应届毕业生人数越来越多,就业压力也随之越来越大。中国青年报记者梳理发现,20xx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为495万人;到了20xx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已增至630万人。从20xx年开始,国内高校应届毕业生的规模以每年近30万人的数量增长,20xx年为699万人,20xx年为727万人,今年将达749万人。

  伴随高校毕业生人数“水涨船高”,留在国内一线、二线城市工作、生活的门槛进一步提高了。据财新等媒体报道,有关部门缩减了20xx年度高校毕业生进京落户的计划指标,各中央单位在20xx年基础上指标压缩17%;毕业生进京落户条件比以往更加严格,并实施违规责任追究制等。

  部分应届毕业生还反映,称已签订就业协议的国企以无法解决北京户口为由,要解除就业协议。引起应届毕业生不满的是,某一线城市对市属用人单位引进落户的应届毕业生提出年龄限制,要求毕业当年本科生不超过24岁、硕士生不超过27岁、博士生不超过35岁。

  国内一线、二线城市高门槛、高房价、高房租的“三高”压力令大学毕业生对这里“望而却步”。据中青舆情监测室统计,在互动空间上有28.6%的人认为,今年就业形势严峻,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国内某教育协会秘书长向本报记者透露,连他们这类中介组织都有很多人求着给孩子的就业协议盖章。有的家长就说,帮忙盖章先交差,毕业后来不来就业是另外一回事。

  就业形势二:大学生创业热

  大学生创业成功的毕竟是少数。有的网友认为,大部分高校毕业生还是要进入用人单位工作,急需解决的是这部分人的就业问题。

  当下,国内一方面是高校毕业生感到就业难,另一方面企业与用人单位却普遍招不到想要的人,高校毕业生规模与社会用人需求出现结构性矛盾。

  有关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国内高校压力最大的是在每年6月,开具派遣证明、毕业生离校后,巨大的就业压力就由教育部门转到了人社部门。

  关于如何应对当前的大学毕业生就业高峰,有关人士介绍,首先是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其次是在高校建立弹性学制,允许在校学生休学创业;第三,在高校全面推进和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等。

  此外,如何帮扶大学毕业生实现有序就业和科学创业?《中国工商时报》等媒体刊文建议,一方面,建立健全与实施国家层面的就业规划,确保各类毕业生均衡有序就业。另一方面,不能一味地追求所谓的学历教育和学历待遇,对就业规划、指引、帮扶以及创业保障等一系列体系、机制进行再造或优化。

  有时候你必须硬着头皮,朝着你坚持的东西走下去!加油!同学们!

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报告合集 篇2

  “牦牛具有耐寒抗逆、采食能力强、生长缓慢而成熟期长等生理特征,肉奶产品具有绿色有机、营养丰富等优点,是高寒藏区的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是促进藏区牧民脱贫致富和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中国是牦牛主产国,存栏牦牛占世界总量的90%以上。为全面了解我国牦牛生产和市场状况,提出牦牛产业发展建议,吉林农业大学受委托成立专题研究组,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调研、问卷调查、专家咨询等方式,对我国牦牛产业进行了综合调查分析。牦牛作为我国藏区特色优势农产品,在农业增效、牧民增收、产业扶贫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x-x年,我国牦牛产业呈稳步增长态势,存栏规模及产量均有所增长;牦牛消费主要以冻肉和冷鲜肉为主,且呈现一定的季节性,供需基本平衡;活体牦牛价格呈先降后升态势,牦牛肉价格总体保持稳步上升;牦牛产品以满足藏区人民日常需求为主,基本无进出口。未来3-5年,预计我国牦牛存栏规模与产量仍将小幅增长,但长期趋于稳定,精深加工比例将不断提升,围绕牦牛产品将涌现一批新产业、新业态,持续为藏区脱贫致富、乡村振兴发力。

  一、牦牛产业发展现状

  (一)主要集中分布于藏区,生产总体呈上升态势。世界现有牦牛头数约1700万头,中国是牦牛主产国,有牦牛1600多万头,占90%以上。牦牛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是高寒藏区的重要特色产业。西藏自治区、青海藏区、四川藏区、甘肃藏区、云南藏区、新疆巴州均有分布。x年以来,全国牦牛存栏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从x年的1506万头逐步增加到x年的1621万头,年均增长1.5%;牦牛肉产量也由x年的45万吨增加到x年的53万吨,年均增长3.6%。

  表1 x-x年牦牛生产情况

  资料来源: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藏区综合试验站调查数据

  (二)消费以藏区为主,少量销往内地。牦牛为农牧民提供肉、乳、毛绒等畜产品,是藏区牧民重要的生活及收入来源。近年来,以牧民消费为主的总体消费趋势没有明显变化(占80%以上),由于屠宰季节比较集中,大部分冷鲜肉在9-11月销售,其余时间以冻肉销售为主(鲜肉消费和冻肉消费之比为20:80)。销售到内地的牦牛肉多数按照普通牛肉销售,销售价格与普通肉牛挂钩。

  (三)产品以初加工为主,精深加工较少。目前牦牛肉、奶产业发展还处在初级加工阶段,肉、奶产品的精深加工技术落后,没有形成完整的肉、奶产业加工体系。部分地区正在开展区域特色牦牛肉产品开发,主要是通过赋予牦牛肉生态价值,对肉质特色进行宣传,打造具有地理标志的特色产品。

  (四)国内供需平衡,基本无进出口。目前牦牛产品(牦牛肉、奶、皮毛等)主要满足藏区人民的日常生活需要,少量作为普通牛肉或肉牛制品销往国内其他地区,基本没有进出口。

  (五)价格先跌后涨,不同区域、环节各不相同。x年以来,活体牦牛平均价格每头4000元,牦牛价格先跌后涨:x-x年下跌,x年之后有所上涨。特别是西藏自治区,深入青藏高原腹地,大部分地区海拔更高,牦牛生长期更长、运输成本更高,加上可替代产品较少,牦牛均价明显高于其他藏区。牦牛肉在藏区属于基本生活物品,藏区总人口较少,对牦牛肉需求稳定。随着国内肉牛产品供不应求,牦牛肉也水涨船高,价格稳步攀升。x-x年,牦牛肉价格每千克分别为58元、57元、58元、62元和68元(整理藏区各省农牧厅数据所得)。

  表2牦牛(活重)平均出售价格(单位:元/头)

  资料来源:布瑞克数据库

  (六)养殖成本呈V形态势,各环节收益水平有所差异。总体而言,全国牦牛(活重)总成本呈V形趋势。x年为最高点(每头3758元),之后下降到x年低点(每头2757元),x年后呈上升趋势。x-x年,得益于现代牦牛生产技术和生产模式推广,牦牛生产期缩短、死亡率下降,总成本逐年下降;x年以来,随着国家环保政策力度加大,牧民逐渐变传统放牧模式为圈养模式,圈舍等物质成本和人工成本的上升推高了总成本。

  表3牦牛(活重)总成本(单位:元/头)

  资料来源:布瑞克数据库

  表4 x年各环节养殖成本收益(单位:元/头)

  数据来源: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藏区综合试验站调查数据

  分环节看,各养殖环节均实现盈利。据西藏和其他四省藏区牦牛养殖户调查,各环节成本收益各不相同。母牛、犊牛、架子牛和育肥牛纯收益分别为1177元、1043元、1414元和2861元,育肥牛环节收益最高。

  二、我国牦牛产业发展前景展望

  (一)集约化和生态化是发展方向。牦牛产业作为藏区重要的优势特色产业和富民产业,承担着国家“绿水青山”、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任,承载着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任,也承载着藏区人民脱贫致富、全面小康的希望,国家仍将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进其向现代化、集约化和生态化方向发展。

  (二)科技支撑得到进一步强化。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团队因地制宜,开发出许多适用技术与模式,如牦牛一年一胎高效养殖技术、牦牛提纯复壮及改良技术、牦牛冷季暖棚饲养技术、牦牛高繁低育模式、牦牛错峰出栏技术、牦牛差异化产品加工与品控技术、牦牛副产品开发技术等,这些组合技术在试验地区取得良好成效,将在适合地方进一步应用推广,科技支撑水平将进一步提升。

  (三)市场需求诱发新业态、新机遇。从国内外市场需求看,消费者对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需求越来越大,牦牛产品作为高原净土有机食品,将受到广大消费人群的青睐。同时,青藏高原旅游业蓬勃发展将进一步增加牦牛及其产品的市场需求。牦牛文化作为藏族文化的一部分,也将成为神秘藏文化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