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9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工作范文 > 报告范文

报告范文

大学实验报告(通用9篇)

2025-03-03 08:01:12报告范文打印
大学实验报告(通用9篇) 一、 实验目的:1、用热分析法(步冷曲线法)测绘Zn-Sn二组分金属相图;2、掌握热电偶测量温度的基本原理。二、 实验原理:概述、及关键点1、简单的二组分金属相图主要有几种?2、什么是热分析法?步冷曲线的线、点、平台各代表什么含义?....

  a. 改变舌片的起始角与终止角,填整继电器左上方的舌片起始位置限制螺杆,以改变舌片起始位置角,此时只能改变动作电流,而对返回电流几乎没有影响,故用改变舌片的起始角来调整动作电流和返回系数。舌片起始位置离开磁极的距离愈大,返回系数愈小;反之,返回系数愈大。

  调整继电器右上方的舌片终止位置限制螺杆,以改变舌片终止位置角,此时只能改变返回电流而对动作电流则无影响,故用改变舌片的终止角来调整返回电流和返回系数。舌片终止位置与磁极的间隙愈大,返回系数愈大;反之,返回系

  数愈小。

  a. 变更舌片两端的弯曲程度以改变舌片与磁极间的距离,也能达到调整返回系数的目的。该距离越大返回系数也越大;反之,返回系数越小。 b. 适当调整触点压力也能改变返回系数,但应注意触点压力不宜过小。 (4)动作值的调整

  a. 继电器的调整把手在最大刻度值附近时,主要调整舌片的起始位置,以改变动作值。为此,可调整左上方的舌片起始位置限制螺杆,当动作值偏小时,使舌片的起始位置远离磁极;反之,则靠近磁极。

  b. 继电器的调整把手在最小刻度值附近时,主要调整弹簧,以改变动作值。 c. 适当调整触点压力也能改变动作值,但应注意触点压力不宜过小。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

  表1-1 电流继电器实验数据记录表

  六、实验数据分析

  实验数据如上表所示,该电流继电器的返回系数满足要求,均大于0.85。在切除故障的时候电流继电器有较大的返回系数是有利的,可以快的返回,也有利降低保护定值,使之更灵敏。电流继电器的返回系数会受其线圈的接线方式的影响,串联时返回系数较高。

  七、心得体会

  通过本次实验对电磁式的电流继电器的結构及工作原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其调试方法有了进一步的掌握,对其特性有了直观的认识。虽然现在电磁式的

  电流继电器已经被微机保护的器件所取代,但我们了解和掌握流继电器的結构及工作原理仍然是很有必要的,因为这是最根本的原理,对应的微机保护器件也是基于这个原理实现的。在这里还特别鸣谢实验指导老师,在上实验课的时候还给我们讲了很多关于继电保护的工程实际的知识,真的是受益匪浅!

大学实验报告 篇6

  一、实验目的

  1、观测CO2临界状态现象,增加对临界状态概念的感性认识;2.加深对纯流体热力学状态:汽化、冷凝、饱和态和超临流体等基本概念的理解;测定CO2的PVT数据,在PV图上绘出CO2等温线3.掌握低温恒温浴和活塞式压力计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纯物质的临界点表示汽液二相平衡共存的最高温度(T C)和最高压力点(PC) 。纯物质所处的温度高于TC,则不存在液相;压力高于PC,则不存在汽相;同时高于TC和PC,则为超临界区。本实验测量TTC三种温度条件下等温线。其中T

  三、实验装置流程和试剂

  实验装置由试验台本体、压力台和恒温浴组成(图2-3-1)。试验台本体如图2-3-2所示。实验装置实物图见图2-3-3。实验中由压力台送来的压力油进入高压容器和玻璃杯上半部,迫使水银进入预先装有高纯度的CO2气体的承压玻璃管(毛细管),CO2被压缩,其压力和容积通过压力台上的活塞杆的进退来调节。温度由恒温水套的水温调节,水套的恒温水由恒温浴供给。

  CO2的压力由压力台上的精密压力表读出(注意:绝对压力=表压+大气压),温度由水套内精密温度计读出。比容由CO2柱的高度除以质面比常数计算得到。试剂:高纯度二氧化碳。

  图2-3-1 CO2 PVT关系实验装置图

  2-3-2试验台本体1.高压容器2-玻璃杯3-压力油4-水银5-密封填料6-填料压盖7-恒温水套8-承压玻璃管9-CO210精密温度计

  四、实验操作步骤

  1、按图2-3-1装好试验设备。 2.接通恒温浴电源,调节恒温水到所要求的实验温度(以恒温水套内精密温度计为准)。 3.加压前的准备——抽油充油操作(1)关闭压力表下部阀门和进入本体油路的阀门,开启压力台上油杯的进油阀。 (2)摇退压力台上的活塞螺杆,直至螺杆全部退出。此时压力台上油

  筒中抽满了油。 (3)先关闭油杯的进油阀,然后开启压力表下部阀门和进入本体油路的阀门。 (4)摇进活塞杆,使本体充油。直至压力表上有压力读数显示,毛细管下部出现水银为止。 (5)如活塞杆已摇进到头,压力表上还无压力读数显示,毛细管下部未出现水银,则重复(1)--(4)步骤。

  (6)再次检查油杯的进油阀是否关闭,压力表及其进入本体油路的二个阀门是否开启。温度是否达到所要求的实验温度。如条件均已调定,则可进行实验测定。

  4、测定低于临界温度下的等温线(T= 20℃或25℃)(1)将恒温水套温度调至T= 23℃左右,并保持恒定。 (2)逐渐增加压力,压力为4.0MPa左右(毛细管下部出现水银面)开始读取相应水银柱上端液面刻度,记录第一个数据点。读取数据前,一定要有足够的平衡时间,保证温度、压力和水银柱高度恒定。 (3)提高压力约0.2MPa,达到平衡时,读取相应水银柱上端液面刻度,记录第二个数据点。注意加压时,应足够缓慢的摇进活塞杆,以保证定温条件,水银柱高度应稳定在一定数值,不发生波动时,再读数。 (4)按压力间隔0.2MPa左右,逐次提高压力,测量第三、第四……数据点,当出现第一小滴CO2液体时,则适当降低压力,平衡一段时间,使CO2温度和压力恒定,以准确读出恰出现第一小液滴CO2时的压力。 (5)注意此阶段,压力改变后CO2状态的变化,特别是测准出现第一小滴CO2液体时的压力和相应水银柱高度及最后一个CO2小汽泡刚消失时的压力和相应水银柱高度。此二点压力改变应很小,要交替进行升压和降压操作,压力应按出现第一小滴CO2液体和最后一个CO2小汽泡刚消失的具体条件进行调整。 (6)当CO2全部液化后,继续按压力间隔0.2MPa左右升压,直到压力达到8.0MPa为止(承压玻璃管最大压力应小于8.0MPa)。 5.测定临界等温线和临界参数,观察临界现象(1)将恒温水套温度调至T= 31.1℃左右,按上述4的方法和步骤测出临界等温线,注意在曲线的拐点(P=7.376MPa)附近,应缓慢调整压力(调压间隔可为0.05MPa),以较准确的确定临界压力和临界比容,较准确的描绘出临界等温线上的拐点。 (2)观察临界现象a.临界乳光现象保持临界温度不变,摇进活塞杆使压力升至Pc附近处,然后突然摇退活塞杆(注意勿使试验台本体晃动)降压,在此瞬间玻璃管内将出现圆锥型的乳白色的闪光现象,这就是临界乳光现象。这是由于CO2分子受重力场作用沿高度分布不均和光的散射所造成的。可以反复几次观察这个现象。 b.整体相变现象临界点附近时,汽化热接近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