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9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工作范文 > 报告范文

报告范文

扶贫调研报告范文(精选25篇)

2024-10-06 13:55:14报告范文打印
扶贫调研报告范文(精选25篇) 建国六十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革命老区建设,特别是全会以后的三十年来,始终把革命老区作为扶贫开发的重点区域,革命老区发生了重大变化。....

  3、协调有关部门及培训机构组织开展技术培训和转移就业。该村劳动力总数约为1360人。目前,为增加收入来源,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都外出务工,但大多数群众文化水平低,掌握技能少,且缺乏组织性,外出就业途径少,门路窄,收入水平不高。积极协调劳保等有关部门开展劳动技能培训,使得大部分农民掌握1-2门致富技能。多方收集信息扩宽渠道,引导剩余劳动力就地转化或者外出务工、经商。

  (六)加强村级组织建设

  以后要注重从致富能手、外出务工返乡农民中选拔村干部,引导和选拔高校毕业生到该村任职,改善村干部的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吸收有知识、有能力、有责任心的年轻入党积极份子,争取每年发展党员不少于1人。认真抓好党员培训工作,学理论、学科技,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促进农业生产等各方面的有序发展。

  xx村村部办公楼始建于**年,由于受到20xx年“6、28”洪水的浸泡,地基下沉,天面开裂,成为危房,影响了正常办公。为此,xx村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支持,按照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标准,在原址上扩大建设村公共服务综合楼和一个篮球场(配套气排球场)、室外兵乓球场、文艺舞台、村级卫生室(占地面积80平方米)等集于一体的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目前该项目已协调开展征地和测量工作,并落实了组织部门基层组织建设资金3万元、卫生部门村级卫生室8万元;文化部门已列入20xx年村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项目(45万元)。力争今年组织兴建。

扶贫调研报告范文 篇24

  根据省扶贫办关于开展扶贫到户机制调研工作的通知要求,县扶贫办组织专人围绕我县扶贫到户情况进村入户深入调研,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扶贫到户工作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我县按照省、市扶移办的统一部署,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扶贫开发政策,围绕整村推进、产业扶贫、移民搬迁、社会扶贫、雨露计划等工作重点,着力构建“大扶贫”工作格局,致力于全县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壮大贫困重点村集体经济,为实现全县区域经济跨跃式发展奠定了基础,确保了扶贫开发工作的顺利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20xx年我县在165个扶贫重点村中就新修和改造村内公路143条,完成水利项目45个,兴建桥梁12座,新(维)修水陂7座,排灌站3座,水渠水圳6600米,河堤780米,新增有效灌溉面积4500亩,村内垃圾及污水处理项目1个,村级组织活动中心项目2个及校园建设项目1个。项目的实施大大改善了重点村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条件,增加了农民收入,提高了生活水平。

  二是产业发展为贫困户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20xx年我县围绕主导产业拓宽发展新路子,安排扶贫资金49万元(含到户贴息),用于“脐(甜)橙、烤烟、油茶、生猪、灰鹅”等产业发展。新植甜橙7660亩,新植油茶8600亩,扶持种植烤烟4800亩,生猪、灰鹅等产业蓬勃发展。全县“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开发格局逐步形成,大大促进了贫困群众增产增收,让贫困户有了稳定的经济收入来源,进一步增强了自我发展能力和造血功能。

  三是搬迁扶贫带来了贫困户的新发展和新变化。20xx年上级下达我县移民扶贫任务2137名(其中:避灾移民1009人,以工代赈易地搬迁移民662人,深山区移民400人,生态移民66人)。根据集中安置为主的原则,在全县22个乡镇设立了14个集中安置点,集中安置移民288户1393人,占移民任务的65.2%;分散安置移民134户744人,占移民任务的34.8%。目前已入住的移民户有402户20xx人,占95%;完工未入住的移民户20户107人,占5%。上级下拔移民建房资金742.35万元,我办已下拔移民建房资金742.35万元。集中解决了部分山区、库区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生存难问题。同时为帮助搬迁农户解决长远发展的问题,我们一方面扶持搬迁农户大力发展产业,一方面开展培训转移,组织劳务输出,使搬迁农户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从而真正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富得起来”的目标。

  四是劳动力转移培训增强了农民素质,提高了务工收入水平。通过实施“雨露计划”,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技能培训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提高了广大群众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以来,全县共投入培训经费833.6万元,超计划的78.1%,培训人数达11332人,超计划的7.3%,扶持了1032名中专生和中高技工,共转移就业11129人,就业率达98.2%,其中在本县就业的达86.7%。为全县增加贫困农民收入、提高贫困农民素质、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突出贡献,基本实现了“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带动一方”的目标。

  五是村级互助资金加快了试点村支柱产业发展,培育了一批农业产业发展大户。全县有18个村开展村级互助资金试点项目,每个村安排财政扶贫资金15万元,目前,全县入会农户526户,资本金总额达到309万元,共培育形成27个农业支柱产业项目,为贫困农户增收致富产生了较好的促进、示范、辐射作用。解决了部分农户有种养项目没启动资金的难题,催生了一大批农业产业发展大户。这批中小规模的农户家庭养殖模式,既适应了农村劳动力结构变化的趋势,让部分“出门打工无技”的劳动力“在家致富有门”,又因船小好调头,让种养户能有效规避因市场波动产生的风险,对贫困农户发家致富产生了较好的示范作用,为实施扶贫到户提供了范例。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是农村贫困面还较大。我县共人口有79.1万人,其中乡村人口有65.0418万人,而贫困人口达到42049户、204947人(其中乡村低保对象有13251户30596人),占乡村总人口数的31.51%。全县还有省级扶持贫困村165个(其中含80个国定贫困村),占全县行政村总数的54.2%,贫困人口遍布全县广大乡村。贫困人口存量大、对象多、贫困程度深、基础薄弱,这些都会导致到户项目难规划难落实。

  二是扶贫到户认识存在问题。少数地方对扶贫到户工作缺乏足够的认识,认为只要把地方经济发展起来了,贫困户的温饱问题也就顺利解决了,把主要精力放在建设项目上,忽视了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同时贫困农户认为扶贫到户就是把钱直接分配到户,等、靠、要的思想更加严重,以至于有的贫困户坐享其成,自己不努力、不奋斗。

  三是扶持对象确立存在问题。从调查的贫困户来看,他们除了自然条件、生产条件等客观因素制约外,由于各方面原因,他们处于弱势地位,没有从社会获得同等的发展机会,无法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无法享受项目、资金、物资、技术、人才等资源扶持。而有些扶持项目、示范项目为追求效益最大化和效益快速化,基本都给经济实力比较强、素质比较高的非贫困户来实施,这就出现了没有真扶贫、扶真贫的现象,造成了部分非贫困户也在分享国家的扶贫政策,无形中弱化了扶贫资金和资源的扶贫功能。一些符合扶贫的农户由于得不到扶贫资金的扶持,而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农户却得到了扶持,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贫困农户与非贫困农户收入差距的扩大。

  四是贫困户的组织化程度较低。贫困户的组织化程度较低,不利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形成气候和优势。如何提高组织化程度并引导他们进入市场,在市场中站稳脚跟,获得应有的社会平均利润,这是我们扶贫开发今后需要探讨和研究的课题,也是扶贫攻坚需要实现的目标。

  三、对扶贫到户政策的意见和建议

  (一)创新扶贫机制。一是建立健全扶贫到户的跟踪管理机制。扶贫资金应重点扶持贫困户,对不属于贫困户的.对象不能享受扶持,其中包括扶贫搬迁资金,贴息资金,产业扶持资金;对到户的扶持资金一律实行财政拨款、银行直达农户"一本通"的做法;二是建立健全党员干部帮扶机制。建立党员干部帮扶到户制度,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把帮扶效果与评先表模、提拔晋升挂钩。三是建立健全考评机制。科学制定考核评估机制,每个村成立一个扶贫考核评估小组,对照考评细则对扶贫到户情况进行评估。

  (二)重点扶持产业发展。扶持贫困户发展产业,是解决贫困户稳固脱贫并逐步致富的根本途径。贫困户只有生产发展了,有了比较稳定的收入来源,才能从根本上脱贫。在扶持方式上:一是大力推进互助资金覆盖面。试点实践证明,互助资金是支持贫困户生产发展非常好的平台。二是大力培植龙头企业。要树立培植龙头企业就是支持农民的意识,通过采取加大专项发展资金、扶贫贴息力度等方式,促使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三是进一步完善“公司-基地-农户”模式,让农户广泛参与产业化建设中遇到的产、销、技等方面的问题。使村企共赢、贫困户受益。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