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业调研报告范文(通用27篇)
三、下阶段的工作思路
深入实施“旅游产业推进年”活动,着力抓好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积极探索二、三产分离试点工作,建立、完善服务业发展机制,优化发展环境,推进服务业发展转型升级。
1、着力推进旅游业发展。旅游产业是我县服务业支柱产业,也是我县极具发展潜力,发展优势的产业,继续深化实施“旅游产业推进年”活动,着力推进山旅游品牌建设。同时,大力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农家乐”是我县近几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结合了旅游业和餐饮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XX年,全县农家乐经营户达122户,从业人员总数达887人,接待游客136.6万人次,营业额达3308.9万元。“农家乐”成为我县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要进一步加强宣传和促销,将农家乐宣传触角伸向上海、杭州、温州等周边大中城市,吸引更多的游客来我县体验农家乐。
2、积极探索二、三产分离工作。鼓励工业企业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使制造业由加工制造环节向研发设计和品牌营销两端拓展延伸,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有机融合、互动发展。研究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鼓励制造企业二、三产分离的政策措施,支持鼓励生产制造企业将售后服务、后勤物业、餐饮和教育培训等内部服务功能剥离,整合组建专门的服务企业,其配套的服务企业享受原工业企业相关优惠政策。重点选择几家企业做好二、三产分离试点工作。
3、积极培育市场和会展业。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利用“中国汽车用品生产基地”、“中国过滤布名城”和“中国胶带工业城”三块“国号”招牌,加强市场的引导和培育,促进支柱产业与市场互动发展。创造条件,逐步建设坦头汽车用品市场和生猪、中药材、淡水养殖等专业市场,开工建设县中心粮库,大力扶持中国汽车用品展销会等展会活动。加强马路市场、城市“牛皮癣”等专项整治,规范农贸市场发展,因地制宜,疏导结合,使马路市场进场进巷进屋,切实巩固创省级卫生城市的成果。以梨园小商品市场的成功改建为范例,逐步推进全县各类市场如二桥的家具市场和福溪路建材以及工人东路小吃、赤城路宾馆、环城东路五金等产业集聚街段的改造升级。
4、大力抓好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推进项目建设是促进经济发展最为有效的办法。要加强抓项目的力度,精心包装项目,完善前期工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出一批有特色的旅游、商贸、现代物流、市场等项目,争取服务业利用外资有所突破。加强已有项目的工程建设,使项目早落地,早出形象和效益。旅游项目方面,加快推进修禅寺修复工程、桐柏宫复建工程、华顶景区服务接待中心项目等项目建设。同时认真抓好一批对我县具有典型示范意义的、具有特色的现代物流、商贸、市场等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如天啸物流中心建设项目、宝宝康食品仓储托运项目、上海大众汽车4s店、石梁农贸市场改造等项目。
5、建立完善服务业发展机制。加强对全县服务业工作的领导,建立、完善统分结合的服务业工作机制,制订服务业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要点,排出服务业相关的各个部门工作要点和部门分工,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加强服务业发展的统筹和协调工作。进一步健全乡镇、街道服务业发展组织体系,配备专职工作人员,明确工作职责,专职负责服务业工作。加强扶持服务业各种行业建立行业协会,发挥行业协会在沟通信息,监督自律和平衡协调方面的作用,形成政府、协会、企业间科学分工、良性合作的服务业管理和服务体制。
服务业调研报告范文 篇24
为深入了解我市养老服务业的发展现状,探究加快发展我市养老服务业的有效途径,市政协第三调研组对我市养老服务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老龄人口及养老服务业发展情况
(一)我市已步入老龄化社会。关于人口老龄化,国际上通行的标准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占人口总数的10%,或者65岁以上老年人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20xx年底,我市60岁以上老年人83.86万,占全市总人口的15.92%(以全市总人口526.68万人计算),我市已步入老龄化社会。
我市人口老龄化呈现四个特点:一是人口快速老龄化。20xx年,我市60岁以上老年人69.55万人,到了20xx年就达到83.86万,年平均增加2.86万人。二是老年人口高龄化。我市现80岁以上老人7.87万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9.38%。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物质生活和医疗卫生保健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均寿命不断延长,高龄老人还会逐渐增多。三是老年家庭空巢化。年轻人婚后与父母分开住,或转移大城市,农村青壮年大量外出打工等,使得老年家庭空巢化问题突出。四是群体结构多元化。老年人口文化层次越来越高,老年人需求越来越广泛。
(二)我市养老服务业发展情况。面对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我市积极发展养老服务业,以日间照料中心和农村互助幸福院建设为重点,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我市现有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628个,其中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及老年人小饭桌25个,农村互助幸福院及养老服务站603个。公办养老机构44个(包括敬老院16个、光荣院和复退军人休疗中心9个、公办老年公寓4个、县级养老服务中心10个、县级社会福利中心5个),民办养老机构13个。养老床位数已达到18604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达到25.9张。
1.政策扶持,促进养老机构快速发展。根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xx〕35号)文件精神,我市在土地使用、信贷支持、补助贴息和政府采购等方面出台系列政策,加大对民办养老机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机构或设施的扶持改造。其中对民办养老机构的运营补贴,根据养老机构的等级和供养人员的不同,给予30元-80元/人月(共九档)的补助。
2.统筹城乡,推动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协调发展。在城市,主要是兴建老年服务中心和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老年人小饭桌等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培育老年社会组织,推进日托服务、餐饮服务、文体活动服务和志愿者服务、互助服务,不断丰富养老服务内容。在农村,主要是依托敬老院和互助幸福院对农村留守老人和空巢老人进行日常生活、文体娱乐和精神慰藉的照护服务,先后投资2.8亿元建设农村中心敬老院11个,区域敬老院4个,养老床位5300张,集中供养农村五保户1500多人。
3.多方参与,加快养老服务业建设步伐。积极采取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补贴等多种方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鼓励、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兴建老年公寓、养老院、爱心护理院等,促进各类为老服务设施协调发展;遵循管办分离原则,引入社会力量,推进公办养老机构的社会化运作;通过购买服务、安排公益性岗位、互帮互助、有偿服务等形式,为辖区老年人提供服务;通过政府赞助经费、提供形式,鼓励和引导家政行业、医护机构、大专院校等专业性技术人才组织开展为老志愿者服务活动。
二、我市养老服务业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对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整个社会对老龄化面临的严峻形势尚没有足够的认识和重视,还没有把发展老年服务业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有关政策落实缺乏刚性措施,有的养老优惠政策在实际工作中没有得到真正落实。群众对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关注度还不够高,养老观念有待转变。
(二)政策落实的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20xx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明确发展养老服务业在城市规划、土地供应、税收优惠、融资补贴、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随后,省、市也相继出台系列鼓励政策,但由于这些政策涉及规划、国土、税务、财政、水电气等多个部门,没有有效的工作协调推进机制,在实际工作中,一些政策难以落实。例如,在土地供需紧张的现实情况下,给民办养老机构用地实行划拨或者优先供地是很难的。对一些老旧小区来讲,按照人均用地不少于0.1平方米的标准建设养老服务设施也是不可能达到的。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相关扶持政策效果不佳,都制约着养老服务业的发展。
(三)财政投入有待进一步加大。目前我市各级公办养老机构建设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资金,基本上来源于中、省项目资助资金和市级福利彩票公益金,市、县财政均未列支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经费。由于上级项目资金投入较少,各级财政配套资金难以落实,致使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