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顶岗实习报告(精选30篇)
4. 孔洞
(1)产生原因: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混凝土被卡住或漏振。(2)预防措施: 对钢筋较密的部位(如梁柱接头)应分次下料,缩小分层振捣的厚度;按照规程使用振捣器。
5. 缝隙及夹渣
(1)产生原因:施工缝没有按规定进行清理和浇浆,特别是柱头和梯板脚。(2)预防措施:浇筑前对柱头、施工缝、梯板脚等部位重新检查,清理杂物、泥砂、木屑。
6. 缺棱掉角
(1)产生原因:投料不准确,搅拌不均匀,出现局部强度低;拆模板过早,拆模板方法不当。
(2)预防措施:指定专人监控投料,投料计量准确;搅拌时间要足够;拆模应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应在拆除模板而受损坏时方能拆除;拆除时对构件棱角应予以保护。
7. 墙柱底部烂根
(1)产生原因:模板下口缝隙不严密,导致漏水泥浆;浇筑前没有先浇灌足够50mm 厚以上同强度等级水泥砂浆。
(2)预防措施:模板缝隙宽度超过2.5mm 应予以填塞严密,特别要防止侧板吊脚;浇筑混凝土前先浇足50 厚的同强度等级水泥砂浆。
8. 梁柱结点处(接头)断面尺寸偏差过大
(1)产生原因:柱头模板刚度差,或把安装柱头模板放在楼层模板安装的最后阶段;缺乏质量控制和监督。
(2)预防措施:安装梁板模板前,先安装梁柱接头模板,并检查其断面尺寸、垂直度、刚度,符合要求才允许接驳梁模板。
9. 楼板表面平整度差
(1)产生原因:未设现浇板厚度控制点,振捣后没有用拖板、刮尺抹平;跌级和斜水部位没有符合尺寸的模具定位;混凝土未达终凝就在上面行人和操作。
(2)预防措施:浇灌混凝土前做好板厚控制点,浇捣楼面应提倡使用拖板或刮尺抹平,跌级要使用平直、厚度符合要求和模具定位;混凝土达到1.2MPa 后才允许在混凝土面上操作。
10. 基础轴线位移,螺孔、埋件位移
(1)产生原因:模板支撑不牢,埋件固定措施不当,浇筑时受到碰撞引起。(2)预防措施:基础混凝土模板支撑系统要予以充分考虑;当混凝土捣至螺孔底时,要进行复线检查,及时纠正;浇筑混凝土时应在螺孔周边均匀下料,对重要的预埋螺栓尚应采用钢架固定; 必要时二次浇筑。
11. 混凝土表面不规则裂缝
(1)产生原因:一般是淋水保养不及时,湿润不足,水分蒸发过快或厚大构件温差收缩,没有执行有关规定。
(2)预防措施:混凝土终凝后立即进行淋水保养;高温或干燥天气要加麻袋草袋等覆盖,保持构件有较久的湿润时间;厚大构件参照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有关规定。
12. 钢筋保护层垫块脆裂
(1)产生原因:垫块强度低于构件强度;放置钢筋骨架时冲力过大。(2)预防措施:垫块的强度不得低于构件强度,并能抵御钢筋放置时的冲击力;当承托上人的梁钢筋时,垫块中应加钢筋或钢丝增强;垫块制作完毕应浇水养护。 最后来谈谈混凝土裂缝问题。 混凝土的裂缝是不可避免的,其微观裂缝是本身物理力学性质决定的,但它的有害程度是可以控制的,有害程度的标准是根据使用条件决定的。从结构耐久性要求、承载力要求及正常使用要求,最严格的允许裂缝宽度为0.1mm。近年来,根据大量试验与泵送混凝土的经验将其放宽到0.2mm。当结构所处的环境正常,保护层厚度满足设计要求,无侵蚀介质,钢筋混凝土裂缝宽度可放宽至0.4mm;在湿气及土中为0.3mm;在海水及干湿交替中为0.15mm。沿钢筋的顺筋裂缝有害程度高,必须处理。在修补裂缝前应全面考虑与之相关的各种影响因素,仔细研究产生裂缝的原因,裂缝是否已经稳定,若仍处于发展过程,要估计该裂缝发展的最终状态。 裂缝的现状调查(裂缝类型和宽度);有无病害(漏水、钢筋锈蚀);产生裂缝的经过(发生时间和过程);施工记录的检查;根据混凝土钻芯检查构件的强度、厚度;荷载调查;中性化试验;钢筋调查(钢筋位置、细筋数量及有无锈蚀);地基调查;混凝土分析;荷载试验;振动试验。混凝土裂缝的处理方法有表面处理法,填充法,灌浆法和结构补强法等。
1.表面处理法:包括表面涂抹和表面贴补法
表面涂抹适用范围是浆材难以灌入的细而浅的裂缝,深度未达到钢筋表面的发丝裂缝,不漏水的缝,不伸缩的裂缝以及不再活动的裂缝。表面贴补(土工膜或其它防水片)法适用于大面积漏水(蜂窝麻面等或不易确定具体漏水位置、变形缝)的防渗堵漏
2.填充法
用修补材料直接填充裂缝,一般用来修补较宽的'裂缝0.3mm),作业简单,费用低。宽度小于0.3mm,深度较浅的裂缝、或是裂缝中有充填物,用灌浆法很难达到效果的裂缝、以及小规模裂缝的简易处理可采取开V型槽,然后作填充处理。
3.灌浆法
用此应用范围广,从细微裂缝到大裂缝均可适用,处理效果好。
4.结构补强法
因超荷载产生的裂缝、裂缝长时间不处理导致的混凝土耐久性降低、火灾造成的裂缝等影响结构强度可采取结构补强法。包括断面补强法、锚固补强法、预应力法等混凝土裂缝处理效果的检查包括修补材料试验;钻心取样试验;压水试验;压气试验等。
关于顶岗实习报告 篇10
姓名:
学号: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所属系:经管系
实习单位:
实习岗位:会计员
实习单位指导教师:
校内指导教师:
实习日期:20xx年9月6日至20xx年12月25日
目录
一、实习概述……………………………………………………………1
1.1实习单位简介……………………………………………………………1
1.2实习岗位简介……………………………………………………………1
1.3实习任务完成情况………………………………………………………2
二、实习过程……………………………………………………………2
三、实习总结……………………………………………………………3
存在不足……………………………………………………………………4
建议与思考……………………………………………………………………5
四、致谢………………………………………………………………………6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班级:08国贸三班
姓名:
1.实习概述
1.1实习单位简介
1.2实习岗位简介
会计作为一门应用性的学科,是一项重要的经济管理工作,是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经济管理离不开会计,经济越发展会计工作就显得越重要。
会计工作在提高经济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发展动力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二是会计信息使用者信息需求的变化。前者是根本的动力,它决定了对会计信息的数量和质量的需求。本世纪中叶以来,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信息时代已经成为我们所处的时代的恰当写照。
在这个与时俱进的时代里,无论是社会经济环境,还是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要,都在发生着深刻变化。会计上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会计技术手段与方法不断更新,会计电算化已经或正在取代手工记账,而且在企业建立内部网情况下,实时报告成为可能。二是会计的应用范围不断拓展,会计的变化源于企业制造环境的变化以及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创新,而后两者又起因于外部环境的变化。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史上崭新的一页。电子计算机的应用,首先带来数据处理工具的改变,也带来了信息载体的变化,电算化会计后对传统会计方法、会计理论都将发生巨大的影响,从而引起会计制度、会计工作管理体制的变革。会计电算化促进着会计的规范化、标准化,通用化促进着管理的现代化。
实习单位是以半手工、半电算化方式进行会计核算的,手工核算的主要有材料的核算、产品成本的核算。工资核算及报表的编制通过数据的汇总主要以电算化来实现。
1.3实习任务完成情况
此次实习的具体内容如下:
1.据经济业务填制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
2.据会计凭证登记日记账
3.根据记账凭证及所附的原始凭证登记明细账
4.根据记账凭证及明细账计算产品成本。根据记账凭证及明细账用逐步结算法中的综合结转法计算出产品的成本
5.根据记账凭证编科目汇总表
6.根据科目汇总表登记总账
7.对账(编试算平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