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社会实践报告1000字左右高中生(通用30篇)
五天里,是苦与累的结合。是付出更是收获的五天。我们腰板挺直了,面孔刚毅了精神抖擞了。艰苦的训练中,我们学会了忍痛学会了坚强学会了同甘共苦。深知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是钢,比铁还硬比钢还,只要万众一心,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这里我们学到了许许多多别处获得的东西……是知识、是品质、是精神,更是一种宝贵的财富。
五天的军训,一个又一个的考验。我们只有经历它,才能够磨历自己,使自己更加坚韧。我们只有战胜困难,承受风雨,才能更加从容地面对今后的人生。军训是我们成长所必需的,更是通往成功的必经之路。军训的滋味如同五味瓶夹杂在一起,我们品尝了;但它不能够只是一刻的味觉。我们要保留着其中的精华,让军营中学到的优秀品质伴随着我们,以军人姿态迎接即将到来的高中生活,以至于整个人生。
高中社会实践报告1000字左右高中生 篇14
第二天早上,我们到达x大学紫金港校区,x大学的五大校区之一,毗邻著名而又古老的西溪风景区,前身为“求是书院”。
没有十分宏大的校门,简单的一块石头,上面朴素的刻着四个大字“x大学”。进入校门后是一幢幢现代化建筑,各个学院都有自己富有特色的建筑,给人的感觉是有十几个小区拼成了一个大校区,整个校园绿化率极高。虽然正值暑假期间,但是宿舍楼阳台上还是晒满了衣服,路上也有许多人捧着背着书匆忙经过,学习氛围浓重。学长告诉我们:“在这里你不用担心自己会在大学里堕落不上进,因为人人都会挤着你往前赶。”置身于这样的校园,感觉心中有股冲动,想要奋力一搏。这也是我们今天来到浙大的目的,为总会到来的高考做出准备,找到了自己的目标,去放手一拼!
紧接着我们参观了x大学的校史馆,浙大校史悠久,有许多的名人出身于此:革命先辈、各个学科领头人等等,里面陈放着各式各样的发明、照片与证书,作为历史的里程碑见证着一代代人的成长。浙大的校训为“求是”,出自王阳明:“君子之学,唯求其是”,正是凭借着这种自求是书院以来一脉相承的朴实严谨的传统学风浙大成为了一所学子们梦寐以求的高等学府。而我们,也正期望着能够迈进这座最高学府,去铸造最好的自己!
浙大严谨艰苦的学风,朴素的校风,都将成为我们这次出游的巨大收获。我们希望将这种精神带到我们学校,也带进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成长为创新性、领袖型人才。
下午,我们来到了就是城隍庙下的河坊街,它坐落于吴山之畔,自古便是杭州的闹市。一排排古色古香的房子,一面面迎风飘扬的旗帜,像是努力展现出昔日南宋都城繁华的原貌。然而时过境迁,今日的它已经烙印上浓浓的商业色彩。商店里充斥着各种景区必有的工艺品,化妆品店、中国台湾小吃像是生硬地塞入。虽然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但这种必然,却也让人感到些许的痛心。
早上8:28的高铁,我们至少要提前半个小时到。虽然早起,不过大家精力不减,一路顺风顺水很轻松地抵达了杭州。我们乘地铁去宾馆,买票的时间比坐地铁还久,无法直视。
去吃饭的路上有一幢很古老的建筑。杭城随处可见的历史建筑,显示了这个城市对文化保护的重视。
西湖边,天色微阴,风很淡。
过往的人来去匆匆,或慢步青云。人倒是不少,歌舞唱弹自然是少不了。每走过几里路,总会有几处跳交谊舞的、唱歌、吹小号的人,边上还有不少围观的人们。映着那湖光山色,到有几分紫陌红尘的味道。比起温州的老人来说,杭州的老人舒适了太多,至少天气没有温州这么可怕,地方也比温州大了不少,也不用担心跳个广场舞就会被别人举报噪音污染的事儿。
断桥残雪是西湖上著名的景色,以冬雪时远观桥面若隐若现于湖面而称著。我们尽管是夏天去的,但满湖的荷花在亭边自成一趣。走过白堤,沿湖我们来到了西泠印社。不少同学因为《盗墓笔记》而向往这历史悠久的印学圣地,进入此处,它浓厚的文化底蕴更是深深吸引了我们。印社建筑虽然没有传统的纵横格局,但亭台楼阁皆因山势高低而错落有致,一层叠一层,井然有序,堪称江南园林之佳作。柏堂、竹阁、仰贤亭、还朴精庐均挂匾披联,室外摩崖凿石林立,名人墨迹触目可见,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该社是海内外研究金石篆刻历史最悠久、成就最高、影响最广的学术团体,有“天下第一名社”之誉。现已发展为一个国际性的研究印学、书画的民间艺术团体,在海内外享有盛名,独树一帜。
一个下午的西湖之行,欣赏了美景,领略了另一个城市的别样风光,我们累并快乐着。
高中社会实践报告1000字左右高中生 篇15
登上返回中巴车,我回头望了望一大早赶了几里山路来送行的学生,看着那些眼眶湿润的孩子们,谁也不说话,整齐地站成一排,投来一种不舍与难过的眼神目送我们驶出这条颠簸的山路。捧着学生离别前送我的鲜花,我微笑着向他们挥手作别,只想把微笑当作离别的祝福。但此时,我的内心又是何其的不舍,舍不得这群单纯可爱的山里孩子,只希望我的孩子们能好好成长,等过些年我一定要再回来看看他们。
携手共进,共同成长
回顾自己着在贵州实践的点点滴滴,这半个月的难忘经历不仅赐予我一辈子受用的收获,也给我的心灵带来触动。其实,我一开始就明白,我们这些大学生来支教,并不能给山里的孩子带来多大的改变。我们实践的时间只有短短的半个月,而所能传授给学生的知识也极为有限。
但通过这十二天的教学和接触,学生在我们的不懈努力下取得的进步也是可见的。很多学生从内向孤僻变得活泼开朗,从上课不敢回答问题到积极踊跃地举手发言,从对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到最后了解百科,还有的学生从没有自己的人生理想到立志成为对祖国做贡献的人,更有的学生连唱国歌都不会,到后来却变成小小的爱国主义少年,正是孩子们这种渴望走出大山的欲望在不断地激励他们努力学习。
而我们这群在大学里接受理论学习的青年,来到边远地区吃苦实践并不断在实践中锻炼自己,使自己受益匪浅。从刚开始来到这里的不习惯,到最后的的舍不得离开;从第一次讲课略有些紧张,到后来嫌一节课的时间太短而不够讲;从一开始去家访时走不惯山路,到后来的轻松自如,我的每一天都在不断地适应,每一天都在进步。除此之外,我不仅收获了与队友之间同甘共苦的兄弟姐妹情,收获了一份纯洁的师生情,更收获了一种不畏艰苦、吃苦耐劳的精神。我第一次如此深刻地体会到,作为大学生应该承担的一份社会责任,为祖国贡献一份力量。
全力以赴做准备
通过紧张的招募面试,我幸运地成为去贵州支教的一员。为了此次暑期实践的开展顺利,爱心社队友相互协作分工、互帮互助,在前期就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不仅如此,暑期实践的准备工作也做得很充足,有条不紊地完成了前期任务。
六月份的毕业跳蚤市场上多了我们忙碌的身影,大家挤出考试复习的时间,穿梭在梧桐路和爱心社仓库之间搬运捐赠物资,顶着炎炎烈日进行义捐义卖。通过三天的努力,我们筹集了六百多元的爱心义款,并将它全部用来买带去给孩子们的文体用品。然而,课程准备也是我们的最重要的前期工作之一。
要在六月份紧张的考试复习之余准备半个月的教学课程,我每天自习后就去图书馆搜集适合带去给那里孩子的百科知识,世界地理知识等,精心的准备只想给孩子们带去更多的知识和乐趣。六月初,我们就开始了每晚3000米的体能训练,目的在于增强队员的身体素质,磨练队员坚韧的毅力。起初3000米的跑程对平时不锻炼的队员来说并非容易,但是从来没有人偷懒、没有人叫苦。在坚持了一段时间之后,大家都能轻松地跑下全程,这对我们支教期间每天走几里山路去家访有了很大的体能帮助。在队员的相互鼓励和相互督促下,体能训练一直坚持到去贵州的前一天晚上。
调整适应,潜心教学
x月6日抵达大水乡,我们开始了为期半个月暑期实践。然而,在大水乡实践的居住环境、教学条件比我想象中的艰苦。居住条件极为简陋,我们在校长家堆放饲料的杂屋里自己动手搭上不足四米的木板,八个人就挤在这张通铺上。然而,潮湿的环境和肆虐的蚊虫让不少队友的皮肤布满了红色的疙瘩。后面一段时间,不少队友生病了,带来的药已全部吃完,我们也只能拖着等它自然好。
当地用水困难,我们十人的到来更是加重了附近的用水负担,为了节约用水,一盆洗脸水我们十名队友就共着洗,而实践的半个月谁也不忍心用紧缺的水洗澡。每天上课回来,我们自己做饭,没有其他菜就只好到山上挖土豆吃,土豆不够吃就用白糖下饭。尽管条件很艰苦,但是我们从不抱怨,只把心思放到教学上,因为我们明白“吃些苦不算什么,把教学搞好,让学生有所收获,这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