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9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工作范文 > 报告范文

报告范文

高中学生学期陈述报告范文(精选31篇)

2024-09-15 09:40:52报告范文打印
高中学生学期陈述报告范文(精选31篇) 经过高中三年的学习,我掌握了科学严谨的思维方法,构成了进取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开拓进取的创新意识。我学习成绩优秀,关心团体,尊重教师,团结同学,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学校优秀学生干部,xx区区级优秀共青团员。....

  四、课题实验方案的目标要求

  实质性目标: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使个体形成健康的心理,从而能适应社会,正常地成长、发展。这项任务包括:①帮助学生维持正常的心理状态,避免其出现不利的心理状态;②帮助出现了不利心理状态的学生及时摆脱这种状态,回复正常状态;③帮助心理不健康的学生康复,使之恢复健康状态。

  发展性目标:心理素质教育,主要是教育与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助其学业、事业成功。

  五、课题实验方案步骤与措施

  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不是一个简单的专项研究课题,它的应用性,实验性和实效性应该全过程,全方位的体现在教育、教学、学校管理教育科研等各方面之中,必须以多渠道、全面渗透的方式开展实验研究,才能抓出成效。

  (一)形成机制,保障实验的实施

  我校首先成立了由校长、副校长和科研室主任、政教处主任、团支书组成的课题领导小组,选聘了有一定业务能力、思想素质高的专职实验教师,其次建心理咨询室、设咨询信箱,建实验班的学生心理档案,为实验操作做好准备。

  (二)重视理论学习,加强师资培训。

  强化全体教师学习心理学教育知识。我们请省内外心理教育心理咨询专家来校讲座,使专家的经验内化为教师基本功,使教师们清楚认识到:教育教学过程师生间应心理沟通,互相交融,教师应融心理健康教育于教育教学中。定时定额、分期分批选送热心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到高等院校接受专门培训和轮训,并主动到兄弟校借鉴吸取先进经验,丰硕我们专职教师的业务素养。

  (三)拓宽实验范围,进行学科渗透研究工作

  我校为了推进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步伐,找准了心理健康教育这个突破口,转变传统观念,探索心理精微,拓展教育空间。所以我们提出:在六十九中学,教师无小节,学校无小事,岗位无主次,人人都是心育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工作方面,我们力求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教学目标中设德育目标与情感目标,要求各科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心理学知识,实施“育心工程”,提倡“心理相容与互换”,注重情感交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课堂教学中体现三种气氛,即民主、平等的气氛;团结、合格的气氛;自信、竞争的气氛,从而使学生健康的心理因素得以积极的诱导和培养,既达到教学目标,又完成心育渗透任务。还结合德育处工作要求每一位教师与每一位“后进生”交朋友(后进生之所以后进,最首要原因,是心理上有障碍),在交朋友过程中,从心理学角度探测后进生的内隐心境,分析背景因素,帮助解决某些困难,注重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树立他们自信心与勇气,一步一步促进其转变。

  (四)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

  我校已把心理健康教育课作为一门课程纳入整个教学计划,列入正式课表,每周一课时,七、八、九年级都以不同形式开课。所用教材是自己出外搜寻、四处查找书籍,作为参考,再结合社会上发生的具体个案事例,以及成语寓言故事等自编教案,自编教学内容。具体授课形式多样化,有讲授式、讨论式、辩论式、报告式、问题答辩式等,并运用多媒体电化教学手段,通过幻灯、录音、录像、碟片等制造情境,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直观、新意的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乐学的主体性,一上健康课,学生自发“哗哗”鼓掌,都反映非常喜欢上这门课,而且上学期偿试上过几节心育课,课堂教案较好,有的课还很有实效性,这也是更坚定我们开设心育课的信心。

  具体课程安排:

  七、八年级由于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有差别,安排课时相同,但教学内容有区分。

  七年级主要注重学习方法指导,一学年教学内容主要是:

  Ⅰ. 导入篇: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必要性,以及内容与任务;

  Ⅱ .生理篇

  (2)人体基本结构的了解

  (3)日常生理性保健常识;

  (4)青春的起步;

  Ⅲ .学习心理篇:

  (5)分析学不好某科的心理因素;

  (6)中学生要做学习的主人;

  (7)了解自己的学习方法;

  Ⅳ. 动力篇:

  (8)学习动机的激发;

  (9)学习动机的培养;

  Ⅴ. 智力篇:

  (10)认真感知观察,敲开知识大门;

  (11)怎样记得又快又准又牢;

  (12)发展创造性思维;

  (13)展开想象的翅膀。

  八年级重视青春期教育和能力培养,一学年教学内容主要是:

  Ⅰ. 青春篇:

  (1)青春期信息;

  (2)青春期卫生保健;

  (3)青春期性心理卫生;

  (4)青春期心理特点剖析;

  Ⅱ. 调适篇:

  (5)增强耐受挫折的能力;

  (6)良好性格的培养;

  (7)增强自我控制能力;

  (8)自我压力的调节;

  Ⅲ . 情感篇:

  (9)青春期情感萌动;

  (10)男女中学生友谊;

  (11)如何看待“早恋”;

  Ⅳ. 人际交往篇:

  (12)客观的看待自己;

  (13)学会交往技能。

  九年级学生由于要面临升学考试,课程紧张,所以针对所存在的考试焦虑,应试技能以及生学心理、就业心理问题,通过专题讲座形式给予必要的指导。

  (五)开展心理咨询

  1、集体咨询:

  对于身心迅速发展变化之中学生,学习压力、社会影响,心理负担会越加严重,而存在一系列共性问题。他们通过集体咨询或投信箱形式,教师从中得以发现学生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通过心理健康课进行集体咨询、辅导,还利用心育课传授心理卫生知识和心理调节技巧方法。

  2、个别咨询:

  心理健康教育面对的是全体正常学生,所要解决的是个别学生在特定条件下发生的个性问题,即有出现偏常和不良行为表现。做为心理咨询室,应该是学生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共同交流情感、敞开心扉,倾吐心声的幽静雅室。咨询员在心理咨询时,要严格的遵守交友性、疏导性、理解性、保密性原则,有地放失地进行辅导。同时,与学生建立起和谐、平等、朋友式的良好关系,以最大程度的为学生解除内心困惑和痛苦,调制不良情绪,使心理偏常状态恢复平衡。心理咨询室工作能否见成效,决不是立杆见影,一朝一夕的事,况且这方面工作经验匮乏。我们要详细制定心理咨询室工作计划,定期请进来咨询专家作指导,走出去参加专业培训,并学习先进校经验,使咨询工作尽快成长起来。

  (六)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我们设七年级十个班为实验班,全部建立学生心理档案,以三年为一个周期进行实验。使用心理素质测试康复仪对实验班的学生进行了心理素质测试和瑞问标准推理测验,对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发现所存在的问题,及时向老师和家长反馈,并且结合家长一同有针对性的给学生以必要的心理辅导。

  (七)利用学校活动的辐射作用,扩大心育效应。

  1、 德育处、少先队、共青团、班主任协调工作:针对初中生自制力差,意志脆弱,耐挫折力差,娇惯畏惧困难的特点,我校开学初组织学生不同时间的军训活动,或组织学生吃苦夏令营活动,组织参观少管所,这无疑是对学生意志的考验,能力的锻炼,增强集体荣誉感,爱国主义意识,特别是与少年犯对话,这会强烈的震撼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的心灵,在他会产生惊人的转变;通过开展“第二课堂”,组织学生演讲歌咏比赛,辩论赛,有利于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培养参与意识和坚定的自信心,锻炼敢于表现自己能力;在其它的篮球、象棋、生物实验、器乐小组等活动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和创造能力;通过法律法规讲座,培养学生自律能力。在我校的德育工作中,使心育与德育有机结合,即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又促进智力因素开发。

  2、尤其发挥班主任的优势:为了深入开展心育的研究工作,注重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多渠道宣传心育知识,我们发挥班主任的主导作用。如在各班中推选小记者、小采编定期举力“校园之星”心理健康教育报,组织学生定期出版报、校报、宣传橱窗,组织“心灵之声”专题广播,向师生普及心育知识,介绍心理调节方法,传播心育信息,这样既达到了心育工作的宣传与教育目的,又使学生的爱好、特长有所发挥,还培养他们深入实践,辨别真善美能力。通过班主任组织学生参加文艺汇演、绘画、书法、文学作品、手抄报小制作展出等活动,都对学生身心健康起极大作用。另外,还要利用好班会、家长会机会,要求班主任掌握心理学理论运用技巧,做学生特别是后进生的辅导工作,使用心育与德育结合方法,会收到更好效果。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