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社会实践报告范文3000字(通用35篇)
第一天,感觉还过得去,因为提前带了一床被子和暖手宝,所以晚上也睡的还好,并且同寝的都是一个学校的,无形之间又觉得亲切了许多,面对之前说好的还算不错的工资,大伙都信心百倍说要干到30号,也就是农历的腊月27。
接着就出状况了:首先是男生宿舍条件太差,床板不结实,没有热水,没有热水器(当初宣传招人时是有得),其次是工资问题,由原来的6.7元每小时降到了6块3,工作时间又原来的随便几天都可以到现在的必须满一个月,最后是出现了夜班。那一刻我觉得自己被骗了,随即更改了心情“小日本又抠又坑人,我被骗了,求救…小日本又抠又坑人,我被骗了,求救…”经过协商,我们可以随时辞工,其他的,照旧。在这种没有实质性进展的谈判的情况下,徐奕婷、徐笑和那一帮男生走了,剩下了我们5个女生,她们4个下定决心要挣钱,而我,悲剧的是,刚把提前定好的火车票给退了,这就意味着我没有退路,只能硬着头皮干,大概从内心来讲,我可能也愿意尝试一下,毕竟那个时候我不是完全没有退路,因为我可以像现在一样乘大巴回家,而这也正是我自作自受、苦难的真正开始。
上流水线的第一天,很是新奇。但这种新奇并没有持续多长时间,甚至连2个小时都不到。简单的机械的重复动作,加上上述的轰鸣的机器声和难闻的化学味道,弄得我头晕脑胀,还有就是我们要站着作业,时长是从早8点到晚8点,中间插播一段打仗一样的1个小时的吃饭时间,中间再除去30分钟的休息时间,这就意味着这么一天,我要整整站上10个小时30分钟,即630分钟,这更意味着,如果是上班时间,我就看不到太阳,只能看见星星,怪不到刚进来时发现里面的人都挺白,原来是这么白的啊,里面一姐们儿说,这叫不见天日啊,想想,挺有道理的。这样的工作持续了两天,我发现腿已经快不行了,洗漱完躺到床上,先是困得移动不了,连腿都抬不起来,接着是小腿内涨着疼,如果不是经历过,真的体会不了这种痛苦。
最悲剧的时刻是什么,是干完星期六之后被告知星期六是单工资(之前说的是周六周天是双工资),然后周天要加班,这又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我要从早上8点站到晚上12点,再从周一开始上夜班。因为周天是双工资,所以当我快要支持不住的时候那个一同来的四川女生说“钱啊双工资啊”,也就坚持住了。当然,到最后我没有干16个小时,因为似乎人手太多了用不上,为此我还郁闷了一下呢,钱啊双工资啊。那么夜班呢,夜班让我情何以堪啊,我本夜猫,可当夜猫遭遇夜班,会是什么状况?晚上8点到12点之间还是可以的,手脚还算麻利的,神智还是清醒的,我还有经历把会唱的歌从头唱到尾来驱赶无聊,还可以很同流水线的同学讲笑话讲生活将学校讲爱好,讲一切可以讲得东西来消磨时光,可是过了12点就不行了,嘴巴干的不行,腿疼得不行,更严重的是,哈欠连天,我插二极管的时候怎么也对不准那个孔,就是插不进去。在里面打工的年龄不及我的老员工说坚持一下坚持一下,结果不管用,她们鼓励的多了就说,你这样不能吃苦将来可怎么办啊,那个时候我就在想,我将来就是饿死也不来这种地方打工,这个时候那个班长过来说,你再这样状态不好就不要你加班了!我嗯嗯着,心里说,我真的就不来了。真的,我不来了。
回到宿舍,开始盘算回家,之前要不要坚持到最后的犹豫不决在爸妈的连个电话之后心底防线彻底崩溃,嘿嘿,干了一个星期,赚的钱够买回家的车票了,春运期间,车票贵的离谱,无奈家是最重要的,钱算什么,回家!
下了夜班就8点多了,我去辞工。曲折的找到了人事部财务部,讲明缘由,那个女的眼皮一抬,“你先到外面等着吧”。我默默地走到门外,楼外面下着大雪,我穿着工作服,走廊里还没有暖气,我就站在那里等啊等,寒气侵蚀着我最后一点力量,泪水滚了出来,温暖了我的脸颊,我真的在思考一些东西了,有些事情不经历是产生不了动力的。
其实在决定回家的时候心生了小小的惭愧和大大的心酸。我可以随时走,我是学生在上学,那么那些打工者,那些被称作是农民工的人呢,他们还要接着站,等到腊月28、29才回家,他们有小我5岁的花季少女,也有年过不惑的阿姨,我突然就想到了前几年到义乌打工的大姐,想到了万一我爸妈出来打工遭这种罪怎么办,想到有那么多人在为一口饭、为一大家子而奔波,看到这么活生生血淋淋的现实,再联想在学校里的幸福生活,就那么一下子,童话就幻灭了,什么理想、什么崇高,在责任面前统统低头。还有,更让我伤心的是,厂里招了大批的大学生,他们不回家过年,并且,90%的人是河南的,他们来是为了挣来年的生活费。他们在这里同样要遭受这样的痛苦,而大部分的我们呢,这个时候应该是回到阔别半年的家中享受爸妈的爱抚,见见老友叙叙旧,更有发达地区的同学们可以过着更优越的寒假生活,就仅仅是我们河南的学子们,在这样万家灯火、合家团聚的时刻背井离乡,我只能说,河南太穷,国家你忘了河南。中部塌陷,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你还要拿巨资去买美国的政府债券吗,你还要去炫富吗?我的河南老乡!
我是很喜欢雪的,但嘉兴的雪下了两天两夜却丝毫没有激发我的兴致,我只是在焦急的等着车,寒冷的宿舍像个冰窖。我从来没有那么深刻的体会到想家的味道。我甚至都想到了为什么那个多游子都希望魂归故里,把骨灰洒在家乡的土地上。工资没有发,不管了,水电费怎么扣,不管了,车费怎么贵,也不管了,我要回家!
就这短短的'七天社会实践,让我经历了这么多,我知道了打工不春节、春节不打工的道理,哈哈。今后要经历的还有很多很多,生活要让我学会感悟,学会思考,学会解决,而我,将一直在路上······
寒假社会实践报告范文3000字 篇15
时间飞逝,寒假这么快就到来了,20xx年已经成为历史,我国‘’计划已经完成。回想着20xx年所发生的重大事件,20xx年的汶川8.1级大地震以及玉树大地震,相信许多人都没有忘记,在大地震面前,人们表现出来超前团结和使命感,志愿者在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向世界展示出中国的飞速发展以及国力的强盛。‘’规划再20xx年完成,标志中国提前20-40年完成了邓小平提出的“三步走”战略,中国的成长是中国人民的奉献和使命感达成的。作为80、90后的我们,更是肩负着中国走向繁荣的历史使命,志愿服务是重点。
一、“使命·成长·奉献”
(一)什么是使命
据我的了解,使命就是责任与义务,使命感就是责任感和义务感,即人对一定社会一定时代,社会和国家赋予的权利的一种责任与义务,80、90后是祖国未来一个世纪的发展的动力。承受着中国发展的使命,只有人才的不断增加才能让中国发展,才能够向社会奉献自己的全部潜力,中国社会才能不断走向繁盛。
(二)什么是成长
成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向着圆满成熟的生长,80、90后的成长关系着国家能否走向繁荣昌盛。因此,80、90后的教育成为重中之重,在学习中,我们必须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学校的成长教育如果缺少了应有的方向和内容,或者片面的追求在校成绩,就不能实践它的目的。这也是近期许多人批判应试教育的原因所在,像我们在读高中时每天都被许多的功课压着没有一丝喘气的机会,对应试教育的弊端是深恶痛绝。所以在大学中,我们应自由成长,让我们自由发挥所善长和特有的能力。
(三)什么是奉献
“奉献精神”是一种爱,是对自己事业的不求回报的爱和全身心的付出。对个人而言,就是要在这份爱的召唤之下,把本职工作当成一项事业来热爱和完成,从点点滴滴中寻找乐趣,努力作好自己的一份工作。80、90后在奉献上是不可或缺,如果缺少了这些人,爱就不覆存在。正是有了这些人把爱传承下来,才有了现在社会的美好。因此志愿者的形成是必然的,是中国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二、对80、90后的志愿者形成的思考与调研
(一)对80、90后志愿者形成的调研
1、志愿者的形成
1993年底,共青团中央决定实施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12月19日,2万余名铁路青年率先打出了“青年志愿者”的旗帜,在京广铁路沿线开展了为旅客送温暖志愿服务。之后,30余万名大学生利用寒假在全国主要铁路沿线和车站开展志愿者新春热心行动,青年志愿者行动迅速在全国展开。近年来青年志愿者行动不断发展,志愿服务的领域不断扩大,志愿者队伍日益壮大。据不完全统计,至20xx年,全国累计已有几千万人次的青年向社会提供了超过40亿小时的志愿服务,为中国做出了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