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专业认知实习报告(精选30篇)
2.染色
染色是借染料与纤维发生物理或化学的结合,或用化学方法在纤维上生成颜料,使整个纺织品具有一定色泽的加工过程。
3.印花
印花是借助于原糊的载体作用,把各种不同的染料或颜料印到织物上,从而获得有色图案的加工过程。棉织物印花一般采用直接印花,主要工艺流程是:
图案设计─→花筒雕刻─︱调制色浆─︱→印花─→烘干─→蒸化─→平洗─→烘干
4.整理
棉织物整理包括机械和化学两个方面。前者有拉幅、轧光、电光、轧纹以及机械预缩整理等。后者有柔软整理,硬挺整理、增白整理以主防缩防缩整理等。
5选用设备
⑴练漂设备:烧毛机、煮练机、氧漂机、氯漂机、丝光机
⑵染色设备:热熔染色机、红外打底机、显色皂洗机。
⑶印花设备:平网印花机、圆网印花机、滚筒印花机、蒸化机、水洗机、制网设备。
⑷整装设备:定型机、拉幅机、磨毛机、压光机、预缩机、码剪机。
(二)丝织品印花工艺流程
丝织品染整工艺流程主要包括生丝的精炼、染色、印花和整理四道工序。
1.精炼
将坯绸或生丝放入装有肥皂(或合成洗涤剂)与纯碱(碳酸钠)的混合溶液内进行加热,丝胶加热后进行水解。经过这样的精炼,脱除丝胶而保存丝朊,并去除了色素、脂、蜡等杂质,从而取得色泽洁白的丝制品。
2.染色
色泽洁白的坯绸经精炼之后,便进入染色阶段。染色就是使染料和坯绸发生化学反应,让坯绸染上各种色彩的工艺。目前用于丝织物染料的主要是:酸性染料、活性染料、直接染料与还原染料等。
3.印花
印花是指将染料按照设计好的花色印在丝织物上的一种工艺。常用的印花工艺有直印、拔印、防染。
4.整理
丝织品经过精练、染色、印花后,便可以对织物进行最后的整理工作。整理
工艺主要解决前几道工序遗留的潮湿、皱折、门幅参差不齐等问题,突出丝织物本身柔软的特性并增加其服用功能。
5.选用设备
⑴前处理设备:退浆机、退捻机、碱减量机、定型机等。
⑵染色设备:溢流染色机、卷染机、经轴染色机等。
专业认识实习报告专业认识实习报告
(三)个人感想
本次专业认识实习,真正让我对自己专业有了飞跃式的了解。之前学到的知识只是停留在抽象的概念中,并没有具体化的实物参照或者实际操作,因此在书本中学到的知识也只能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很多实际的问题不只是“理论”,更多在于实践。或许我们都会背某一纺织品的染整加工流程,但是我们知道在具体的操作中要解决哪些问题,要遇到什么麻烦吗?或许我们可以见到一个设备就可以叫出它的名字,但是我们知道它在使用过程中会有什么缺点暴露出来吗?答案都是显而易见的。所以这次让我看到这么多从未见过的染整工序、设备,真的让我大开眼界,虽然还是对那些流程一知半解,但是至少比以前知道的多得多了,也明白了自身的不足,还远远没有达到企业所要求的本科生应有的素质。所以更加坚定了我的决心,我也比以前更加明确自己的路要往哪儿走了。
教育专业认知实习报告 篇25
学校:宁夏大学
学院:土木与水利工程专业
专业:XX级水利水电班
姓名:
学号:
农田水利学实习
一、实习方式:
1、青铜峡水库实地参观实习,宁东基地净水系统的参观学习,青铜峡农田水利灌溉的实地参观实习
2、观看相关录像资料以及相关工作人员的讲解
二、实习目的
通过对水库和灌区等农田水利枢纽工程的实地参观和现场报告,加深学生对水库以及灌溉系统的感性认识;通过观看录像资料和工作人员的现场讲解,进一步认识和掌握灌水方法和节水灌溉技术以及净水的过程。通过实习有利于学生对理论与实践的进行结合,丰富学生的生产实践能力,同时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专业学习打下基础。
三、实习任务
通过实习,对农田灌溉排水工程以及净水系统有一个比较系统的了解和认识。
1、了解青铜峡水库的概况和宁东基地的净水系统;
2、初步了解水库和大坝的基本构成;
3、对灌溉系统有一个初步的整体的认识,包括水源工程、输配水工程、排水工程、田间工程等;
4、了解认识节水灌溉技术体系;
5、了解各种灌水技术;
6、了解宁东基地
四、实习成果
1、青铜峡水库概况
一期工程从1958年8月——1960年2月河床截流止,建成了河东河西围堰在河西(左岸)基坑内浇注河西重力坝、河西渠首电站(1号机)和上下游导墙;在河东(右岸)基坑内浇注河东渠首电站(8号机)及河东重力坝、下游导墙,河水由东西两围堰间通过,过水河面宽约105米。二期工程从1960年2月——1966年10月,堆筑河床上下游围堰,与第一期工程修筑的混凝土导墙相接。河水由河东重力坝预留梳齿和水渠下泄,基坑内开挖、浇注河床机组和溢流坝及护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