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9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工作范文 > 报告范文

报告范文

课题研究报告(精选31篇)

2024-04-01 03:25:49报告范文打印
课题研究报告(精选31篇)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二、课题界定三、课题研究的预设目标四、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撑五、课题研究的方法设计六、课题研究的基本过程七、课题的研究内容八、课题研究成果九、遗憾和思考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课题背景语文教学正面临危....

  通过本课题研究提醒大家我们每个人都要保护环境,这样对人对己都有好处,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地球上,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建设出一个绿色世界。

  调查问卷:

  ( )1、 你曾经是否扔过垃圾?

  A、经常 B、偶尔 C、从来不

  ( )2、你对环境保护了解多少?

  A 很了解B 一般 C 不太了解

  ( )3、你知道“世界环境日”是什么时候吗?

  A 6月1日B 4月12日 C 6月5日

  ( )4、你认为环境保护重要吗?

  A、很重要B、不重要 C、不知道

  ( )5、你认为目前我们周围最严重的环境问题是什么?

  A、大气 B 固体废物、垃圾等C 水

  ( )6、您认为废电池的回收是否必要?

  A非常必要 B无所谓 C没有必要

  ( )7、您的环保意识如何?

  A很强 B一般 C几乎没有

  ( )8、您使用一次性饭盒的频率如何?

  A从来不买 B尽可能不用 C经常用

  ( )9、您认为当前海洋的环境破坏程度如何?

  A非常严重 B一般 C较轻

  ( )10、您认为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重要意义是?

  A可持续发展 B人和自然的协调发展 C关系到人类生存

课题研究报告 篇12

  一、背景简述

  1、对问题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是初中生心理发展的需要。

  初中阶段是人类个体生命过程中的一个极为特殊的阶段。初中生的心理发育十分迅速,在2至3年内基本完成身体各方面的生长发育进程,并达到初步的成熟水平。但其心理发展的速度则相对缓慢,心理水平尚处于从幼稚向成熟发展的过度时期。这就形成了他们既成熟又幼稚的根本特点,所以有人将初中阶段称为“危险期”。许多学生产生了好动、焦虑、冷漠、恐惧、猜疑、抑郁、自卑、嫉妒等心理障碍。表现为喜怒无常,情绪不稳,自我失控,心理承受力低,意志薄弱,缺乏自信,学习困难,考试焦虑,记忆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贫乏,学习成绩不稳,难以应对挫折,青春期闭锁等心理,并在行为上出现打架、骂人,说谎,考试舞弊、厌学、逃学,严重的出现伤人现象。因此,对初中问题学生心理现状进行调查以便采取正确的疏导措施,帮助其度过“危机年龄”,正是初中生心理发展的需要。

  2、对问题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是我校初中生心理现状的需要

  乡镇区划调整后,我镇成为全区人口数量最少、经济状况最差的偏远落后乡镇。小农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媾合,使得农村这片天地更趋复杂。尽管物质生活水平在提高,但是思想文化的发展却相对滞后,不能满足社会进步的需要,社会道德素质呈现不断下降趋势。社区教育的退化,家庭教育的滞后严重影响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部分学生心理障碍严重,行为偏执,个别甚至出现违法行为。因此,及时地调查初中问题学生的心理现状,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有效疏导,正是我校初中生心理现状的需要。

  3、对问题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是我校德育课题研究的需要

  学校部分教育工作者缺乏理论指导,习惯用传统的教育方法,忽视了对教育对象的心理研究,德育队伍建设很大层面上体现为教育简单化的特征。往往将心理问题,上升至品德高度,致使教育的收获甚微,教育苍白无力,甚至因恨铁不成钢而发生教育行为的不恰当,导致学生受到新的挫折。因此,对问题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正是我校当今德育研究的需要。

  二、研究目的:

  1、通过本课题研究,收集和综合国内外有关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成果,将带有普遍性的规律或原理跟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结合起来,形成切合这部分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并力求建构相应的理论轮廓,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益的范型。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力求较为确切地了解和归纳目前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所表现的特征及其主要成因,并在区别程度、对症下药的预防、疏导、补偿、矫治的过程中,逐步地缓解和消除他们的心理柔弱、心理偏常、心理障碍乃至心理残疾等状况,促进学生的心理机能的完善和发展,提高其心理素质乃至整个人格水平。

  3、通过本课题研究,尽快提高研究成员尤其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包括心理健康问题的诊断水平、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设计、组织水平,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研究水平以及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使之逐步成为研究与实践双赢互动的学术型教育行家。

  三、过程概述

  (一)、方案设计论证阶段(20xx年12月20xx年3月)

  课题调查、定位、拟题、论证,课题组组建、工作分工,课题组培训提高,课题相关理论学习、资料搜集,课题申报方案设计、申报、立项工作。(二)、课题内容试行阶段(20xx年3月20xx年9月)

  初步试行课题内容,在此基础上修改课题方案,召开课题开题大会,组织开展理论学习。

  (三)、课题研究阶段(20xx年9月20xx年4月)

  主要完成以下工作:分期(月份、年龄等)召集主题课程设计、课例方案设计大会;组织主题课程编写,开设各级各类课题相关内容研讨会,不断提出新的设想,再行组织实施、论证,撰写有关调查报告。(四)、总结论证阶段(20xx年4月20xx年12月)

  总结分析一年来的课题实施情况,总结课程与课例设计要点、策略、问题;形成课例研究与教师论文专辑;撰写课题论文、鉴定报告、结题报告;总结课题开展以来的经验教训,指导性开展下一阶段课题申报或本课题研究深入探究。四、课题研究的原则

  研究手段主要为: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信息测验法、个案分析法、行动研究法。实行分类要求,分层操作,使理论指导与教育实际紧密结合,使研究成果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意义。

  五、活动扫描

  1、寓心理疏导于学校各学科教学之中。教师要转变观念,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在教育中积极地挖掘教育思想,多给学生一点爱,多表扬,少批评,多鼓励,少埋怨,创造和谐的教学环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问题学生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遇到困难时,应主动关心帮助他们,要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教给他们克服困难的方法,在克服困难中培养他们的意志和忍受挫折的能力。

  2、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咨询服务。学校设立心理咨询室。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心理咨询信箱,建立问题学生心理疏导档案,使问题学生的心理疾病得到及时治疗。另外利用校园广播、电视、录像、黑板报等宣传工具,针对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及知识要求,让学生从多角度、多场合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其身心发展特点,掌握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和技巧。转变不良行为,从而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

  3、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如:运动会、文艺会演、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等等,有助于问题学生在活动中锻炼自己,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有助于培养问题学生自立自力的能力,在活动中创设良好的交际环境,舒解心中的压抑和焦虑,在交往中培养问题学生宽阔的胸怀和乐观的情绪,学会控制情绪,对不良心理反应进行疏导。

  4、创设好的家庭和社会环境。问题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家庭的培养方式和社会的环境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有些甚至是家庭社会问题的表现和延续。因此,无论是了解学生心理与行为偏异的原因,还是咨询,矫治计划的制订和实施,都需取得家长和社会的积极支持和配合,因此,要充分利用家访、家长会,对家长进行宣传教育,或通过家访互相交流,让他们畅谈教育子女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从而帮助家长改进教育方法。同时,还要积极引导学生正确地、辩证地认识社会各种现象,积极引进社会帮教组织,让问题学生在舒适的家庭中、在良好的社会环境中健康地成长。

  六、成效分析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进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扎实开展,建立了在课题组带领下,以班主任和心理辅导老师(兼职)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初步形成了切合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为力求构建相应的理论轮廓,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特征的分析、探究,初步了解和归纳出目前学生心理和行为特征上的一些共性:如生活水平的自我优越感与独立生活能力的缺乏的矛盾,学习上的高期望值与学习水平的相对滞后的矛盾,摆脱家长束缚(渴望家长帮助)与缺乏亲情抚慰的失落感的矛盾针对诸如自私、怕苦、攀比、骄妄、浮躁、责任心薄弱,优越感过强等心理弱点,通过教师指导、学生体验,在积极的课堂教学、有效的活动训练、和谐的环境陶冶中努力排除心理发展障碍,形成开朗、自信、稳健、坚毅的心理品质。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