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实验报告范文(精选34篇)
2.实验日期和实验者:注明实验时间和实验者名字。这是很重要的实验资料,便于老师掌握学生的查找时进行核对。
3.实验器材:写出主要的仪器和药品,应分类罗列,不能遗漏。此项书写可以促使学生去思考仪器的用法和用途、药品的作用,从而有助于理解实验的原理和特点。需要注意的是,实验报告中应该有为完成实验所用试剂的浓度和仪器的规格。
4.实验步骤:根据具体的实验目的和原理来设计实验,写出主要的操作步骤,这是报告中比较重要的部分。此项可以使学生了解实验的全过程,明确每一步的目的,理解实验的设计原理,掌握实验的核心部分,养成科学的思维方法。在此项中还应写出实验的注意事项,以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5.实验现象:正确如实地记录实验现象或数据,为表述准确应使用专业术语,尽量避免口语的出现。这是报告的主体部分,对实验现象进行记录,应要求学生即使得到的结果不理想,也不能修改,可以通过分析和讨论找出原因和解决的办法,养成实事求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6.实验结论:对于所进行的操作和得到的相关现象运用已知的科学知识去分析和解释,得出结论。这是实验报告的关键所在,有助于学生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
二、在实验报告的书写过程中,应注意表达的方式方法。
教师应结合科学实验报告的特点指导学生书写。科学实验报告有如下特点:
1.以说明为主。即实验报告以说明为主,不用像记叙文一样进行生动细致的描写,更不用在说明过程中展开联想或比喻等,要避免主观感受的出现。
2.必须记实,资料客观。实验报告所使用的资料都应是通过实验所观察到的`现象和所获得的数据。这些内容应是客观、真实、确切的,不允许有半点虚假。
3.尽量用图解辅助。
图解可以增加实验报告的表达能力,比如实验装置有时较复杂,光靠文字无法完全说明,如果使用图解辅助,加上文字注解,就可以一目了然;图解有时也可以省略繁琐的实验步骤的表达;对于非标准仪器的使用,则必须进行图解说明,使他人对本实验所用仪器能有一个感性认识。
4.表达准确简明。准确,就是按照实验的客观实际,选择合乎科学学科特点的最恰当的词句,科学地表达意思;简明,就是在说明问题时语言简洁明了,避免冗长的句子和啰嗦含糊的表达。教师可以利用书写表达方面的要求训练学生科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作风,提高科学素养。
三、科学实验报告的书写格式没有固定的要求,可以根据实验类型的不同而不同,教师应鼓励学生根据不同的实验类型设计不同形式的报告。
对于常见的验证性实验,由于实验内容较多且相互间无过多联系,一般可以采用表格形式。表格可以分成三大块: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
也可以不采用上述表格形式,只需按照实验项目的顺序,罗列成条,完整表述即可。近年来科学课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探究性实验,这种类型的实验重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与技能去解决一些实验问题,因此重点在实验的设计和评价上。实验内容较为单一,只围绕一个主题,但实验各环节联系紧密。这类科学实验的书写格式较为开放,可以采用表格式、罗列式或论文式等。
论文式实验报告要求以论文形式书写实验,除适用于以上实验类型外,更加适用于科学研究性学习的实验以及一些家庭和课外实验。这可以为撰写科学小论文打下一定的基础。教师对论文式实验报告应作细致的说明和指导。
论文式实验报告应包括:
(1)选择该项实验课题的原因。
(2)实验采用的方法。
(3)实验设计依据的原理。
(4)实验步骤和实验记录。
(5)实验结果及分析。
(6)实验结论。
(7)实验评价和改进。
(8)实验体会。
对于论文式实验报告,学生必须认真阅读课本,还应查找资料才能完成,任务较为繁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有选择性地去采用这种实验报告形式。
总之,对科学实验报告在内容和书写格式上加以改进,不仅可以提高学生总结和表达的能力,还可以使其发挥更大的功用。没有固定的格式,可以限制学生的抄袭,促进其进行独立思考和写作,提供给学生自由思维的空间,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勇于创新的精神,这些都是学生通过科学课的学习所应具备的基本科学素养。
科学实验报告范文 篇30
第一单元 地球和地表的变化
(一)、地球结构模型的制作
【实验目的】通过制作地球结构模型使学生更清楚地掌握地球内部的构造。
【实验材料】各种颜色的橡皮泥。
【实验过程】
1、用黄色的橡皮泥做成球形,代表地核;
2、用橘色的橡皮泥在黄色球形的外面再包围一层,把黄色的球形裹起来,代表地幔;
3、再用棕色的橡皮泥在橘红色的橡皮泥外层包围一层,代表地壳。这样一个地球结构模型就制好了。
【注意事项】
1、 制作之前先考虑:各个橡皮泥圈层该有多厚?
2、 便于观察可以将球状模型切开,展现其剖面,以便直观地看到地球的内部构造。
(二)模拟火山喷发
【实验目的】模拟火山喷发
【实验材料】三脚架、铁盒子、土豆泥、番茄酱、酒精灯、火柴。
【实验过程】
1、在铁盒子里放一些土豆泥,做成山的形状,并在土豆泥中间挖个小洞。
2、往洞里倒入一些番茄酱,用薄薄的一层土豆泥封住洞口。
3、把铁盒子放到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番茄酱受热后外溢的现象。
【实验现象】番茄酱受热后,番茄酱在土豆泥的裂缝部分或有空隙的地方溢出。
【实验结论】岩浆受热后,通过岩石空隙或裂缝部分向上运动并溢出。
(三)地震模拟实验
【实验目的】模拟地震发生时的情景
【实验材料】纸箱、木块、记号笔。
【实验过程】
1、在纸箱上画上街道的图形。
2、在每个街道的拐角处都有用小木块垒成楼房。
3、在纸箱底部敲击,使楼房倒塌。
4、根据楼房倒塌的情况,判断地震的中心和强弱。
【实验现象】纸箱底振动,楼房倒塌。
(四)地震成因模拟实验
【实验目的】模拟地震产生的原因。
【实验材料】竹筷——地表的岩层
【实验过程】
1、每人拿一根筷子,慢慢用力弯曲,体会手上有什么感觉,观察发生的现象。
2、同时用两根筷子试一试。
【实验现象】筷子会断裂,手感觉到麻木。
【实验结论】地表受到巨大的力时,会产生褶皱或断裂,形成地震
(五)卵石磨圆的模拟试验
【实验目的】通过卵石磨圆的模拟实验,认识卵石是怎样形成的?
【实验材料】有盖得大口玻璃瓶、谁、砖、锤子。
【实验过程】
1、用锤子把砖敲成块。
2、把砖块放入盛有水的大口玻璃瓶里,把瓶口拧紧。
3、用力摇晃瓶子,过一段时间后进行观察。
【实验现象】观察到碎砖块没有了棱角,变成了圆形。
【实验结论】在谁的冲刷和碎砖块得相互碰撞、摩擦的过程中,碎砖块棱角消失,变得光滑起来。
(六)温度对岩石破坏作用的模拟实验
【实验目的】模拟温度对岩石破坏作用的实验
【实验材料】酒精灯、页岩、燃烧钳。
【实验过程】
1、先点燃酒精灯,用燃烧钳夹紧岩石,放在火焰的外焰加热。
2、掌握好加热时间,加热岩石后马上把它放入水中,反复做几次。
【实验现象】岩石表面出现裂缝,有的一块块往下掉碎屑。
【实验结论】岩石在温度等因素的长期作用下发生破碎现象。
【注意事项】
1、使用酒精灯要注意安全。
2、不要用手碰石头。
3、岩石选取易碎的页岩效果最好,也可以用板岩或风化花岩做实验。
4、冷水的温度越低越好,最好用冰水。
(七)滴水穿石模拟实验
【实验目的】研究水滴的力量
【实验材料】黑色手工纸、面粉、滴管、烧杯、水、米尺。
【实验过程】
1、在黑色手工纸上用面粉堆成大小相同的面堆。
2、用滴管从不同的高度向面堆滴水,发现面堆在水的冲击下四处溅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