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9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工作范文 > 报告范文

报告范文

留守儿童社会调查报告(通用5篇)

2024-09-26 06:34:16报告范文打印
留守儿童社会调查报告(通用5篇) 一、总体情况本次调查发现,留守儿童总体上形成了比较积极的价值观,对未来怀有希望,向往城市生活,家庭关系良好。有92.1%的留守儿童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91.9%对自己生活在中国感到满意;有82.4%的留守儿童对未来抱有希望,77.7%希望....

留守儿童社会调查报告 篇1

  一、总体情况

  本次调查发现,留守儿童总体上形成了比较积极的价值观,对未来怀有希望,向往城市生活,家庭关系良好。有92.1%的留守儿童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91.9%对自己生活在中国感到满意;有82.4%的留守儿童对未来抱有希望,77.7%希望以后在城市生活;有90.2%的留守儿童与母亲关系很好,89.4%与父亲关系很好,大多数留守儿童将母亲视为最重要的支持来源。

  二、成长中的九个突出问题

  1.留守儿童的意外伤害凸显

  在过去一年中,有49.2%的留守儿童遭遇过意外伤害,比非留守儿童高7.9个百分点,遭遇割伤、烧伤烫伤、被猫狗抓伤咬伤、坠落摔伤和蛇虫咬伤、车祸、溺水、触电、中毒、火灾、自然灾害等各种意外伤害的留守儿童比例都高于非留守儿童。

  2.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较差,学习兴趣不足

  有20.4%的留守儿童自评学习成绩偏下,82.1%的人有过成绩下降的情形。留守儿童学习不良行为较多:没完成作业、上学迟到、逃学的比例;而不想学习和对学习不感兴趣的比非留守儿童高5.6和3.2个百分点。留守儿童缺乏所需要的学习辅导:有68.7%的留守儿童曾听不懂老师的讲课内容,有 58.1%的人在学习上遇到问题没人帮助。

  3.留守儿童社会支持较弱,心理健康问题比较突出

  留守儿童的家庭支持弱化,前三位的支持来源依次是母亲、同学朋友和父亲,而在非留守儿童的支持来源中,父亲第二,同学朋友位列第三。母亲仍是留守儿童最重要的社会支持,是主要的情感支持和实际帮助来源以及价值肯定者。同学朋友是留守儿童心里话的首位倾诉对象和遇到困难的第一求助人选,但需警惕不良群体的影响。老师对留守儿童的支持更多地体现在学习辅导上,情感支持相对欠缺。22.6%的留守儿童觉得在需要时没人能帮助自己。

  4.留守女童负面情绪相对明显

  留守女童的自我接纳程度低,对自己总体上感到满意(76.5%)和经常觉得自己是一个有用的人(64.4%)的女童比例比男童低5.9和8.6个百分点,而常常觉得自己不如别人的女童比例(40.7%)比男童高6.6个百分点。女童自评父母外出后,自己比原来抑郁、焦虑、爱发脾气、胆小的比例也高于男童。此外,有42.7%的留守女童经常觉得孤独,不仅高于留守男童6.2个百分点,也高于非留守女童6.7个百分点。

  5.留守男童问题行为令人担忧

  留守男童问题行为多,学习及校园生活中的障碍也多。留守男童迟到(41.8%)、逃学(7.4%)、受老师惩罚(73.5%)的比例比非留守男童高 5.3、1.9和5.4个百分点;不想学习(40.4%)、对学习不感兴趣(44.8%)、很难集中注意力学习(64.4%)、没完成作业 (54.8%)、成绩下降(83.2%)的比例比非留守男童高3—10.7个百分点,也都高于留守女童。有51.6%受过同学、高年级学生、社会上的人或帮派团伙欺负,高于非留守男童和留守女童11和7.6个百分点。

  6.父母外出对小学中年级儿童影响更大

  感觉父母外出后自己更容易被欺负(23.7%)、被歧视(19.8%)、性格比原来内向(41.7%)、胆小(18.9%)的四年级留守儿童比例在6 个年级中最高。他们经常想念父母、担心见不到父母、担心父母不爱自己的比例最高,比初三学生高21.3、25和11.1个百分点。四、五年级的留守儿童表示目前自己最需要和父母在一起,而其他年级的学生最需要学习辅导。

  7.青春期叠加留守使得初二现象更为显著

  初二留守学生在学习及校园生活方面遇到的障碍更多,上学迟到(49.8%)、逃学(8.7%)、不想学习(62.8%)、对学习不感兴趣(67%)、听不懂老师讲课内容(86.3%)、遇到问题没人帮助(68.4)、没做完老师留的作业(62.7%)以及被老师惩罚(75.2%)比例均高于初二非留守学生,分别相差2.3-14.4个百分点。

  初二留守学生与父母的关系更差,经常和妈妈交流(64.3%)、经常和爸爸交流(57.9%),而被父母训斥吓唬(22.8%)的初二留守学生比例最高。唯有初二留守学生把同学朋友视为最重要的社会支持来源,重要程度甚至超过了母亲,其中的某些负面影响值得关注。

  8.寄宿留守儿童对生活满意度相对较低

  寄宿留守儿童各种需求的未满足程度高:一是学习辅导不足,不能满足寄宿留守儿童的学业需求。二是生活单调,不能满足寄宿留守儿童的精神需求。三是情感支持不足,不能满足寄宿留守儿童的心理需求。七成多(76%)留守儿童表示在住校期间想家,仅两成多(23.9%)表示生活老师会经常找他们谈心。四是管理不到位,不能满足寄宿留守儿童的成长需求。寄宿学校的软硬件设施较差,生活卫生设施配备与维护状况不容乐观。安全状况堪忧,有87.5%的寄宿生表示宿舍中发生过丢失财物的现象,57%表示宿舍里有同学拉帮结派欺负别人。

  低龄寄宿趋势明显。有35.2%的留守儿童是从小学就开始寄宿的,其中15%从小学四年级及以下就开始寄宿,寄宿留守儿童从小学高年级不断向下延伸,少数学校还出现了一年级甚至是幼儿园就开始寄宿的现象。

  9.母亲外出的留守儿童整体状况欠佳

  父母都在外地的留守儿童最多,占51.7%,其次是父亲外出的,占40.2%,母亲外出的最少,占8.1%,但母亲外出的留守儿童在各个方面的问题最突出。他们生活习惯更差,网络不良行为更多,意外伤害更多,对留守生活的负面体验也更高;学校表现更糟糕,遭受欺负的比例更高;

  母亲外出的留守儿童虽然面临学习生活中的重重困难,对现在生活的满意度最低,但他们没有放弃对自己和生活的信心,仍旧表现得积极向上,他们中有94.4%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社会性的综合问题,关乎到教育、心理、法律、经济等方面。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及成长需要全社会的关爱、帮助和支持。

  “中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是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公安部、全国少工委于20xx年发起的一项以少年儿童安全自护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少先队品牌活动。它对引导少年儿童平安自护和健康成长发挥了积极作用。

  20xx年,“中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将特别关注和帮助农村留守儿童和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微信公众号将针对这两个群体持续的进行安全系列教育专题并开展相关的“平安自护营”活动。为留守儿童和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平台,关注他们的健康成长。

留守儿童社会调查报告 篇2

  8月30日,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黎明星"暑期社会实践队同学在烟台福山区回里镇李家疃村实地调查了当地留守儿童。

  近些年来,农民工群体作为一个新兴的庞大群体在中国迅速形成,他们在解决了城市劳动力不足问题的同时,由他们的子女"农村留守儿童"组成的一个特色群体也随之出现,留守儿童缺少没有父母的关怀,他们的生活成长面临着诸多挑战。为了了解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困难,心理学院"黎明星"社会实践队烟台小分队实践队同学来到烟台当地的许家崖村、新村和南石沟等村,他们与当地的留守儿童和他们的爷爷奶奶们进行了亲切的交流,并从中了解到留守儿童所面临的各方面的问题。队员李雅婷与孩子们一起游戏、学习,就他们现在所面对的成长烦恼与之沟通交流,带去大学生的一份爱心。

  通过这次探访活动,实践队的同学表示获益匪浅,他们发现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等多方面跟普通儿童相比都存在较多问题。留守儿童面临的问题让实践队员心急如焚,他们意识到处在优越的环境中,他们理应胸怀责任,刻苦学习,立足本专业为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做出应有的贡献。

留守儿童社会调查报告 篇3

  近日,在湖南省新邵县严塘镇园艺村这个省级贫困村村支书家里,聚集着全村十多名留守儿童及其临时监护人,他们是受一群志愿者的邀请汇聚到这儿的,这批志愿者就是来自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老师和同学。他们于7月23日主动向共青团湖南省新邵县委钟莉书记请缨来到这个当地颇为贫困的少数民族山区村,进行为期一周的以“关爱留守儿童,争当知心哥哥、知心姐姐”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园艺村是个严重缺水的村庄,村庄面积较大,但房屋密集度小。志愿者们克服缺水、交通不便、山路崎岖重重困难,将学校、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带到每家每户。他们走家串户,走访留守儿童在家的生活、学习等情况,并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他们的心理动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学校长沙给孩子们带去了书籍、文具及衣物等“爱心礼品”,并在新邵县团委钟书记的亲自陪同下冒雨发放到儿童手中。

  7月28日,志愿者们带着乡亲们的声声祝福、孩子们的依依不舍安全回到长沙。此次活动得到了共青团新邵县委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与此同时也得到了新邵电视台的跟踪报道。据悉,志愿者们将继续关注园艺村那些孩子的学习生活状况,并对他们进行长期的“一对一”帮扶活动,为留守儿童幼小的心灵点燃一盏灯、打开一扇门,真正意义上贯彻和实践了团省委的关于“关注留守儿童,充当知心哥哥、知心姐姐”的精神。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