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社会实践报告(精选34篇)
★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篇6
为了倡导绿色交通、减少环境污染、提升城市品质,xx年5月1日杭州市政府开始实行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而从这个系统被使用后,市民和游客对它的评价不一,于是我们浙江工商大学计息学院和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管理学院便一起合作,和公共自行车公司也签订了协议,进行了一次公共自行车的调研。五天的时间,我经历了酸甜苦辣,其中的苦和乐也只有亲身经历过才会懂得。
“踩点”,绕了西湖大半圈
实践的第一天,我们来到了活动的地点进行“踩点”。从下沙赶到龙翔桥,我们用了一个半小时的时间,而在向龙翔桥的工作人员借了公共自行车后,我们就顶着太阳,骑着自行车赶往各个服务地点。第一站是少年宫,也是我将要负责进行活动的地方。一路上,被称为“路痴”的我努力把一些标志性建筑默默记下,为第二天的活动做着准备。到达少年宫后,和服务站的工作人员与进行了简单的说明,得到了她们的支持和欢迎。接着就向第二站—柳浪闻莺前进,一切依旧顺利。但在去第三站—吴山广场的路上,我们碰到了小麻烦,领路的不小心转错了一个弯,把服务地点搞错了,这直接的后果是我们又打电话询问又向路人咨询,最后虽然顺利赶到了吴山广场,可是大家还是被转得晕晕的。踩完所有的点后,我们回到龙翔桥,回去的路上,我感慨道“绕了西湖大半圈”。
志愿服务,累并快乐着
暑期社会实践的第二天,我们早上六点半从下沙出发,开始了这一天的活动——公共自行车服务点志愿体验活动
在到达我的志愿服务的地点——少年宫时,我们这些志愿者受到了工作人员的热情接待,然后他们耐心给我们讲解了我们要做的工作,要注意的地方以及一些技巧。工作很简单,我们要为一个个顾客解决在拿车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同时为一些第一次办这租车卡的游客介绍怎么办卡,以及卡的资费问题,告诉他们怎么取车和还车,在还车后进行什么样的操作。顶着太阳,我们时不时得整理下志愿者的小红帽,帮着工作人员给自行车一次又一次的上下架,一次次得为游客介绍着租借车的方法和注意事项,这样的工作持续了一天。到下午的时候,嗓子是干的,衣服被汗浸湿了,但在帮助一些游客后,听到他们发自内心的感谢时,我是快乐的。走时,与服务站的阿姨告别时,一句“志愿者辛苦了”,让我内心充满了踏实。
发放问卷:好想找个地方坐下
经过了一天的体验活动,我们完全清楚了公共自行车系统使用方法。而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向市民和游客发放关于公共自行车系统的问卷,在他们填写后汇总进行数据分析。两天的工作,让我的双脚又酸又疼,在发放问卷的时候,好想找个地方坐下,可是看看手里的问卷,我打起精神,耐心得向在服务点的借车和取车的顾客讲解我们的问卷,并希望得到他们的合作。在这两天里,我经历了这次实践最累的日子,无论是在无人公共自行车的服务点的“蹲点守候 ”,还是在四个办公共自行车卡的服务点的“逮着一个算一个”,我们都是以站立的姿势出现在行人的面前,而在问卷的过程中,我们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时会受到一些人的质疑以及无视,这时,我们只能付之尴尬的一笑。两天下来,我们这些队员经常说的话就是“腿好酸,好想找个地方坐下”。最后,我们收获了差不多900份的问卷,望着这样的成果,我们感到一阵欣慰,这是大家的努力的结果。
面对采访,我们的志愿行动继续着
暑期社会实践的最后一天是进行最后一次志愿服务,为这次活动画上圆满的句号。最后的活动地点定在了柳浪闻莺和吴山广场,在志愿服务的时候,杭州电视台对我们的志愿服务进行了摄影,并对正在进行服务的几个志愿者进行了采访。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志愿活动继续着,为来往的顾客做着自己能做的事。烈日依旧,但我带着微笑,在自己的岗位上坚持着。
实习总结
经过这次暑期社会实践,无论是在服务站点的志愿服务还是问卷的发放,让我懂得了只有经历过,才会知道其中的苦与乐。就像问卷的发放,不经历过,是不会知道其中所碰到的疲劳和委屈。而在这次实践中,我也学会了如何办理公共自行车卡以及如何借取和归还公共自行车,知道了顾客在使用公共自行车系统中经常会碰到的一些问题。总之,通过这次实践,我发现原来自己可以坚持到底,可以笑着面对一些事,这就够了。
★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篇7
在酷暑中迎来大学生涯的第一个暑假,曾经告诫自己:对于一个大学生,要敢于接受社会的挑战,敢于面对社会残酷的竞争。于是想到,通过暑期社会实践的这种方式不就可以让自己亲身体验社会,独自面对社会了吗?再者说:很多事业单位在招聘时都强调要求有经验的,有经验就意味着公司少了一大笔给新手的培训费。而且有经验的好处还可以很快上手,为公司带来利益,试想哪个公司在招聘人才的时候不愿意招一个有经验的呢?
针对我们学生而言,同样理论与完美的结合亦可以通过社会实践来表现。在学校我们只是一味的去学习,我们也没有条件进行社会实践。对于很多同学而言,没有通过实际操作得到的纯知识很难产生价值。对于我而言,在工地上与形刑色色人相处也可以培养我与人交往的能力。在当今的中国,每天都会有新的东西,新的思想涌现。只有每天不断的去学习新东西,新思想,你才不会被社会淘汰。所以我们要不断的武装自己,特别是动手的能力。
第一天的晚上,我与同宿舍的一个电焊工闲聊,其实是我主动拉着人家聊天,向他了解工地上一些基本情况以及他这个小的分包队的成员构成以及一个月的薪水是多少类似的问题。我通过与他聊天得知:武汉未来科技城是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规划的一个城市功能完备的卫星城,将能容纳30万人口,建成后将发展成一个朝阳行业集中科技城,项目定位为:整体覆盖光电信息,生物医药,能源环保,现代装备制造等五大主导产业领域,同时将迎来超过10万的科技工作者。
我很兴奋的听着他讲着这些,期盼着自己能够在这个项目学到以一些东西。了解到未来科技城是一个很受关注的项目,虽然目前我是一张白纸的大一的学生,没什么在工地上实习的经验,但我暗暗发誓,我一定会做好自己的本质工作,认认真真的学习。
早晨刚吃完饭,带我的师傅就喊我去工地,师傅是工长。他说先带我几天,之后了解基本的东西之后就让我干点实事,就这样带着好奇与信心,我来到传说中的工地。
首先来到工长的办公室,工长向我介绍了一些安全方面的知识,告诉我什么地方可以去了解,什么样的地方一定要特别注意自己的安全。在这之后,工长拿来了一些图纸,本以为他会带着我去施工现场的。当时我想到,看图纸不是在学校干的事吗?来这看有必要吗?工长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就指了指图纸上一个构件问我是什么意思。一看我就杀眼了,竟然连电梯都没有看出来。在这之后,我就不好意思在提出上工地的要求了,整个上午,我就待在工长的办公室里面看图纸。工长告诉我读图的顺序以及要领,遇到不懂的地方,工长就细心的给我讲解,就这样我对正在施工的项目有了一个详细的了解。在这之前,我每次图画错了以后只是简单用删除的命令修改一下而已。看着图纸上密密麻麻的线条和标准,绘图员都是一一赋予它们特定的意义,想到这些,我不禁对绘制图纸这样的神圣的职业产生敬意。
了解到安全知识和熟悉现场的施工图纸后,下午我就来到了施工现场,我就像一个刚出生的小孩一样,好奇的张望着周围的世界,好像很陌生,又好像很熟悉。明明在书上见过的东西,可却感觉到不熟悉。下午的时间工长并没有带着我,他让我在保证自己的安全的情况下自己在工地上熟悉熟悉。于是我就戴好工长发给我的安全帽和手套来到施工现场转悠起来了,工人师傅的忙碌和我悠闲的转悠显得格格不入。我就这样东瞧瞧,西看看。有时过去和正在忙碌的钢筋工聊聊,有时有跑去看看架子工的工作情况,有时“玩”累了就坐在地上休息。
以前对塔吊的工作师傅很好奇,塔吊在工地上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别看塔吊的工作师傅一天到晚通过对讲机重复出着那样几个命令,但要把建筑材料准确的运到指定的工作地点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而且对每年对塔吊师傅的考核是十分的严格,工地上每一个工种都必须持职业上岗许可证才能上岗。 第一天基本上了解了一些流程,对接下来的10几天的工作有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