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报告1500字(精选24篇)
调查结果:
一、此次调查表明,年桔种植业的改革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境界了,其种植模式必须大规模化发展。事实表明,每一钟经济模式到了最后的发展阶段都需要面临改革,改革成功则是可以发展的更加的繁荣,但也不需要太过于的惶恐,只需要有关部门做好其职能,为农户提供更多的市场信息,或者更多的举办有关的下乡活动,开办农民课程,调高农户的年桔种植理论水平,同时,增加农户的信心,提高本县年桔的知名度,引进农村外的资金和技术,年桔产业就一定可以打出品牌,在市场上占据一定的份额。
调查体会:一、经过本次的调查,我们学到更多的在课堂上的学不到的知识,提高了我们的实践能力,开阔了眼界,也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了我们的对外交流能力,是我们和别人相处的更好,明白了什么叫团队精神、合作精神。为我们以后的工作积累经验和打下一定基础。
调查报告1500字 篇11
教育是一个国家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尤其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和投资。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据8.8亿人,相应的农村教育更应加强。为更好地了解农村教育现状,我在假期通过走访和询问,对广东地区的农村教育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农村教育出现如教育经费不足和学校负债严重等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农村孩子接受教育,而且使农民对新知识的吸收及民主与法治的贯彻实行造成障碍。这不但是问题而且将是农村教育的危机。一、乡村学校负债累累由于农村学生的学费难收齐,而教师的办公经费又不足,很多农村学校只得向私人借款维持学校的正常运作。有的学校为达到"普九标准"向私人借贷修建设施,等到新学年开始就从学杂费中提取一部分支付债务。
有些地方主管教育部门不顾农村的现状而要求一些小学、中学一定要达到"普九标准",这无异是在让学校背负沉重的债务。更有些学校为应付上级的各种检查,花费巨额的招待费。导致农村教育的发展变得越来越艰难,有很多农村少年儿童无法得到公平的受教育机会,造成很多农村少年儿童"望学兴叹",以致不得不离开学校。农村学校的负债累累将严重阻碍农村教育的发展。
二、杂费和书费让学生家长难以承受在调查中了解到,农村经济发展较落后,农民相对较贫困。政府在财政支出吃紧,教师工资难以发放的情况下,就通过增加学杂费,从中提取一部分发放给教师,以弥补财政亏空。有的学校为拿到出版社的回扣,把出版社的一些"辅导材料"强行要学生购买;一些九年义务教育的课程如美术、音乐、手工等因没有师资和条件完成教学如同虚设,但这些书还得学生购买,这些书除了增加他们的负担还有什么用?而农村还有一种怪现象就是摊派多,修路筑桥建戏台等,都要他们出钱,农民靠种几亩地如何能应付这么沉重的负担?
三、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教师问题多多乡村学校任教的老师大多是民办教师,他们的学历通常都是初中到高中水平,而且没有经过正规的师范教育。根据规定要转正参加培训考试得花一笔不少的钱,由于地方财政支出有限,教师工资又难发齐,这给教师带来沉重的负担。而很多乡村任教的教师还要承担一些摊派,如修建公路、地方报纸的征订,这些费用全都直接从教师工资中扣除,这些摊派根本就不同教师商量,犹如强盗拦路抢劫,这些做法直接损害了教师的利益。一方面当地专科师范毕业生回乡任教,但政府由于教师工资、住房、福利待遇等支大而无力接收,另一方面没有经过正规师范教育的民办教师又由于能力有限而对学生的引导及培养造成阻碍。这就导致教育资源被浪费,而少年儿童接受知识的领域变得越来越狭窄。
四、资源分配不公平在调查中,可以看到资源分配不公平的现象:各政府、电力、交通等机构拥有资源支配的权力,它们利用部门所掌握的权力最大限度地实现部门利益,或从财政分配计划中优先得到所需资金,他们的办公室及职工住房等都是最好的。而教育资源却少之又少,何况城市人口的教育需要被优先满足,农村人口得到的教育资源就非常有限,远远无法满足农村人口接受教育的需要。在一所农村中学中我看到一种现象:篮球场是黄泥地,足球场是一块荒田,实验室的仪器陈旧的难以利用。如此的设施怎么进行有效的教学呢?相反在城镇的小学,教学活动多种多样,体育设施和其它教学设备可以说是完善,如此的差距是为什么?是资源的分配不公平。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使农村少年儿童处在教育资源非常短缺的环境中,而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这不仅严重阻碍农村少年的发展而且使农村青年就业更难。
五、改变教育问题的策略据调查的情况,当地政府拿出的有限资金来办乡村教育,是不能满足广大农村青少年对教育的需求的。而且有的贫困地区由于财政吃紧还会挪用教育经费。为改变农村教育现状,我们要首先加大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最大限度地改变农村教育资源不足的状况。首先要把教育经费的挪用作为重点抓,把有限的教育资源用到实处。迅速成立一个调查小组,查清乡村小学、中学的负债状况以及教师的工资问题,对因负债建校舍的,要通过财政拨款支付,使学校能较好地运转;其次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资。放宽私人投资办学,来补充政府投资教育的不足,建立一个机制对农村教育投资监督。再次,教育管理权限下放学校,增加学校的决策权,并向学校提供良好的办学环境。
调查报告1500字 篇12
增强合力 强化服务——来自安徽农资系统支农的调查(本报记者 刘家琴 实习生 王画)农业是一个国家的基础产业,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的生产和生活,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做为农资经营主渠道的农资公司如何保证市场供应,强化为农服务直接影响着农业生产。
安徽省农资公司通过不断的摸索,走出了一条以服务为主,以服务促经营,以服务促管理的兴业之路。
安徽省农资公司紧紧围绕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在行业管理方面,他们摆正系统内部关系,提出了“恢复系统、增强合力、强化服务、振兴基层”的系统管理观点,明确了系统工作的整体思路,树立维护主渠道的观点、服务的观点、开拓的观点;以相互支持的观念处理好系统内部关系,使全系统有了明确的思路和奋斗目标,使系统面貌焕然一新。
他们还加强了系统内部信息服务。
全省96年县以上农资公司已有60个配备传真机。
先进的传播工具保证了高质量的信息传递,他们通过提供市场供求形势、政策、资源、价格、经营管理等方面信息,为下级公司和基层企业排忧解难。
在农资供应工作中,安徽省农资公司系统上下共同努力,克服困难,狠抓货源。
据统计:1995年全省购进化肥506万吨;购进农药近2.1万吨,均比1994年有较大的提高。
省农资公司坚持加大省级调控肥落实力度。
95年全省共落实调控肥174.5万吨,完成年计划的102.2%,比94年货源量增加50多万吨,各地还在算好区域平衡帐的基础上,克服货源紧、资金缺的困难,扩大外采,增加有效供给,充足的货源,为供应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全系统95年供应化肥521万吨,农药2.0392万吨,农膜418吨,有力地稳定了农资市场。
他们在狠抓货源的同时,加大整顿市场力度,净化农资市场环境。
省农资公司在省物价、工商等部门的大力配合下,对全省所有农资经营单位进行审查,据省工商局统计,全省农资市场整顿前,从事化肥等农资经营的有14130户,通过清理整顿,吊销、注销了7564户不符合条件的经营单位,理顺了经营渠道,保护了农民的利益。
望江、寿县等地的化肥、农药销售占社会需求量的90%以上,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的农业生产。
“为农服务”是农资公司经营的宗旨和灵魂,安徽省农资公司总经理蔡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们应该居安思危,从现在开始,把过去常讲的‘围绕经营搞服务,搞好服务促经营’调整为‘围绕服务搞经营,搞好经营增效益’,农资系统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通过系列化服务同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
”农资系统的根本任务是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
他们在全省大力推广“庄稼医院”,据统计,全省已有“庄稼医院”1374家,全省还开展了“庄稼医院评审达标活动,制定下发了《安徽省农资系统庄稼医院达标评审暂行办法》,经综合评比,95年评出“AAA”级“庄稼医院”3个,“AA”级“庄稼医院”6个,“A”级“庄稼医院”9个。
他们还定期进行庄稼医生的培训,保证了庄稼医生的业务素质。
省公司还建立了12个“农资系统化服务联系点”,作为公司有关科、部对口开展系列化全程服务的'示范基地,探索集进货、调运、供应、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服务于一体的一条龙服务体系,广泛同农业科技部门联合,变竞争对手为“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