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9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工作范文 > 报告范文

报告范文

文化建设调研报告范文(通用27篇)

2024-10-08 12:11:15报告范文打印
文化建设调研报告范文(通用27篇) 一、基本情况西吉县位于宁夏南部,属于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区,是全区人口第一大县和少数民族聚居县,全县下辖19个乡镇、306个村,4个居委会,总人口50.8万人,其中回族人口28.76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57%,总面积3144平方公里。....

  3、公共文化设施

  在对各地区公共文化设施的调查中,情况同样如此,安仁的总体情况远远好于其他三个地区。在安仁居民社区,报栏,多功能活动室,图书室和体育设施都比较齐全,选择的比例分别占42。9%,46。4%,67。9%,60。7%。安仁镇农户对当地公共文化建设的满意程度较好,选择非常满意及较满意的合计占51。7%。而王泗镇,丹凤乡以及鹤鸣乡的公共文化设施都十分缺乏,甚至没有。而农民对于公共文化设施的满意程度也较差。王泗和悦来镇选择不满意的比例都在60%以上,鹤鸣乡则达到80%以上。

  安仁的公共文化设施十分齐全,但是选择一般以及不满意的比例仍然达到了48。2%,接近有效样本的一半,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调查样本选取的问题,我们在调查安仁镇时是以社区为主,也有小部分被调查农户不是属于社区范围以内,文化设施并不健全,无法享受到社区文化设施的便利,这部分农户选择一般或不满意的比例较高。

  另一方面则主要反映了农村居民还没有养成文化消费的习惯,平时多喜欢呆在家里看电视或者打麻将,而不习惯看书看报或者锻炼身体。

  4、知识培训

  针对农民的技能培训也是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培训对于提高农民素质,增加见识,扩展知识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认为,在文化建设中,针对农民的知识和素质方面的培训比休闲娱乐方式更加重要。

  由于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比较落后,农民素质普遍偏低,这对于经济的发展会产生不利影响,也是制约经济更快更好发展的瓶颈。经济发展是当前农村发展的头等大事,提高农民素质也应刻不容缓。只要经济发展起来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自然会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文化生活方面,农村文化建设就能更快更好的展开。

  在针对是否有知识培训的调查中,安仁要稍好于其他三个乡镇,有48。3%的调查对象选择有,而在王泗,悦来以及鹤鸣三地,选择有的分别只占14.5%,27.5%,7.1%。

  除开培训的数量,我们也对培训的质量进行了调查,从调查中发现,各种知识培训对于农民增长见识、学习技能有十分明显作用。在参加过培训的被调查者中,有71.43%的人选择了“很需要,增长了见识,学到了技能”;选择“一般,还凑合”的占14.29;还是有10.39%的人选择了“内容没有实用性,走走过程”。

  可见,由于培训对丰富农民文化知识有明显的效果,绝大多数农民都希望能接受某些类型的培训。但我们也应注意到,仍有少部分人(14.29%)认为培训缺乏实用性、或者太简单、或者太深奥,说明效果较差的培训还是存在,有个别培训仍然不符合农民的需要,缺乏针对性。这种情况应该尽量避免,基层政府在组织培训时,对培训类型以及难度的选择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以农民的切身需要为准,而不是农民去被动适应培训。

  此外,在对培训的宣传上,基层政府也应发挥积极的能动性,大力宣传、号召、引导农民积极参加,而不应抱着“愿来者来,不愿来不来”的态度。这样才能使农民有积极性参加各种培训,使有限的培训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用。

  (三)、地区对比状况

  在对农民希望参加的培训项目所进行的调查中,选择法律知识,就业知识以及子女教育方面的人数比例没有明显地区差异,而其他选项如农技知识,计算机网络知识,卫生健康知识以及产品销售,经营管理知识等都呈现出较明显的地区差异。

  (1)、无地区差异的指标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希望接受法律知识培训的人数都在30%以上,说明随着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农民的法律意识有所加强,法制观念有所提高,开始重视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的生产、生活与法律密切相关。农民的生产环节、销售环节、消费环节都会涉及到法律知识。比如,“厂家+农户”模式中,如果农民有法律知识则能更好地指导生产;在交易农产品,特别是批量农产品时,则更易涉及到法律方面的知识。农民法律意识的提高将指导农民生产、销售过程中运用法律保护自己,避免利益受到侵害,从而促进生产的发展和生活的改善。

  相比之下,政府在法律宣传方面做的工作则很不够。针对基层政府是否组织有法律知识进村宣传活动的调查中,总共有58.3%的被调查对象选择没有,不清楚的占22.8%,选择有的仅占18.9%。

文化建设调研报告范文 篇24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市基层文化建设有了长足发展,已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市、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文化网格。我市17个镇(街道),除墨河街道没有综合文化站建制外,其他xx个镇(街道)均于20xx-20xx年完成综合文化站的建制和建设工作。20xx年至今十年间,提升建设工作十分缓慢。目前,已经完成综合文化站标准化建设的只有1个镇,6个镇正在规划重建,3个镇正在改造,其余6个镇暂无标准化建设规划。截至20xx年底,全市253个行政村达标挂牌的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仅有51个,20xx年计划挂牌56个,其余均未达标、没有挂牌。

  二、存在问题

  (一)功能发挥不充分。一是阵地被挤占挪用。草桥、港头、新店、邵店、合沟等镇的办公活动场馆被不同程度挤占或挪用。二是部分设施陈旧损毁。港头镇综合文化站房屋老旧,多处墙体开裂,部分墙面渗水;邵店、草桥、高流等镇综合文化站部分房屋、门窗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隐患;大多数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设施破旧,只有少部分可以使用。三是活动开展不够正常。有许多镇(街道)综合文化站缺乏规范的管理制度,图书室、舞蹈室、书画室等不能正常开放,活动不能正常开展。

  (二)人员配备不合理。一是素质不高。学历总体偏低,素质不高。二是数量不足。目前只有棋盘镇、马陵山镇配备两名人员,其余14个镇(街道)只配备1人,墨河街道甚至1个人都没有配备;全市253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没有一个专职主任,全部由村干部兼职。三是业务不精。现有队伍中,文化专业人才和领军人物极度匮乏,绝大多数综合文化站长都是半路出家,专职不专,视野不宽,业务水平不高。

  (三)资源整合不到位。在实际工作中,民政、团委、妇联、司法等相关部门各自为政,人、财、物,活动各自运行,与文体部门整合衔接不够,难以发挥整体效能。253个村(社区)没有一个公益文化岗位,文化设施总体利用率不高。

  (四)群众参与不广泛。一是活动主体流失严重。农村文化活动主体流失严重,优秀文化难以传承,增加了农村文化活动开展的难度。二是活动内容不能贴近实际。现在镇、村文化活动相对较少,取材于农村农民生活实际的少之又少,农民真正感兴趣的题材不多,难以得到他们的认可和喜爱。三是示范带动作用发挥不够。近年来我市涌现出众多群众自发组织的民间文艺团体,由但缺乏活动场所、没有经费保障、缺少培训机会等因素长期存在,严重制约了民间文艺团体的发展壮大,其示范带动作用不能得到充分发挥。

  三、建议与意见

  一、增加投入,落实责任,建立考核机制。一要增加基层文化投入。市、镇两级政府要根据实际需要和相关标准,将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所需资金纳入财政预算,逐年增加。二要落实主体责任。参照省政府办公厅文件【苏政发(20xx)98号】精神,建议成立xx市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领导小组,由市委宣传部牵头,市文广新体局具体负责,镇(街道)党委政府承担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主体责任。三要建立基层文化考核机制。建议市镇两级政府把文化投入、设施建设和维护、活动开展、遗产发掘和保护等具体指标,列入考核范围。

  二、合理规划,整合资源,推进阵地建设。一是合理规划布局。从各镇(街道)实际出发,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合理规划布局公共文化设施。新建或改造的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面积和功能应当与各镇(街道)人口数量和服务半径相适应。二是整合公共服务资源。把各镇(街道)不同部门,分散孤立、用途单一的公共文化资源和服务,整合到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促进文化资源优化配置和共建共享,实现人、财、物统筹使用。三是加大建设力度。制定20xx-20xx年度关于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工作计划和安排,20xx年底完成镇(街道)综合文化站达标提优建设;20xx年底完成行政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部达标任务,最终实现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功能一体化、标准化和人性化建设。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