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9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工作范文 > 报告范文

报告范文

物理实验报告范文(通用35篇)

2024-06-08 23:59:23报告范文打印
物理实验报告范文(通用35篇) 用验电器演示导体和绝缘体【器材】验电器(或自制验电器),有机玻璃或橡胶棒,丝绸或毛皮,被检验的物体:铁丝、铜丝等金属丝,陶瓷、松香、玻璃、橡胶等。....

  ③ 测石蜡的密度

  石蜡密度

  ---------石蜡在空气中的质量

  --------石蜡和铜环都放在水中时称得的二者质量

  --------石蜡在空气中,铜环放在水中时称得二者质量

  3、用比重瓶法测定液体和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小颗粒的密度

  ①测液体的密度

  。

  --------空比重瓶的质量

  ---------盛满待测液体时比重瓶的质量

  ---------盛满与待测液体同温度的纯水的比重瓶的质量

  .固体颗粒的密度为。

  ----------待测细小固体的质量

  ---------盛满水后比重瓶及水的质量

  ---------比重瓶、水及待测固体的总质量

  三、实验用具:TW—05型物理天平、纯水、吸水纸、细绳、塑料杯、比重瓶

  待测物体:铜环和盐水、石蜡

  四、实验步骤:

  调整天平

  ⑴调水平 旋转底脚螺丝,使水平仪的气泡位于中心。

  ⑵调空载平衡 空载时,调节横梁两端的调节螺母,启动制动旋钮,使天平横梁抬起后,天平指针指中间或摆动格数相等。

  用流体静力称衡法测量铜环和盐水的密度

  ⑴先把物体用细线挂在天平左边的秤钩上,用天平称出铜环在空气中质量。

  ⑵然后在左边的托盘上放上盛有纯水的塑料杯。将铜环放入纯水中,称得铜环在水中的质量。

  ⑶将塑料杯中的水倒掉,换上盐水重复上一步,称出铜环在盐水中的质量。

  ⑷将测得数据代入公式计算。

  测石蜡的密度

  测量石蜡单独在空气中的质量,石蜡和铜环全部浸入水中对应的质量,石蜡吊入空中,铜环浸入水中时的质量。代入公式计算。

  4、用比重瓶法测定盐水和不溶于液体的细小铅条的密度

  ⑴测空比重瓶的质量。

  ⑵测盛满与待测盐水同温度的纯水的比重瓶的质量。

  ⑶测盛满盐水时比重瓶的质量。

  ⑷测待测细小铅条的质量。

  ⑸测比重瓶、水及待测固体的总质量。

  5、记录水温、湿度及大气压强。

  五、数据及数据处理:

  (一)用流体静力称衡法测定铜环、盐水和石蜡的密度

  水温 水的密度 湿度

  大气压强

  136.32 120.55 119.76 49.24 118.74 170.25

  铜块密度

  盐水密度

  石蜡密度

  (二)用比重瓶法测密度

  测定盐水的密度

  水温 水的密度 湿度

  大气压强

  26.55 74.57 76.27 0.05

  待测盐水的密度

  测定细小铅条的密度

  水温 水的密度 湿度

  大气压强

  32.36 74.57 104.20 0.05

  待测铅条的密度

  六、总结:

  通过实验掌握了用流体静力称衡法测定固体、液体密度的方法。

  掌握了物理天平的使用方法和操作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掌握了采用比重瓶测密度的方法。但让液流沿着瓶壁慢慢地流进瓶中,避免在瓶壁产生气泡较难。

  通过处理数据,进一步熟悉了有效数字、不确定度等基本物理概念,并掌握了其计算方法。

物理实验报告范文 篇28

  一、 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 时间:年月日

  探究预备:

  1. 不一样, 质量大的水时间长

  2. 不相同, 物质种类不同

  探究目的:探究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不同. 培养实验能力.

  提出问题: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温度吸收的热量相同吗

  猜想与假设:不同

  探究方案与实验设计:

  1. 相同质量的水和食用油, 使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 比较它们吸收热量的多少.

  2. 设计表格, 多次实验, 记录数据.

  3. 整理器材, 进行数据分析.

  实验器材: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烧杯、温度计、水、食用油

  资料或数据的收集

  分析和论证: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 升高相同的温度, 吸收的热量不同. 评估与交流:

  1. 水的比热容较大, 降低相同的温度, 放出较多的热量, 白天把水放出去, 土地吸收相同热量, 比热容小升高温度较快.

  2. 新疆地区沙石比较多, 比热容小, 吸收(放出)相同热量, 升高(降低)的温度较多, 温差比较大.

  二、 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时间:年月日

  探究预备:

  1. 串联:用电器顺次连接在电路中的电路

  并联:用电器并列连接在电路中的电路

  2. 串联:用电器顺次连接

  并联:用电器并列连接

  探究目的:学生正确连接串、并联电路, 明确开关作用.

  提出问题:在串、并联电路中, 开关的作用相同吗

  猜想与假设:开关的作用不同

  探究方案与实验设计:

  1. 设计串、并联电路图, 按照电路图连接实物图

  2. 观察开关控制两灯泡亮暗程度

  3. 改变开关位置, 观察控制情况.

  实验器材:小灯泡、电源、开关、导线

  资料或数据收集:

  1. 串联电路中, 开关无论放在哪一个位置, 都能控制小灯泡

  2. 并联电路中, 干路开关控制整个电路, 支路开关只能控制所在支路的灯泡.

  分析和论证:串联电路开关控制整个电路. 并联电路干路开关控制整个电路,支路开关控制所在支路.

  评估与交流:

  1. 拆除法:观察用电器是否相互影响;判断电流路径

  2.图1:串联 图2:并联

  四、练习使用电流表

  时间:年月日

  探究预备:

  1. 测量流过用电器的电流大小, 符号:

  2. 不允许把电流表直接接在电源两端, 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 电流从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

  探究目的:会正确使用电流表,会使用电流表测量电流

  提出问题:使用电流表应注意哪些问题

  猜想与假设: 不允许把电流表直接接在电源两端, 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 电流从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

  探究方案与实验设计:

  1. 画出电路图, 标出电流表正、负接线柱

  2. 按图连接实物

  3. 更换不同规格小灯泡多次测量

  4. 整理器材.

  实验器材:电源、开关、小灯泡、电流表、导线

  资料或数据的收集:

  分析和论证:

  1. 连接方法:①串联在电路中②电流从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

  2. 电流表读数:认清量程、分度值.

  评估与交流

  :

  1. 明确量程,分度值

  2. 测量通过L2的电流

  3. 选择0-3A量程, 读数为1.6A

  五、探究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的关系

  时间:年月日

  探究预备:

  1. 用电流表测量

  2. 分别把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

  探究目的:探究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的关系

  提出问题: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有什么关系呢

  猜想与假设:处处相等

  探究方案与实验设计:

  1. 设计电路图, 连接实物

  2. 设计表格, 记录数据

  3. 换用不同规格小灯泡,重复以上操作

  实验器材:电源、小灯泡、开关、导线

  资料或数据的收集

  分析和论证: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

  评估与交流:

  1. 处处相等

  2. 注意电流表量程选择, 正确连接, 多次实验, 得到普遍规律.

  六、探究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与各支路电流的关系 时间:年月日

  探究预备:

  1. 用电流表测量

  2. 电流表分别串联在干路、支路上

  探究目的:探究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与各支路电流的关系

  提出问题: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与各支路电流有何关系

  猜想与假设: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探究方案与实验设计

  1. 设计实验电路图, 连接实物

  2. 闭合开关, 进行测量

  3. 设计表格, 记录数据

  4. 换用不同规格小灯泡,多次实验

  5. 整理器材, 分析数据

  实验器材:电源、小灯泡、导线、开关、电流表

  资料或数据的收集:

  分析和论证:在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评估与交流:

  1. A1测干路电流,A2测通过L2、L3的总电流,A3测通过L3电流

物理实验报告范文 篇29

  一、实验原理

  仪器下部是由半透明的材料制成的炭火造型,由于不同厚度的炭火造型各位置透光不同,在其下部的灯光照明下,较薄的地方显得火红,较厚的地方显得暗淡。火苗的形成:为了使火苗从炭火堆中窜出,在炭火模型的后面放置一面反射镜,上面刻有火苗状的透光镜,炭火模型与其镜中的像形成对称结构,中间形成一条透光缝,在缝的下部形成一根横轴,轴的四周镶满不同反射方向的小反光片,光源的光照射到反光片上,光源的光照到反光片上,随着轴的转动,光被随机的反射出来,让我们看到了火苗的存在。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