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9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工作范文 > 报告范文

报告范文

消费的调查报告(通用15篇)

2024-10-08 11:58:40报告范文打印
消费的调查报告(通用15篇) 日前,联盟中国发布了保健品消费行为调查活动的分析报告。通过报告对保健品行业的消费领域、消费群体、消费需求等消费者行为特征数据的发布,体现出保健品行业未来发展将呈现消费者群体多元化、保健品销售模式专营化、宣传模式推陈出新以....

  在智能家居产品的选择倾向上,接近半数的`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互联网企业推出的智能产品。其次才是传统制造商推出的智能产品。互联网公司擅长大数据分析和云端技术,有完善的线上服务和电商渠道,丰富的内容资源等优势,易于在线上做出爆品。传统厂商中的先行者则加速智能化的转型,尤其是智能家电产品主动积极地参与市场,利用自身巨大的品牌影响力,强势的渠道资源,以推行自己的标准和平台,与多方参与者合作的方式,形成以自己为中心的生态。可见在智能家居领域,新老企业互相博弈。

  智能产品买回家之后,消费者到底有没有真正使用呢?调查数据并不乐观,近三成消费者选择了偶尔使用,各有22%的消费者选择了每天一次和每天多次。而每周一次和每周多次均在百分之十几。虽然智能产品品类丰富,使用频次各不相同,但是整体来说是频次不高。

  那么在家里,消费者更希望在哪一空间实现智能化呢?数据显示,客厅以34.6%的高占比遥遥领先,几乎比占据第二梯队的厨房与卧室翻了一倍。几乎有14%的消费者希望能实现全屋智能。从数据中不难发现,客厅和厨房是家庭中家用电器最多的地方,也是消费者在室内活动最频繁的地方。

  对于智能化的全屋升级,消费者也显示了一贯的理性。49%的人不会盲目升级。可见,离全屋智能,行业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不仅仅是产品线的完整,更重要的是消费者生活习惯的养成。

  就现阶段而言,远程控制成为消费者最需要智能家居产品实现的功能。但我们也不能忽视智能家居产品在自主学习和互联社区、互联工厂领域的潜力。Nest的出现指明了一个新的方向,智能家居的涵义已经超越自动化,体现在家居产品可以通过对置身环境的感知作相应的自控调整,减少人工操作和进行优化决策的过程。未来智能家居产品还会深度融合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技术,形成万物互联的状态,所有应用场景都可以无缝接合。

  在智能家居产品中,智能照明可以说是入门级的产品。不少消费者选购了智能灯泡来代替传统灯具。因此落到一个非常具体的问题,你家有多少灯/灯泡? 超过75%的消费者家中的灯或灯泡数量在5-30个,30个以上的超过22%。作为智能控制的末端,开发者应在控制数量的上限和连接协议上做好准备,为最终的集成控制打基础。

  相信随着巨头加速布局,市场参与者的不断增加,智能家居产品的渗透放量会不断加速,消费者对智能化的认知也会不断提高,更愿意接受和使用智能家居产品。

消费的调查报告 篇9

  【内容摘要】

  我们大学生作为社会特殊的消费群体,我们的消费观念的塑造和培养更为直接地影响我们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进而对我们一生产生重要的影响。同时,我们大学生的消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同时,大学生具有很大的潜在消费水平,大学生是四年后走向社会并引领社会进步的主力军,在大学里,如果能抓住大学生这个潜在市场,做到先入为主,必将对于企业将来的消费群体起很大作用。因此,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生活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就成为我们共同关注的课题。

  【关键词】

  大学生﹑消费﹑方法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消费水平也会相应提高。社会上存在这样的说法“大学生是最有钱的人”,这反映出了我们大学生较高消费水平与盲目性。我们对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得到了如下的情况:

  一、大学生消费状况

  (一)衣食住行方面

  吃饭穿衣是每个人的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大学生也不例外,在吃饭穿衣方面花钱最多。调查和数据结果显示,当前大学生的消费构成主要集中在基本生活费(衣、食、住、行),学习消费(学费、书籍杂费、考证费、电脑等),休闲娱乐消费(休闲、健身、旅游、娱乐等)以及人际交往消费(人情往来、恋爱)等四大方面。大学生的消费内容主要集中在食物支出和衣物支出两大方面,其中食物支出占41%,衣物支出占13.3%。其他方面,休闲娱乐占10.7%,与学习相关的各方面支出占10.6%,人际交往占24.4%。大学生们走出校园食堂到外面聚餐的费用也在与日俱增,麦当劳、肯德基以及一些价格不菲的特色小吃已成为当前大学生尤其是校园情侣们经常光顾的地方。根据结果分析,作为大学生,作为即将步入社会的成年人,他们更加注重自己的外在形象。在这方面,女生的消费水平要高于男生,在被调查的女生中,近三成拥有价格在300元以上的品牌服装。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换一款流行的手机,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不惜牺牲其他必要开支。有些同学为了一件名牌衣服、名牌鞋帽,甚至向别人借钱以满足欲望。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受虚荣心的驱使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消费呈现多层次化。月消费达到1000元以上的占70.3%,低于800元的占10.7%,19%的学生月消费在800-1000元之间。

  (二)恋爱方面

  据调查结果显示:七成的大学生每月的恋爱消费超过200元,其中月均300元以上的有55%,超过18%的大学生月均花费400元以上。走访中,大部分大学生表示,平时吃饭、看电影、K歌,已经花销不少了,如果遇上男、女友生日,或者2月14日情人节,或者七夕,甚至11月11日光混节,买礼物,买玫瑰花,送巧克力,那花销就更多了。对此,不少大学生感叹,“谈钱伤感情,谈感情更伤钱啊!”。对于恋爱费用的来源,有的是由“家里特别提供”的,有的是来自“勤工俭学”,更多的是从“生活费中支付”的。

  (三)在社会交际方面

  进入大学后,我们的交际范围广了,需要聚会聚餐的情况非常多。同学过生日、考试得高分、当了学生干部、入了党、评上奖学金、比赛获奖等都要请客,要不人家会说你不够交情、不上路人情消费因为其形式多样和不确定性而相对难以统计。据统计结果显示,近六成大学生在各种形式的聚会聚餐中每年要花费500元左右,近三成的大学生这类花费在800元左右,更有极少数人每年要花费上千元甚至数千元。

  (四)电子产品

  调查显示,100名受访大学生均拥有电脑、手机,其中75%的大学生拥有的电脑在4000元以上,80%的大学生表示用过两部以上手机,电子消费也逐渐成为大学生消费中的“普及品”。

  在调查中,55%的大学生表示,自己的通讯费在50元以上,18%的大学生月均通讯费超过150元。手机聊天、发短信、上网等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此外,利用手机订票、团购、缴费,也渐渐成为大学生群体中较为流行的做法。

  另外,25%的大学生除电脑、手机外,还拥有数码相机。不少学生表示,就电脑、手机、数码相机这“三件套”而言,保守估计就要花掉6000元;有的购置费用甚至达到15000-20000元。

  (五)经济来源方面

  学生是消费者,而大多学生要靠父母。相关数据显示:目前,91.7%的大学生还是把家庭供给作为最主要的经济来源。尽管大学生消费已经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但调查结果显示,目前91.7%的大学生还是把家庭供给作为最主要的经济来源。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这一群体在经济消费水平、消费构成上存在着巨大差距和差别,其中年消费最高的达到20000元,而年消费最低的只有15000元。这其中有91.7%的大学生把家庭供给作为最主要的经济来源。据分析有63%倾向于冲动型消费,女生在这方面的比例远远高于平均水平,有30%多认为自己属于精打细算型消费,9.9%认为自己属于今朝有酒今朝醉型消费,而大部分(55%)的大学生则说不清自己到底属于哪种类型的消费者。

  二、大学生不理性消费的原因分析

  (一)消费的盲目性,消费观念复杂,感性消费占优势。在大学里,有些学生为了追随大流,不管家庭情况如何,花大量的金钱买化妆品,买名牌衣服,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就买下来,看到别人拥有,自己却没有,就去购买,没有顾及自己的生活费是否充足。这些消费心理,则是影响了他们。

  (二)重物质消费轻精神。如今,在生活中,很多人一直充满购买物质的欲望,为了生活的更好,只是一味追求物质,购买大量的生活用品,享受高消费的娱乐。在这些过程中,他们忽略了对精神的追求。其实,精神十分重要,我们要注意精神的修养。

  (三)消费的模仿趋向。大学生对潮流的追求,正因为他们是新新的一代,是有知识,有文化的一代,他们就会认为自己就比其他人不一样,就想在穿着等方面去超越,自然而然地,就开始模仿。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