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日常生活劳动实践报告(通用3篇)
暑期一个人在福州,要生活,要开销。没金钱做支撑是没办法的,而金钱的来源只能靠职业。自己也二十出头了,虽然还是学生,但在社会上总不能也让父母寄生活费吧!为此,在校园周刊实习两个星期后,我便到利众找了一份兼职工作。利众公司的成立已有十几年的历史,已具有一定的规模,公司的管理也颇有规范,公司倡导以平价的理念和最好的服务去推翻眼镜行业的“暴力”行为。公司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它文化中的纪律。所有员工上班必须穿工作服,上下班都得打卡,不迟到、不早退,上班时手机必须调成振动状态,不得做与工作无关的事,就连请假制度也规定的很明确,如果被抓住做违规的事,严重的话要扣工资的百分之几。每天早上上班之前店长或主管都会聚集所有员工开早会,向大家问好,总结过去工作并制定接下来的目标,最后还要喊一声“树立眼镜行业新典范”的口号让人觉得做好带头大哥的作用一样,更让人觉得一种责任在身,从而振奋员工精神和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可能刚开始你就会感到浓厚的企业文化气息,浓厚得让人窒息,无法适从,整天都得守着规矩工作,但时间久了你就会不大注意,并受它影响。
在学校里也许有老师会分配今天做什么,明天做什么,但在实习和工作的日子里就不一定有人会告诉你这些,你必须自觉地去做、去领悟,而且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到最好,一件工作的效率就会得到别人不同的评价。很多时候别人能为你做的只是给你提供个平台,你要在上面做什么都可以,只要不违规。而做为大学生的我们应强调精英意识,做事要有计划、有目的才不会盲目。在校园周刊和利众最大的收获在于体验它们各自独特的企业文化。校园周刊那种“休闲与学习结合的学习型团队”和利众“创造顾客、贴近顾客、服务顾客、感动顾客”的经营思想使我深深认识到企业管理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种文化。在此期间也发现了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
第一,自己的理财意识不够高,在学校各种开销都比较可以预算,比较稳定,但一走上社会各种想不到的消费就让自己没了方向,不能很好地处理,计划也没了,经常会超出预算范围,暑期挣来的工资还不够自己消费。
第二,自己身兼两职,隶属两个部门,有时不能很好地区分工作的主次轻重,工作效率不高。
第三,缺乏良好的协调技能。面对一些无理或故意叼蛮的顾客,不能很好地做出协调,而只能请师姐们出马。
第四,未能积极与公司高层沟通,在校园周刊那么久了也没能跟老总说过几句话,自己的观点和思想只和主编说。在利众就稍好一点点,但还是不够,特别是自己学管理的却和主管交流的较少。
除了收获和看到自身的不足外,也凭借学过的理论知识,发现了它们之间存在一些不足:
第一,校园周刊虽然说成立不久,但应有自己的一套规章制度规范员工行为,这样才能让各项工作有序地运行,员工也才能做到自觉、自率、自新。对于刚成立的企业更应如此,许多蓝血企业之所以能不断发展壮大,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正是因为有良好的纪律做支撑。
第二,我觉得做为一位领导人在决策前应多与员工沟通、交流、讨论,再跟自己的想法对比,然后才做结论,这样员工也会觉得自己受尊重,比较容易接受,做领导的也能得到自己最想要的结果。所以,老板应与员工进行多一些的交流,多听员工的意见,综合员工意见后,再进行决策。这样可以节约时间成本。
第三,校园周刊对人力资源的运用还需完善。它在每个学校都建立工作站,里面的都是学生,他们帮助校园周刊完成正常工作,校园周刊也相应给予他们一些报酬,如提供实践、实习和兼职的机会,这些校园周刊也做了相关的努力,但没有造成一个势头,把意思很好地传达,造成很多学生以为是白白跟校园周刊办事,然后就会不想做,从而丧失良好的人力资源。
我觉得校园周刊虽然可以锻炼到人,需把实质的东西清晰带给别人,在叫学生做事时应尽量让学生看到他能给他们带来些什么好处,而且是明显的,让他觉得是在卖人情给他,这样才真正达到目的。不然就像做好事反被别人责备。
第四,做为那么大的眼镜超市,每次顾客来焊接眼镜都要让他们等上几天,觉得麻烦,还要10元的焊接费。为了让顾客感到服务的全方位,我觉得利众应有个自己的焊接工。
第五,在交接班时,利众会出现有一个小时的时间工作人员太多的现象。人员多时就会聚集在一起聊天或者做一些做其他一些事,会觉得很没纪律性,给顾客看到了更不是很好的形象。
第六,人力资源战略似乎不符现代管理理念。利众每年都会招聘大量员工,开一个培训课,与此同时每年都会有大量的人员流失。我深信留住一个老员工的成本要比招聘一个新员工的成本低的多。企业应想办法留住人才,而不是不断补充人员。再一个就是在利众上班都是一天站到晚的,特别是低级正式员工,一天要站十三个半小时,这是非常累的,这样就难免出现工作心不在焉、抱怨甚至偷懒的现象,效率当然不会高。我觉得在顾客较少时应给员工一点休息的时间或者在柜台上班时可以坐着。
这些只是我看到的表面现象,是我个人的观点,也许它们事实并非这样或有着自己的道理,可能他们的做法对于他们是有利的,如有不对的地方愿意道歉。
总结暑期的实践生活,不管是正面,还是负面的感受,对自身都是极大的收获。整个暑期过的也相当充实,玩的玩到了,学的也学到了,时间都被安排的相当紧凑,每天都奔波与实习与工作之中,在实习和工作之余自己也没忘记学习,每天下班后回到日租房还要看一些课外书和背英语单词,以补充肚里的墨水和准备下学期的英语四级,另外还要为下学期的(心林)做策划,虽然累了点,但却养成了“工作+学习”的习惯,每天一个半小时的骑自行车上下班也让自己的身体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在磨练自己的同时让自己对企业和社会认识的更多,从而不会以单纯的想法去理解和认识社会,可以说我的暑期生活过的是很有意义的。
学生日常生活劳动实践报告 篇3
一、指导思想
以贯彻《职业教育法》、《就业促进法》为主线,紧紧围绕全省劳动保障中心工作,以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评价为重点,加强管理,完善制度,强化体制、机制创新,大力推进全省技工院校“一体化”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在扩大职业技能鉴定范围的同时切实加强鉴定质量管理,有力促进全省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快速发展。
二、规划目标
(一)全省技工院校教研工作。以加快培养专业化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质技能劳动者为目的,深入研究技工院校教学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推动教研成果转化,进一步提升全省技工院校整体教学水平。
1.加强职业培训教材建设。一是积极参与并承担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实施的技工学校精品教材、高技能人才培训教材、农民工培训教材和师资培训教材“四项教材建设工程”编审工作,争取四类教材各开发10本,使用率达95%以上;二是组织编写贯彻先进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及教研成果的技师教材5本,争取使用率达90%以上;三是继续组织编写适合我省实际的农民工培训教材10本,形成农民工培训系列配套教材,切实提高农民工培训质量,推动我省劳务输出由体能型向技能型转变。
2.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大力推进教学改革。每年聘请全国知名专家为教师传授“新知识、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拓宽教师视野,丰富教师阅历,提高教师素质,通过培训使全省一体化教师比例达50%以上。
3.坚持校企合作方向,促进校企合作向纵深发展。在认真总结推广校企合作经验和有效的合作模式的同时,不断探索校企合作的新方式,使校企合作成为技工院校培养实用型高技能人才的突出特色。
4.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每两年组织开展一次技工学校理论及实习教学检查,促进教学管理规范化、信息化、科学化,职业技能鉴定《劳动职业鉴定》。定期组织开展文化课及专业基础课统考,促进教学水平提高。定期组织学科带头人、“三好学生”及优秀教研成果评选等活动,激发教师教学及学生学习积极性。
(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以高技能人才和农民工职业技能鉴定为重点,进一步创新符合我省实际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机制,加大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实施力度,到20__年使全省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25%以上,其中技师、高级技师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5%以上,带动中级、初级技能劳动者队伍梯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