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研究报告范文(精选24篇)
(二)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研究》总课题的指导下开展研究,以行动研究法为主,以调查法、经验总结法、文献法等为辅。
⒈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把教育教学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研究,尤其注重实践者也要成为研究者,研究的结果要及时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的研究方法。在这里,课题组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让他们成为本课题组研究的实践者,同时也成为本课题研究的研究者。在实践中研究中,不断反思和总结,把研究的结果及时运用于实践。
⒉调查法
调查法主要是通过调查,深入课堂弄清当前课堂教学现状,从中发现问题。为解决问题,为探索和改进当前课堂教学现状提供相关依据,以便有针对性地研究。以期达到最佳研究实效。
⒊经验总结法
经验总结法主要是通过对本课题研究过程中较有效的学校的研究工作进行及时的总结提炼,形成成果在学校推广应用,促进本课题研究的进一步深化研究。
⒋文献法
文献法就是收集有关文献资料作为课题研究的理论指导实施材料。
五、本课题的研究基础和条件保证
本课题实验者都是一线教师,大部分都是学校的骨干教师,有一定的小学语文教育科研经验。为了使该课题顺利实施,取得实效,有如下条件保证:
⒈教育专家的引领,我们将聘请特级教师王文丽为研究顾问,为课题研究提供智力支持。
⒉课题组在区教科培的指导下,对课题进行科学管理,采用竞争机制,调动实验教师研究的积极性。
⒊利用“名优教师”的“教育论坛”、“教育博客”及“课题组QQ群”这三个交流平台,促进研究群体智慧的交融与提升。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和措施
(一)研究步骤
根据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本课题研究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20xx年9月至20xx年11月)
成立课题组,小组成员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思考课题研究的方向,确定研究课题,制定研究方案,布置研究工作,明确分工,下达研究计划。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0xx年12月至20xx年8月)
课题组综合运用教育科研的方法,在研究过程中不断修正完善研究措施,全面开展课题研究,力求圆满完成研究任务。
第三阶段:课题总结阶段(20xx年9月20xx年3月)
课题组进行结题的相关工作,完成研究报告和相关课题成果资料的整理工作。
(二)研究措施
为确保研究工作有序有效地进行,提高研究成果的信度和效度,我们拟采取以下措施进行课题研究:
⒈成立课题领导小组
组 长:陈琼
副组长:江华 滕莹
成员:黄青春 陈玉文 胡迎春 刘晓芳
⒉加强管理,指导研究
课题组成员实行层层负责制。根据低、中、高年段研究内容的侧重设立子课题,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研究,备课组长担任子课题组长,在总课题组的领导下,实施组长负责制。
⒊加强交流,突出实效
(1)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势,通过网络研讨教研活动内容,交流实验情况。
(2)通过博客等平台建立资源库,实现网络资源共享。
(3)结合“五段式”开展研究活动,加强子课题组间的交流。
⒋提炼成果,总结推广
参研人员要强化成果总结意识和成果推广意识,对过程性研究成果认真进行总结、提炼。
小学研究报告范文 篇14
一、研究的目的
依据国家“九五”规划重点课题《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中小学校内考试理论和操作体系研究》的方案精神,我们从实际出发,确立了《小学低年级语文素质测评的实践与研究》子课题,该课题旨在探索小学低年级语文素质及其可测评的项目、评估标准、考试或考查的方法,为学校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校内学科考试改革的研究,提供参考的经验和材料。
二、研究的内容
1.根据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苏教版低年级语文新教材和《江苏省九年义务教育部分学科教学内容调整方案》(小学语文部分)的要求,分析低年级语文包含的素质因素,确定可测评的素质及项目。
2.借鉴美国教育家布卢姆的认知学习水平分类说,分册按单元编制知识要点、双向细目表及相应的书面检测样卷。
3.研究汉语拼音、识字、写字、说话、写话、朗读、背诵习惯等单项考查项目的测评标准及评估方法。
4.总结试用单项考查项目测评标准的做法和经验。
三、研究的方法
研究时间:19xx年8月——20xx年8月。
研究的方法:总体采用了行动研究法,由区教研室和区教科所合作制订课题研究方案,组织7所小学有28位教师和领导参加的研究小组,然后分解任务,用两年时间开展研究和实践活动:一年编制苏教版小学语文1-4册按单元划分的双向细目表和相应的单元测试题;一年研究单项考查的评价标准及方法,并进行实验和总结。具体方法有:
文献法:查阅有关考试方面的理论和已有经验资料,研究低年级语文素质测评标准及评估方法。
实验法:检验在单项考查中使用测评标准的效果。
经验筛选法;在试用测评标准的基础上,修改和完善素质测评标准,总结可行的检测方法。
四、研究的成果及分析
1.确定低年级语文素质可测评的项目。
根据语文学科的性质和苏教版小学语文新教材的教学特点,我们认为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重视它的“思想性”和“工具性”,更要重视它的“基础性”,即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确定小学低年级语文素质,应把汉语拼音认读、识字、写字、朗读、背诵、说话、写话和语文学习的习惯作为主要的测评项目,至于思想素质和观察、思维、想象能力只作为教学中培养和训练的要求,不列入专门测评内容。把上述可测评的语文素质,列为考试或考查的项目,有助于教师把握低年级语文教学的要求,突出训练重点,从而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打好基础。
2.编制出测评认知能力的双向细目表及相关试题。
为向学校提供进行校内考试改革的参照,课题组一线教师,结合教学实践,编制出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1-4册各单元的知识要点、双向细目表及其配套试题,朗读与背诵,说话与写话的评分标准。
编制双向细目表,我们针对小学低年级的实际,将布卢姆划分认知学习水平的六个层次,减至为五个层次,即保留除“评价”之外的前五个层次。具体表述如下:
“识记”指辨认或记忆所学的语文知识、规则和概念的能力。如:认读汉语拼音、读拼音写汉字、听写生字词、背诵课文段落、按课文填空等。
“理解”指掌握所学材料意义的能力,要求被试能用自己的话进行复述或解释某些抽象的原理法则和事实。如:解释字词、词语归类、理解句子的意思等。
“应用”指将学习过的内容用到新的和具体的'情景中去的能力。如:造句,形近字组词,写近反义词,变换句式,选词填空等。
“分析”指将材料分解成部分以了解它的组织结构,找出部分的本质属性和彼此间关系的能力。如:分析段落层次、判断段意正误、阅读回答问题等。
“综合”指组合各个部分形成一个新的整体的能力。如:排列句序组成一段通顺的话,写话、作文等。
上述五个层次的试题在整份试卷中所占的成绩比例,小学低年级可定为:识记35%、理解20%、应用20%、分析10%、综合10%,卷面分占5%。
3.总结出单项考查的评价标准及其操作办法。
要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校内考试体系,只重视认知能力的书面考试是无法实现的。就小学语文学科而言,要形成考试体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除了要研究期中期末的书面综合考试之外,还应重视教学过程中的单项考查,尤其是非书面形式的单项考查。为此,课题组教师依据确定的低年级语文素质项目,重点研究了认读汉语拼音、识字、写字、朗读、背诵、说话和学习习惯的测评标准、考查方法,其中大部分项目还进行了实证性研究,并撰写出研究报告或经验文章(附后)。这些研究报告和经验总结对学校进行单项考查,以致构建学科校内考试考查体系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
4.提高了教师对考试改革的研究能力。
参加本课题研究的大都是青年教师,他们热情高,责任心强。两年来,他们学习了有关考试改革方面的理论,认真读了《小学语文测验原理及实施方法》一书,经历了“选题——计划——实施——总结”课题研究的全过程,从中增强了科研意识,学到了科研方法,提高了研究能力。这为他们参与校内考试改革、从事考试命题研究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