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高中学生自我陈述报告(精选34篇)
正式开学的第一个星期,学生会的工作也步入正轨,各部门的例会也正式开始召开。针对上一学期的工作,我院团委学生会各部门针对本部门现存问题进行了总结与反思,完善本部门规章制度,并让全体成员填写个人评价表,使每个人都对自己的成绩进行自我鉴定,知之而改之。同时,每个部门评选两名优秀干事,于表彰大会进行表彰,树立优秀榜样,以便于今后的工作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随着新学期的开始,我院团委学生会各部门的常规工作也陆续的展开。办公室的同学们于每周举办内部培训,主要内容涉及公文写作及办公软件的使用等;外联部共拉赞助三个;学习部截至目前为止共举办九次津桥讲坛,三次为学校举办的09届新生心理健康周的讲座,五次为考研相关知识的讲座,一次为英语四六级相关内容的讲座;体育部于本周举办了“昆明理工初中津桥学院第四届3V3篮球对抗赛”,
使同学们放弃宿舍中的电脑游戏,积极的投身到室外活动中来,强健体魄,增强体质,增进彼此间的合作交流,使自己得到全面的锻炼。
目前,众所周知,云南省遭遇了60年不遇的持续高温干旱,在这个艰难的时刻,我院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的号召,带领我院共青团员们充分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的作用,为抗旱救灾做出一份贡献,从而帮助灾区群众战胜自然灾害,渡过难关。
我院开展并参与了全院总动员倡议活动、抗旱救灾网络公益活动、高新区节水创卫活动、“特殊团费一元捐”活动以及多种多样的主题班会,动员和号召广大团员青年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迅速行动起来,急切倡议我院师生们从我做起,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节水防火,积极参与各项活动,组织各系部以团支部为单位开展主题班会,让全院团员青年深刻了解抗旱工作刻不容缓的形式,营造全员关注云南的抗旱救灾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为抗旱救灾贡献出自己的微薄之力,争取早日取得抗旱救灾行动的胜利。
上学期,我院经历了历史上最大的磨难,但是我们依然坚强勇敢的走了过来。在这学期的工作中,学生会全体成员将继续保持以往不畏艰险的精神,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并将学生会优良的精神传承下去,让学生会的明天更加辉煌!
有关高中学生自我陈述报告 篇28
一、问题的提出。
初中生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学校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上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有效的帮助。思想政治教育是人最重要的素质,这已成为共识,德育工作在学校工作中也一直是首位工作,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重要原因之一是中学德育教学方法与手段陈旧,只注重“知”而不重视“行”,脱离学生实际,脱离“知行合一”的教学原则。那么如何实现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如何实现学生“知行合一”?将学生的“行”即学生日常的道德行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知”的检验,通过知与行的不断体验、实践、反思、比较帮助学生形成牢固的道德品质,是思想道德教育的最高境界。
二、研究价值。
第三次全教会指出:要“加强学校德育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践的联系,讲究实际效果,客服形式主义倾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式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切实提高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把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作为德育工作的主要载体;校内外教育相结合,切实加强实践活动。”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教师不仅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学中的各种道德因素,还要积极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道德表现和道德发展,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帮助学生建立爱心、同情心、责任心,最大程度的实现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三、核心概念界定。
1、德育,一般来说,德育是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传习一定的社会意识、
社会规范,形成受教育者一定品德的活动。具体来说,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在教育者实施传导和受教育者受教修养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将一定社会或阶级的思想政治准则和法纪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思想、政治、法纪、思想品质的活动。换句话说,德育是教育者教受教育者学习一定社会或阶级的思想政治准则和法纪道德规范,遵循其行动并予人惠泽的活动。
2、德育的实效性: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德育的实际运作对德育目标的实现程度。它既指德育的内在效果,即德育能否顺利的转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道德素质;又指德育的外在效益,即通过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促进社会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
3、学校德育,是教育者根据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和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系统的对受教育者施加一定的社会的思想道德的影响,并通过其品德内部矛盾运动,使其养成教育者所期望的品德的活动。
四、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20世纪国际德育理论名著文库,其中包括柯尔伯格的《道德教育的哲学》、约翰威尔逊的《道德教育新论》路易斯拉思斯的《价值与教学》杜威的《道德教育原理》、霍尔和戴维斯的《道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以及彼得斯的《道德发展与道德教育》国内德育研究理论文库包括冯增俊的《当代学校道德教育》、戚万学的《冲突与整合———20世纪西方道德教育原理》、袁桂林的《当代西方道德教育理论》 。钟启泉、黄志成的《西方德育原理》郭本禹的《道德认知与道德发展教育———科尔伯格的理论与实践》
五、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重点、难点,研究创新点。
(一)中学德育目标包括思想、政治、道德品质、个性心理素质和能力等方面。
1、纵向目标:
初中一年级: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和基本行为习惯的继续养成教育。
初中二年级:学生责任意识和责任习惯的养成教育。
初中三年级:是学生理想、信念、社会责任感的养成教育。
2、横向目标:
(1)思想政治方基本要求: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关心家乡建设;有民族自豪感、自尊心。懂得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常识;初步具有惜时守信、重视质量、讲求效益、优质服务等与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相适应的思想观念。有基本的民主与法制的观念,知法、守法。立志为实现四化,振兴中华而学习,正确对待升学和就业初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相信科学、反对封建迷信和陈陋习俗。
(2)道德行为方面的基本要求:尊重,关心他人,爱护、帮助他人。热爱班级和学校集体,爱护集体荣誉。积极参加劳动,初步养成劳动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养成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良好品质。
(3)个性心理素质和能力方面的基本要求养成诚实正直、积极向上、自尊自强的品质。具有初步的分辩是非等能力。
(二)研究内容:
初中一年级
1、道德教育
(1)社会公德教育
①注重仪表,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做到身体清洁、衣服整洁,服装发式要合乎中学生的身份,美观大方,行为端正。
②要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讲究文明礼貌,尊敬师长,关爱他人。
③尊重和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爱惜自己的名誉,进而维护民族和国家的尊严,懂得人格和国格的关系。
(2)环境道德教育
了解人与土地、人与水、人与植物、人与动物、人与荒漠的五个方面的关系,进而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激发学生热爱自然、善待自然的情感,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3)家庭美德教育
①理解父母、体谅父母、关心父母,学会与父母沟通。
②知道作为家庭的'一员,要有家庭责任感。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不乱花钱,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
③善于与亲戚、邻里交往,亲戚之间要常来往,遇到人家有事情要主动帮忙。家庭中长幼有序,互相关心,互相宽容,用行动去珍爱家庭,营造和乐融融的家庭气氛。
2、法纪教育
(1)法制教育进行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法律常识教育,学习和掌握《国旗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等内容。
(2)纪律教育
学习和掌握《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校规、校纪等,并能够落实到行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