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9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工作范文 > 工作计划范文

工作计划范文

2024年第二学期德育工作计划(精选26篇)

2024-10-02 12:48:00工作计划范文打印
2024年第二学期德育工作计划(精选26篇) 一、加强对班主任的培训和管理,提高班主任工作能力,加强思想作风和业务素质建设1、要求班主任加强理论学习,通过阅读《班主任之友》、《德育报》、《班主任工作漫谈》等专业的杂志、报刊、书籍等,丰富理论知识,提高业务水平;2、加强....

  发挥区域性教研与校本教研各自的优势,以新课程实施为中心,用交流、研讨,培训、第一范文网页等多种形式,充实和丰富教研活动的内容,提高教研活动的质量。尤其要把更多注意力投放到对新课程的内容的研究上,提高对新教材的驾驭能力。

  (3)网上教研能积极参与,及时回复。

  2、加强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

  (1)突出班级建设,营造良好学风班风,深化班容班貌评比,探索创建“温馨教室”工作。

  (2)开展“行为规范教育月”活动。把开学的第一个月作为行为规范教育的重点教育月,组织全体学生认真学习《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车陂小学日常行为规范三字歌》,让学生知道什么能为,什么不能为,使每个学生心中有规范,行为有准则。

  学校安全小组重点抓好日常安全教育,分别组织学生以班级,或年级组为单位观看安全教育专题片,安全教育图册。

  通过集会及课题教育学生“远离危险,珍爱生命”的教育。包括:学生课间活动安全、交通安全、用电、防火、郊游等安全教育。

  学校卫生组要对季节性防疾病(甲流),加强好宣传教育和落实晨检制度,总务落实定期安排消毒工作。

  3、突出班级建设,营造良好学风班风,深化班容班貌评比,探索创建“温馨教室”工作。

  具体措施是:

  (1)认真备好思想品德课,上好每一节课,并结合本班学生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2)积极开展班级主题会,让学生充分讨论、发言,解决实际情况;

  (3)充分发挥学习园地、宣传栏、广播、班会、队会等阵地进行宣传教育;

  (4)科组注意上课的质量和效果,随时听课、讨论、分析,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5)强化学校的文明班的评比,使它成为日常行为习惯养成的有力武器。

  (6)开展日常行为规范为中心形成良好的校风、班风、学风教育,使学生争做在校是个好学生,在家是个好孩子。

  (7)开展德育“学、知、行”活动,深化学科德育渗透作用。

  在教学中坚持“授知”与“教育”有机结合。语文科要坚持“文道统一”,思想品德课处理好“晓理”与“导行”的关系,要弄懂良好的思想品德养成的规律,数学、英语、音乐、自然、体育等学科,要注意在传授知识时培养学生刻苦钻研等良好品质,使每一学科都渗透思想品德的教育,使学生通过“学”到“知”最后到“行”付诸实践,形成一系列的有成效的思想教育活动的过程。

  3、参加各科区教研活动。

  4、抓常规教育,进行各项常规值日评比,加强学风、班风建设。

  5、结对子集备。

  3月份:

  1、出台本学年“艺术节”方案,利用升旗仪式进行开幕式,宣传方案。

  2、植树节——组织学生、家长参加植树活动。

  3、温馨教室评比启动仪式——我和好习惯有个约定。

  4、定好“我的一节优质课”。

  5、科组理论学习。

  7、召开学生座谈会,了解教育教学情况。

  8、“向雷锋同志学习”纪念日——少先队组织开展“弘扬雷锋精神,做新时期好少年”活动。

  9、召开家长会议。

  10、邀请教研室张伟春主任到学校讲座。

  11、学生春游。

  4月份:

  1、教学常规检查(包括学生、家长座谈会)

  2、邀请区曾立君老师到学校听语文课指导。

  3、严格晨检和每日报告制度,预防甲流、手足口病及其他春季传染病。

  4、精心备课、上课。

  5、认真上好我的一节优质课。

  6、开展消防安全检查,疏散演练。

  7、进行世界水日、世界气象日宣传活动。

  8、班容班貌评比,温馨教室创建

  5月份:

  1、教研组活动,参加网上教研。结对子集备。

  2、教学常规检查

  3、加强游泳安全教育。

  4、第十一期《大榕树》报征稿

  5、预防甲型h1Hn1流感。

  6、5月31日艺术节闭幕式,庆六一文艺汇演活动暨家长开放日活动。

  6月份:

  1、教研组总结、撰写教学论文。

  2、结合6月5日世界地球日开展环境教育宣传活动

  3、组织本学期第二次教学常规工作大检查

  4、自行组织思品学期考查(随堂进行)

  5、署假安全教育。

2024年第二学期德育工作计划 篇19

  围绕学校学年工作要求,对照上学期的工作,明确各年级德育工作重点,要特别重视学生的行为规范培养,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的“要成才,先成人”的德育工作。加强德育常规管理,落实各项管理制度,重小事、重细节、重管理、重过程,细化班级管理,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校风、班风和学风。

  一、教书育人,树立德育的领先地位。

  德育教育必须放在学校各项工作的第一位。进一步完善以学校德育领导小组负责,政教处、团支部、年级组为主要职能部门,以班主任、大队部为主体的德育管理网络。

  构建在“年级组核心”主导下的“班主任核心”团队。从“新世纪中学学生一日行为规范”入手,任课老师要认真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做好预备铃、眼保健操、广播操、课间文明休息、自习等常规工作的管理。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离开了任何一个方面的支持,都将会前功尽弃。

  二、率先垂范,建设德育骨干队伍。

  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加大培训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的育德基本功和育德能力,建设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爱心乐管理的,以班主任为核心的德育骨干队伍。

  德育小组会议重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找到对策和纠正的办法;班主任会议要坚持学习(培训)和案例分析交流相结合,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避免用智育的方式进行德育,一定要改变重智育轻德育的思想。

  强化年级组组长、班主任、团队工作考核,突出班主任的核心作用。按照年级组长、班主任职责、评价手册中的要求来衡量班主任对年级、班级的管理的实效。完善班主任工作日常考评机制,充分酝酿、讨论考核细则,积极探索创建优秀班集体的有效途径。

  三、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建立校本德育课程体系。

  改进德育课程的内容,从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贴近学生出发,丰富德育课程教材,在班会课,社团课的师生交流中,进一步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教育,以及民主法制教育,让学生走进自然,走进社会,走进人生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基础课程目标(包括拓展课、探究课)要为学生成长服务,德育目标要列入教学目标,教学要落实德育渗透,特别是语文、社会、思品、综合实践活动课等人文学科中,教师充分挖掘蕴含其中的德育因素,使德育教育真正走进课堂。

  学校将制定德育课程实施方案,在学校课程体系的框架下,加强德育课程的目标、计划、内容、措施、途径、评价等方面管理。

  四、拓宽途径,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结合国庆70周年等重要节庆活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为核心,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民主法制等专题教育。开展“歌颂我的祖国”、“争做新世纪好少年”等主题教育活动,开展传承民族节日(“三八”感恩节、清明节、端午节)的文化教育,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培育学生核心素养。

  提升主题教育课(活动)实效性。各年级每学期结合年级学生的特点与问题,开展1—2次年级主题教育活动(课),班级每周的(校)班会课要有针对性。学校组织班主任每学期开一节主题教育课,互相学习交流。

  结合学校的学科主题活动:母语、英语、数学、科技、艺术、体育等,注重德育实践,增加校内实践活动,对能够反映社会伦理、政治制度等热点问题开展征文、演讲、辩论等活动,提高学生独立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自律精神。

  年级组、大队部密切配合,统筹协调好市、区、街道的实践(竞赛)活动,鼓励学生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参加公益活动、志愿者、科技竞赛等,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健康咨询,定期举行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特别要注意有针对性的个体心理疏导,积累个案资料,提高心理辅导质量。

  五、家校共建,发挥“三位一体”育德作用。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