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9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工作范文 > 工作计划范文

工作计划范文

关于一年级教学计划合集(通用30篇)

2024-06-24 03:46:21工作计划范文打印
关于一年级教学计划合集(通用30篇) 一、指导思想以学校工作计划为指导思想,全面贯彻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精神,不断改革课堂教学,探索科学有效的教学形式。针对学生英语基础差、底子薄的情况,计划在高一英语教学中,本着低起点、严要求的原则,逐步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

  二、重点、难点分析

  1、人口增长模式的时空差异

  2、人口迁移的形式和原因

  3、人口的发展如何与环境的承载力相适应

  三、问题研究: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

  1、收集、阅读资料,了解农民工现状

  2、分析农民工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作用和存在的问题

  3、探讨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对策和途径

  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

  一、教学目的

  1、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原因

  2、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

  3、联系城市地域结构的有关理论,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4、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重点、难点分析

  1、城市的形态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城市内部的特点及其形成过程

  3、不同规模城市的服务功能的差异

  4、城市化所要经历的过程及每个过程的特点

  5、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三、问题研究:从市中心到市区,你选择住在哪里

  1、收集、阅读资料,了解人们选择不同住房位置的情况

  2、分析人们选择住房位置的主要因素

  3、提出你选择住房位置的基本思路,选择恰当位置的住房

  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

  一、教学目的:

  1、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2、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重点、难点分析

  1、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

  2、农业地域的形成过程

  3、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的特点

  4、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的特点

  三、问题研究:家乡的农业园区是什么样

  1、分析资料,了解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等现代农业理念。收集当地的气温、降水、日照等基本数据,了解适宜在当地生长的农作物品种

  2、为家乡的农业园区选择适宜的农业种类

  3、根据所给的地图,描述出农业示范区的蓝图

  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

  一、教学目的:

  1、分析工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2、举例说明工业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二、重点、难点分析

  1、工业的区位因素

  2、工业地域的形成过程

  3、传统工业区和新兴工业区的形成和发展

  三、问题研究:煤城焦作出路何在

  1、收集、阅读资料,了解焦作市概况

  2、分析焦作市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潜在的优势

  3、探讨对策,寻求解决焦作市城市转型的途径

  第五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一、教学目的:

  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二、重点、难点分析

  1、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2、交通布局的影响因素

  三、问题研究:北京的自行车是多了还是少了

  1、收集、阅读资料,了解北京及其他城市的自行车现状

  2、分析北京市交通拥堵是否与自行车有关

  3、发表意见,探究北京自行车的发展方向

  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一、教学目的

  1、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2、根据有关资料,归纳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3、联系“21世纪议程”,概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举例说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4、领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认识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个人应具备的态度和责任

  二、重点、难点分析

  1、人地思想关系的演变

  2、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及其空间分布特点

  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三、问题研究:绿色食品知多少

  使学生了解绿色食品和绿色消费的概念,引导学生初不建立对环境友好的绿色消费观念。

关于一年级教学计划合集 篇8

  一年级学生刚进入小学学习,新的学习和生活对孩子们来说充满了好奇和有趣,对学校、对环境、对老师、对同学、对课堂、对学习、对学校的要求都充满了新鲜感。同时他们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刚入学时,40分钟的课堂学习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很难!然而学会倾听是新课标中对一年级小学生提出的一项重要目标。现代心理学证明,注意力集中的学生,听课效率和学习水平远远高于注意力分散的学生。针对这些特点,我得想方设法运用各种手段来激发学生专心听讲的兴趣,从而培养好习惯。首先在课堂语言上要力求儿童化和趣味化。其次,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促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及时个别辅导,对于优秀生尽量让他吃得饱。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体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三、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的内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使学生正确地数出不同物体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熟练地掌握10以内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

  2、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和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熟练地数出20以内的数,正确地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20以内的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使学生初步认识=、三种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和减法的含义,直观地了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与减法的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5、使学生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解答比较容易的加减法一步计算的图文应用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会列出算式,注明得数的单位名称,口述答案,能看实物或直观图口述题意,简单的讲述和与求剩余的数量关系。

  6、使学生直观地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对这些图形有初步的了解。

  7、结合主题图和插图及有关数据,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做题,正确计算,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