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9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工作范文 > 工作计划范文

工作计划范文

教导处学年工作计划(通用32篇)

2024-08-01 02:53:16工作计划范文打印
教导处学年工作计划(通用32篇) 一、指导思想:以县教研室工作要点为指导,在学校工作计划的引领下,努力更新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重点,认真探索和研究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扎实开展校本研究,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教育素质;强化....

  12.青英汇暨新教师活动(二)

  13.组织选手参加省英语教师基本功比赛

  十一月份

  1.组织参加常州市习作教学研讨活动

  2.组织参加常州市中小学生作文竞赛

  3.小语潜力教师团队、协作组活动

  4.低年级主题教学研讨暨一年级汉语拼音验收活动

  5.江苏省小语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

  6.开展“x年金坛区小数年会论文的市级评比”并择优推荐常州评选;(11月15日截止)

  7.小数潜力教师团队主题教学第二阶段自主研讨;(11月份)

  8.组织三、四、五、六年级学生数学小论文校级评比;(11月份)

  9.区六年级专题教学研讨活动

  10.市评优课比赛选拔赛(推荐x年3月份市赛和省赛)

  十二月份

  1.高年级主题教学研讨活动

  2.小语潜力教师团队、协作组活动

  3.区基本功竞赛第三轮

  4.中年级作文过关活动(片级)

  5.常州市小语年会(金坛)

  6.参加常州市青年教师发展研讨活动;(12月中旬)

  7.小数潜力教师团队主题研讨分组展示与交流;(12月份)

  8.开展“迎新年小学生数学小论文区级评比”(12月份下旬)

  9.开展新教师课堂教学调研;(12月份)

  10.市潜力教师课堂教学展示活动

  11.青英汇暨新教师活动(三)

  12.区三年级整班朗读暨口语交际比赛

  13.区校本课程成果展示活动

  一月份

  1.市小学生学科素养竞赛

  2.学科工作总结

  3.期末教学质量分析、总结

  4.参加常州市小数会x年年会论文评比;(1月上旬)

  5.开展“区第二轮小数基本功培训班”项目调研;(1月上旬)

  6.各学科期末及课题组工作总结

  7.优秀教研组评选

  8.资料整理归档

教导处学年工作计划 篇22

  一、指导思想

  在校长室的领导下,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以实施课程改革和提高教育质量为重点,加强课堂教学的研究,关注学生的发展,营造丰富校园文化,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创建和谐校园。

  二、主要工作目标任务

  1.继续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工作,实施教学学常规管理精细化、制度化、人文化。

  2.立足课堂教学,积极开展校本科研,加强教研组建设,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创设各种条件,开展系列教学活动,加强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的培养,同时发挥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示范和辐射作用,形成一支团结合作,奋发向上的教职工团队。

  4.引领各学科教师加强对本学科教学的研究,针对薄弱之处,展开针对性的巩固,全面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

  5.加强活动的组织和领导,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主要工作措施

  (一)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充分发挥导向职能

  常规是管理的基础,创新的基石。我们既要严格常规管理,又是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变革和创新,将常规工作做新、做细、做精,充分发挥教导处“研究、监督、导向、服务”工作职能。

  1、加大督查研究力度,开足开齐开好课程。我校将严格按国家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开好规定课程,不随意增减各门课程的规定课时。按照国家课程计划,坚持“健康第一”的原则,保持保量地实施体育和艺术课程。要确保学生每天参加体育锻炼一小时,每周参加课外艺术活动2次,让每位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能较好掌握两项健身的体育技能与一项艺术技能。做好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规划、实施与管理,组建能全面协调各部门的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开展相应的样本研修活动,引领全校教师积极实施综合实践课程。为避免削减、挤占体育、艺术、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综合实践等课程,教导处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检查、抽查,加强督查力度,并及时加以反馈、纠正。

  2、实行教学常规检查制,规范教师教学行为。为督促、保障教师教学行为规范,教导处每学期至少要开展两次集中的教学常规检查。各教研组组长应加强对各自学科各环节检查目的性的研究。备课检查应重点关注教师的单元整体备课能力、学科课程标准的研究能力、学习活动的设计能力、对学生基础和需要的分析能力、课堂练习和反馈的设计能力和对教学设计的反思能力。备课检查要与课堂教学调研相结合,重点考察教师的教案设计与课堂教学的一致性。要对教师的作业布置、批改和分析等进行检查和指导,要及时反馈检查结果,组织作业的研讨,让教师明确布置作业的目的,增强作业的针对性,减少作业量。备课检查和作业检查的结果都要及时记录在册,作好归档,并要以指导的方式及时反馈。

  3、推行“减负”措施,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我校将按规定的作息时间安排教育活动,切实做好学生的减负工作。各教师要认真落实各科教学规范,积极探索“轻负担高质量“课堂教学模式,力求将教学任务在课堂上完成,改变靠加班加点提高学科质量的弊端。各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际布置作业,注意作业的适切性的层次性,慎重选择,宁少勿多。小学低段提倡课内完成作业。各教师更要注重减轻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的负担,除从时间安排上有利于儿童身心以外,也从知识的空间上给予学生自由选择的余地,任何教师不得向学生推荐或强迫购买辅助资料,否则学校严肃处理。

  4、推行随堂听课制,加强常态课堂的管理。为提高各学科的教学质量,我校继续组织由学校管理者和骨干教师组成的教学调研组,开展听随堂课的活动。教导处不定期地提前一天将随堂听课的对象公布在每日工作栏中。教学调研组要重视调后的反馈、交流和行为跟进,通过深入的调研,及时的反馈,督促教师上好常态课,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5、严把听课之关,提高校本研讨的质量。石本无火,相击乃有火花,当我们将自己的理念与他人呈现的课堂相交流碰撞的时,往往会有很大的启思。将这些启思诉诸于笔口就形成了“点评”。持之以恒的点评反思对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起着重要作用。我校将校本教研的重点落在“点评”一环节的把握上,要求“人人反思,人人点评”,切实提高校

  本研讨的质量。一学期要求教师听课达10节以上,市级骨干教师及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校行政听课分别在20、15节以上。

  6、关注评价导向,做好教学质量监测工作。加强评价建设和质量监测,强调对学生的形成性评价和教师发展性评价研究,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通过质量抽测和质量分析,发现教育教学问题,提出合理建议,改进教育教学行为,培养教师的质量意识,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要狠抓毕业班的教学管理,夯实基础,毕业率要达100%。要重视“后20%”的学困生,要认真分析其心理特点和学习缺陷,制订辅导方案,在指导与互助中促其上进。要重视培养学科“尖子生”,重点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发展其特长。要狠抓毕业班的教学管理,夯实基础,毕业率达100%。

  (二)优化教师教学常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发展取决于教师。学校通过各种途径,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并要求教师“带着问题与困惑学习、带着启迪与思考工作、带着实践与反思提升”。

  1、查漏补缺,巩固提升,加强薄弱教学常规。

  通过一年来的努力,我校已顺利通温州市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四项教学规范达标工作”,教师在教学的诸环节的常规日趋规范,为确保发挥“四项教学规范”长效机制。本学期要继续在以下作好建设:

  (1)“备课”之“个性”“独创”。在努力做好上学期的“备课”之“反思”工作上,本学期要引导教师形成良好的备课习惯,克服对教学参考资料的过度依赖。要把重点备课与一般备课相结合、规范教案与特色教案相结合,使备课成为教师个性化的日常教学研究活动。新教师的教案要重点关注规范性和有效性,有经验教师的教案应注重研究性和创新性。

  (2)“上课”之“生本意识”。 教师要继续加强研读教材的能力,应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学生的未明疑惑之处多加点拨指点,能不教的尽量不教,树立“先学后教、少教多学”的生本意识。课堂上要坚持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及时诊断学生的学习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要关注学生独立思考的质量,营造积极互动、平等对话的课堂文化。

  (3)“听课”之“议课”。“评课”“议课”是提高教师审视自己课堂,梳理教育理论,加快专业发展有效途径。在开展教研活动时,必须留有至少一节课的时间,要求人人发言,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提出建议。每学期结束后,要求上交至少两篇的评课稿。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