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个人计划(通用30篇)
一、总目标
严格遵守学校纪律和学校规章制度,热爱本职工作,工作积极、主动、勤恳,努力做好教学工作,完成学校下达的各项工作,责任性强,有钻研精神。争取在集团星级教师评比中当选三星级教师,公开课在组内评上优秀。
二、具体目标
1、课堂教学与学科成绩
①在本学期,我将用更多的时间来思考教学思路,运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前,自己先读透文本,对教材认真分析,认真设计每一堂课。教学后,及时对每节课进行反思,总结出课堂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再总结反思。争取每学期下来都有一篇质量较高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②不仅平时的推门课中教学常规好,应该每天每节课的教学常规都能保持好的状态。教学效果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③多听课,多多走进同组教师和优秀教师的课堂,多向她们学习,不耻下问,要求自己每学期听课不少于30节,能取其之长补己之短。多请教,多交流,吸纳百川,勤思考,踏踏实实走好教育教学每一步。并积极参加每周的教研活动。
④在学科成绩方面,努力做到所任教班级的成绩不低于年级组平均水平,考试后撰写试卷分析报告,并缩小班级之间的差距。
2、自我学习与研修
多读书,学习相关教育理论。订阅相关的教育杂志,坚持读有关教育的书籍如《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听王荣生教授评课》,认真阅读《课程标准》、《教学用书》等有关资料,钻研新教材,新课标,研究教法,体会新课程的性质、价值、理念,试着关注着一个点,尝试课题的研究。
积极参与小课题研究,争取发表一篇课题论文。做一名领导放心,家长信赖,学生喜欢的好老师。
教师个人计划 篇5
为了能够在这次培训中有更大的收获,在教育理论、教学研修等各方面都得到提高,制定个人研修计划如下:
一、积极主动学习
珍惜这次培训机会,及时参加学习,专心听讲,认真聆听专家报告,解读专家思想,内化成自身的知识,弥补自己专业知识的不足。
二、主动向专家请教
对学习中不明白问题和教学中的困惑,主动找机会向同行、专家请教,寻求帮助解决。积极参与研修坊的各项研修活动,积极与同行共同探讨,努力向各位学员学习,我始终相信“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三、读书实现自我发展
多读书,在网上搜集各位专家推荐的学习内容精心研读,在教学实践中思路会更宽,更具有创新性,有了更深厚的教育理论作支撑,对我们教学实践中分析教材是很有帮助的,让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更加的'应用自如。多读书会促进自己的教学反思能力,关注课堂细节。
四、善于反思提升自我
坚持整理笔记,把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感悟、困惑与同行探讨,寻找解决的办法和途径,寻找自己的课堂教学与专家所谈的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寻找与现代教育理论接轨的方法和途径,将所思所悟及时整理,写学习心得、研修日志,发表在教师培训平台上。不仅要对课堂教学知识、技巧和技能反思,还要对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进行反思,这样才能不断提升自我。
五、活学活用,且学习且收获
争取通过学习,提高研究教育教学规律和研究学生的基本方法、策略的能力,提高把握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发展规律的能力。积极写研修学习心得体会、收获、总结。
教师个人计划 篇6
一天早上,我正在教室安排学生早读,在校门口值勤的学生急急地跑来找我:“老师,你们班有位学生在校门口不肯上学,急得他妈妈都哭了!”
来到校门口一看,是小强和他妈妈,母子两人都眼泪汪汪。我上前对小强说:“不上学可不好,你能告诉老师不上学的理由吗?”“都怪她!”他指着妈妈声嘶力竭地喊道。他妈妈流着泪说:“你怎么能怪妈妈?妈妈哪儿做得不好了?”但小强却不开口,只是委屈地抽噎着。事情似乎并不简单。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看来现在要班主任来“断”家务事了。那天我劝了半天才说服小强,把他领进了学校。
随着对这件事情的深入调查,我发现自己在日常工作中忽略了一个群体——离异单亲家庭的孩子,也忽略了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于是有了下面的分析报告。
一、单亲家庭孩子心理健康问题的外在表现
1. 自卑而且敏感。这些孩子总觉得别人会取笑自己。一天小强和两位同学在玩,一位同学对他说了一句:“哈,小强,这回你可吃大亏了吧?”这本是一句很平常的话,他却以为别人是在说他没有爸爸而吃亏了,回家就闹着不肯上学。这类孩子的敏感不光体现在言语上,有时甚至连一个眼神都会引起他们的自我揣测。
2. 早熟。这些孩子有着与年龄不相称的早熟。这种早熟不仅是指孩子的“早恋”倾向,更多的表现在孩子处理问题的“有心计”,以及情感上的“霸道”。父母离婚后,孩子不希望甚至有些霸道地不允许母亲(或父亲)再成立新家庭。因为孩子对生活在一起的母亲(或父亲)有着过多的依恋,害怕再失去亲人,或者是有别人分享本来属于自己的“爱”。
3.孤僻。因为最信任、最亲近的父母都“背叛”了他们,导致他们不愿相信任何人。而此时的孩子正处于内心情感十分脆弱的时期,需要倾诉却没有对象,又不愿和同学讲自己的秘密,于是他们只能以一种消极的方式来“抗争”,以引起家长或其他亲人的重视。
二、单亲家庭孩子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
1.缺乏安全感。父母离婚对孩子来说,犹如温暖的、遮风挡雨的“大厦”顷刻间轰然倒塌,他们因无法承受这种打击而在内心产生了极度的不安全感。这种不安全感又导致了他们心理的焦虑,因而会莫名其妙地发脾气,让同学觉得难以接近。由于老师对其家庭背景不了解,常常忽视了他们发脾气的真正原因,使得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愈演愈烈。
2.缺乏健全的爱。一个健全的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沃土,无论是母亲无微不至的呵护,还是父亲严厉的管教,孩子所得到的爱是健全的。而对于单亲家庭孩子来说,尽管他跟随的一方可能会想方设法在物质方面满足他,但因为缺少另一方的爱而造成的心理创伤是任何物质都弥补不了的。这也是孩子形成心理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
3.缺乏正确的认识。单亲家庭孩子无法通过合适的渠道正确认识父母“离婚”这件事,更无法理解父母的做法。其中一方亲人的缺失是他们心头解不开的“结”,加之周围的人多多少少会对孩子的家庭进行评价,以及来自家庭内部的互相攻击,孩子可能还要面对新的家庭成员的介入……凡此种种,如果没有很好的心理疏导,容易使孩子产生心理问题。
三、单亲家庭孩子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措施
1.做好情感弥补。情感的缺失需要情感来弥补,班主任不妨做这个“弥补者”。课间,我摸摸孩子的头,提醒他该去理发了;做作业时,我拍拍孩子的背,告诉他,要注意保护眼睛,不然要戴眼镜了;吃饭时,我和孩子坐在一起,给他夹一筷子菜……渐渐地,孩子对我有了一种亲近感、依赖感,他们会主动到办公室来找我谈心聊天。我知道,他们开始接纳班主任了。这时候再进行谈心,会减少隔阂,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目的。
2.做好心理疏导。对学生来说,班主任是介于长辈和朋友间的一个角色,孩子往往比较信任。所以班主任应利用孩子的信任及时帮助孩子做好心理疏导。对待单亲家庭孩子,我从不在班里提及他们家庭的“特殊性”,而是经常利用休息时间找他们谈心、聊天,和他们亲近。一开始,他们对我所做的一切表现出一种无所谓的态度,渐渐地他们会在我不注意的时候偷偷地观望我。我知道,其实他们需要我的关心和帮助!当他们从心理上接受我之后,我再寻找合适的机会做心理疏导工作。
3.做好点拨指导。在情感上迷失方向的孩子需要有人指点迷津,而班主任是这个角色最好的扮演者:既是孩子可以信赖、亲近的人,又是整个事件的局外者,说理做事公正客观,值得信服。班主任的点拨指导,也便于孩子在受到伤害后及时理清头绪,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
在和单亲家庭孩子谈话时,我常对他们说:父母分开不是你的错,你不必为此而有什么想法,大人之间的事,等你长大了会懂的。但是现在,你应该坦然地面对你周围的人。对于离你而去的爸爸(或妈妈),你也不能去恨他们,毕竟,你的生命是他们给的。所以,你应该心怀感恩,快乐地生活……渐渐地,他们能和同学谈及自己的父母了,有时候甚至还邀请同学到家里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