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信息技术2.0教研组研修计划(通用30篇)
2、进一步引导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加强对有关教育教学理论和课程理论的学习和研究,认真研究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深化课程理解能力,提高课程规划、开发与执行的能力。在学习活动中,从教师的不同需求出发,采取“参与式”、“研讨式”等多种学习形式,提高理论学习的效果。
3、加强《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学习和研究。针对20xx年版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新理论、新内容、新模块组织高中学科教师认真学习和研究。钻研教材,增加参与式培训的机会,提高教师自主学习的能力;完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研训网络,采取专家讲座、学术沙龙、参与式研讨、公开课观摩与评价、校际合作、案例设计等多元的研训活动方式,切实提高研训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从而努力提升新课程实施的水平。
4、组织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师继续深入研读《xx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进一步把握好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目标,更新教学观念,提升对课程的理解力和课程的实施能力。针对新版教材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开展专项研究。
5、深入学习与研究《课型范式与实施策略——信息技术》,切实加强课型研究,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课堂教学新范式。
6、加强对学科青年教师的培养。继续组织学科青年教师学习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建议,完善信息技术学科课堂教学评价内容,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从整体上进一步提升我市技术课程学科教师的教学水平,为深度推进新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7、不断推进信息技术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加强生成性教学的实践研究,继续探讨生成性教学的基本理论与实施策略,促进教学智慧的生成。
教师信息技术2.0教研组研修计划 篇28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新课改精神,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基本原则,以“提升学生信息素养”为基本目标,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积极探索信息技术课程的有效、高效教学模式,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同时注重加强对校本课程的研究和自制教学资源的积累,并争取在12月高二年级的学业水平测试工作中取得好成绩。
二、工作要点
1、继续通过集体备课、推磨听课和校内外的教学交流,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紧抓课堂教学,吃透教材,上好每一节课。
2、围绕“任务驱动,问题导学”问题式教学模式,开展教学研究和改革,形成浓厚的教研气氛,提高教研组的教学管理水平,形成良好的教风和组风。
3、改进学业水平测试的备考策略,注重课堂效率,上好复习课,完成两轮复习并进行综合训练、模拟考试结合,争取高二学生能全员通过12月份的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
4、注重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在其基础上加强兴趣小组工作,积极参加各种竞赛活动。
5、注重校本课程的开发和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需要和个性发展的需要。
三、具体措施
(一)加强理论学习和教学交流,不断更新观念,开拓视野,提升教师素质。
强化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认真学习学校文件《关于实施“任务驱动,问题导学”问题式教学模式,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实施意见》和其它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积极参加市、区教研活动,重视组内的推磨听课、评课活动,加强校内外的教学交流。要经常学习各种杂志、业务报刊,同行间经常交流各种软硬件知识,学习他人所长,交流反馈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收集意见和想法,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在教学中不断改进教育教学行动,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以适应课改的需要。
(二)重视常态课管理,细化教学常规工作。
1、关注常态课堂,关注教师教学行为,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安排好课堂教学研究活动,务实、具体地落实到人,做到真实可行,真正能够起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减少课堂教学的随意性。
2、加强对教学“五认真”落实的检查和督促。
根据区教育局要求,35周岁以下教师须使用网络电子平台进行电子备课。我组教师大部分都在35岁以下,要尽量使用电子平台进行集体备课。集体备课后要根据各班级具体学情及教师个人特色再进行二次备课,课后要认真填写教学后记(反思)。推磨听课要做到坚持听、认真评,每次都有收获,每人都有进步。全组老师要规范教学,做好备课笔记、听课笔记等的检查或抽查工作,切实提高备课和上课的质量。
(三)开发校本课程,积累教学资源,形成系统、完整的校内共享资源库。
1、本学期我组将在已开发的《如何构建家庭局域网》、《Photoshop初探》两本校本教材基础上,继续修订完善,并争取再开发一门校本课程。
2、利用校内局域网平台,整合教师积累的教学资源。修改完善电子教案、制作课件、网站、微视频等,形成较为系统、完整的校内共享资源库,以便组内教师在平时的选用借鉴。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有效开展青年教师培养工作。
制定科学有效的教学计划并落实到位,加强组内教学经验的交流和研讨,通过集体备课、二次备课、推磨听课等手段,实现全组教师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组内开展互帮互学活动,新教师与老教师结对子。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带头作用,做好“传帮带”工作。骨干教师要上好示范课,开展专题讲座,介绍教学经验和教学心得,督促指导青年教师撰写教学论文和教学笔记;青年教师要多听课,课后多反思,加强理论学习,勤写学习心得与读书笔记,每学期至少要上两节汇报课。以推磨听课为载体,加强对课堂教学有关问题的研究,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要写一篇教学经验心得或教后反思。
四、教研组活动安排
理论学习和集体备课的时间安排在周五上午,如遇市区教研活动,则顺推到下一周;推磨听课时间按照具体课表,课后研讨。
周次活动内容备注
1制定教研组工作计划,安排教研活动,集体备课;期初视导听课
2推磨听课
3推磨听课
4集体备课
5高二学测一轮检测
6集体备课
7推磨听课
8推磨听课
9集体备课
10高二学业水平测试
11高一集体备课,推磨听课
12复习指导,教研总结
高一年级教学进度安排
第1周——第5周第一单元(增添Word知识)
第6周——第11周第三单元(增添Excel知识)
第12周——第14周第二单元
第15周——第20周第四单元、拓展知识、期末测试
高二年级教学进度安排
第1周——第5周结束选修网络技术部分
第6周——第12周第一轮复习、检测
第13周——第16周第二轮复习、检测
第16周高二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
教师信息技术2.0教研组研修计划 篇29
一、教学目标要求
以《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为指导,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学生情况分析
1、学情分析
由于我校是每一学期信息技术课时比较少,每周只有一节课,学生的遗忘性大,大多数学生学后没有注意巩固,学生掌握的情况不是很理想,参差不齐。有条件的学生家中有电脑或父母单位有电脑,上机时间相对多一些,操作较熟练,有大部分学生纯粹是上课时间听课,课后就没有练习巩固的机会,所以,这一部分学生对所学知识遗忘较大,操作生疏。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积极性还是比较高,因为信息技术课并不像语文、数学那么枯燥、单调。相对来说学生觉得比较新鲜。但是这又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学生感兴趣的并不是学习,而是打游戏、上网聊天。所以,学生对计算机的认识还有待提高。要进一步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
2、准备采取的相关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