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行动计划(精选32篇)
此外,学校还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班子成员、教研组长和教学骨干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和信息化应用指导小组。各处室分工明确,各负其责,通力合作,专题会议进行部署与研究,向全体教师宣传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实效性、重要性、前瞻性。
三、发展目标
——建成达到浙江省教育信息化建设i类标准。
——实现裸光纤联入鹿城第一范文网域网,完善校园网建设。
——依托市、区教育教学资源库,完善学校网络教育教学资源库和教师与学生基础教育数据库。
——培养具有较高信息化能力的师资队伍,提高学生信息化素养。
——健全义仰二小教育信息化管理和应用长效机制。
——推进教育管理和电子政务的信息化,探索教育信息化工作创新。
——生机比达到12:1,2个电脑机房,教师电脑人手一台,多媒体班级比达到1:1,各项信息化指标达到全区领先水平。
四、主要任务
1.整合和淘汰一批过时落后的设备,争取区教育局加大对我校中心机房设备的投入,添置高性能的核心网络交换和网络安全管理设备,力争在20xx年前建成达到浙江省教育信息化建设i类标准。
2.升级完善我校原有的校园网,建设具有我校特色的教育教学专题网站,不断丰富我校教育教学资源库体系。力争在20xx年前达到“班班通、堂堂用”的目标。
3.落实数据备份和网络信息安全应急预案。实现网络快速、安全运行,进一步提升校园网的信息交换和存储能力,形成我校稳定可靠的校园局域网体系。
4.加大对软件的投入力度,加强同教育局信息中心及兄弟学校的合作,积极配置和开发教育管理、后勤管理、教务管理、学生管理、学生成长分析、学籍管理等各种应用软件。
5.完善网络视频系统,加强与建设小学等名校合作,构建现代远程教育体系。构建我校远程教育服务平台,为我校师生提供远程学习辅导、网络讲座等实时服务,使网络视频系统的应用规范化、常态化。
6.鼓励广大教师开设网络课程,开设网校、网络班级和网上心理健康咨询室,拓展、延伸学校课堂教学。积极开展以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为核心的各类课题申报、立项、研究和结题工作。确保每年至少保持一个以上教育信息化研究课题。定期参加各类教育部门组织开展的现代教育技术论文、课件、学校主页、学科专题网站、教师博客、网络课堂、网络的管理和维护等各类评比活动,以应用促提高。
7.按国家课程标准开足信息技术课程;免费向学生开放机房、电子阅览室等网络资源;开展学生网络自主学习和网络环境下学习方式探索与研究,向学生推荐优秀网站,使学生得到丰富的课余学习辅导和心理健康辅导;开展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占领思想教育的'网络阵地;定期举办信息技术兴趣小组、学生电脑作品评比、小学生现场手抄报比赛等各级各类活动。
8.积极探索和构建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教育管理新模式。建设符合我校教育实际的小学综合素质评价模块、人事管理模块和校产管理模块,构建全校教育教学信息化科学管理体系,形成数据完整、安全可靠和使用方便的全校基础教育数据库。进一步完善学籍管理系统。
9.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通过集中面授、网络视频、校本培训和教学专题培训网站等手段开展不同层次和要求的信息技术培训。全校教师都要掌握“四会”(即会上网搜索信息、会使用网上交流工具、会制作教学课件、会开设网络课堂)。
五、保障措施
1.每年从教育办公经费中,划拨一定的专项经费,用于学校信息化网络维护,确保网络安全、正常运行。
2.配备1名懂业务责任心的兼职网络管理人员。
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设置教育信息技术小组,负责学校信息化建设、应用和管理工作,并与教务处合署办公。
3.明确处室责任制,统一领导,协调配合,确保信息化发展目标按时实现。具体分工如下:
校长室:学校网站的主页,oa系统,督出各科室网页内容及时更新;
教导处:学籍电子化管理、学科资源库、学科智能题库的建设;
后勤室:校产电子化管理与电子财务管理;
德育室:数字图书馆、德育基地的建设;
信息组:资源维护、技术支撑和应用指导;
大队部:少先队基地的建设。
4.建立健全信息化激励机制。建立教育信息化应用、维护等考评制度,将教育信息化工作纳入教师年度目标考核内容,并逐年提高考核项目的权重和分值。从教育经费中每年安排一定数额的专项资金,设立反映设备管理、应用、信息化评比竞赛等奖励。
5.建立健全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添置如防火墙、流量管理、网络行为管理软件、杀毒软件等必备的安全设备,采取重要数据库和系统主要设备的冗灾备份措施。对各种信息的上网进行严格审核和把关,保护各种应用密码,建立日志备份制度。坚持每年一次对网络信息安全进行检查和评估,确保广大师生文明上网,安全上网。
6.建立规范的教育信息化设备更新和淘汰机制。淘汰设备按计划进行更新。建立电脑等设备新旧分类制度,按区规划要求,原则上使用5年内的电脑为ⅰ类,5—7年为ⅱ类,7年以上为ⅲ类,ⅰ类电脑使用对象为高年段学生、教学一线教师和行政后勤人员管理,ⅱ类电脑为低年段学生或学生电子阅览室等方面所用,尽量挖掘ⅲ类电脑设备使用潜能,ⅲ类电脑等设备确需淘汰的,经教学仪器站审核后方可办理相关的资产核销。
精选行动计划 篇25
救护队处理瓦斯窒息事故行动计划、安全措施和携带装备
1、 救护队接到通知后,应以最快速度赶到事故地点,以最短线路进入灾区抢救遇险人员。采煤工作面发生窒息事故时,应两个小队分别从进、回风巷道进入灾区。灾区进口应设岗哨,禁止未佩带氧气呼吸器的人员进入。
2、 救护队进入灾区时,应保持原有的通风状况,不得停风或反风,回风通道堵塞引起风流逆转时,应尽快疏通回风通道,恢复正常通风。
3、 进入灾区前,必须远距离切断通往灾区的所有电器设备电源。
4、 处理瓦斯窒息事故过程中,必须指定专人检查巷道环境中的'氧气含量、瓦斯浓度、一氧化碳浓度和风流、风量的变化。发现异常,立即向指挥员报告。
5、 发现遇险人员立即抢救,能行动的佩带自救器由救护队员护送出灾区;不能行动的则运出灾区;不能自主呼吸的,应迅速运至新鲜风流处用苏生器苏生。如遇险人员过多,一时无法运出时,则就近以风障隔成临时避难所,拆开压风管路或风筒供风,在灾区苏生,再分批转移到安全地点。
6、 携带装备
淮北救护消防大队石台中队
精选行动计划 篇26
一、目标任务
农村“地更绿”行动目标:全县完成成片造林面积13000亩,其中防护林6000亩,经济林7000亩;新建更新农田林网60000亩;完成四旁植树160万株;林木良种繁育面积2600亩;中幼林抚育面积6300亩;创建1个省级森林生态示范村、15个省级标准化绿化示范村和30个市级标准化绿化示范村;积极创建省级园林小城镇,每镇完成公共绿地面积10000平方米以上;全县森林覆盖率增加0.5个百分点。城区“地更绿”行动目标:着力实施“一院一带二园十八区”为重点的公园、道路、小区、庭院等绿化建设工程,新增绿地面积100万平方米。
二、工作重点
(一)农村“地更绿”计划重点工程
1、镇区绿化建设工程。
积极开展省级园林小城镇创建活动。各镇区要强化精品意识,依据绿化实施方案,充分利用道路、水系和周围的自然条件植树造林,重点实施一批精品绿化园林工程,形成各具特色的绿化风格。在各主次干道栽植(补植)行道树、乔灌木、绿篱等,增加镇驻地绿量。行道树选择落叶与常青相结合,实现一街一树、一街一景,提升绿化档次,各镇新增公共绿地10000平方米以上,实现“地更绿”目标。镇区各单位庭院绿化覆盖率达35%以上,镇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分别达到33%、35%、12平方米以上。
2、农村社区(村庄)绿化建设工程。
积极开展省级标准化绿化示范村创建活动,大力搞好环境综合整治重点村绿化提档升级,增绿量,上标准,有条件的扶贫村要依托帮扶资金,认真制定规划,搞好绿化。充分利用沟渠、池塘、道路和其它自然条件,增绿补绿,见缝插绿,突出“四旁”植树,拓展绿化空间,搞好村庄道路绿化、游园建设和围村林改造等。绿化树种以乡土树种柿树、枣树、杏树、石榴、银杏、山楂、香椿、薄皮核桃等为主,花灌木为辅,做到一村一品,提升档次,打造亮点,村庄绿化覆盖率要达到40%以上。力争全县创建1个省级森林生态示范村、15个省级标准化绿化示范村和30个市级标准化绿化示范村。大力开展农村庭院绿化,引导农民发展庭院经济,房前屋后、宅基空地适宜植树绿化的地方,全部栽植适宜的乔、灌、花、藤本等植物。树种选择以绿化效果好、经济效益高的乡土树种为主,建成果树型、花卉型、林木型等农家庭院,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同步提高,加快形成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特色鲜明的乡村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