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行动计划模板汇总(精选35篇)
救护队11702运顺启密闭排放瓦斯
安全行动计划
一、基本情况:
概况:11702运顺密闭建筑在11702探煤巷上口3~5m处,结构为砖混结构,建筑日期20xx年2月15日,墙厚1200mm,密闭内为锚网巷道,密闭长度为90米,现在密闭良好,预计闭内巷道中瓦斯浓度3%。
二、启密闭原因及时间
根据矿井生产接续,待11608综采工作面停采后,需启封11702运顺密闭,准备工区施工11702W探煤巷。启闭时间定为:20xx年3月3日10时。
三、救护队
负责现场和不少于6名指战员(一个小队)。
四、准备工作
1、准备工区在3月3日上午10:00前将启闭用的压风管路接到11702运顺采空区密闭墙处。
2、启闭前准备工区将11702运顺水位排到最低位置。
3、通防工区提前将瓦斯传感器和电话接到11702采空区密闭墙外。
4、救护队在启闭前首先将11702运顺顶板及两帮片帮悬煤悬矸找实后方可进行启闭工作。
5、启闭前救护队首先将φ800风筒9节放置在密闭墙外,待密闭墙启开后能及时将风筒延伸到采空区临时建筑板闭处。
6、救护队提前准备11702W探巷开口往11702运顺以里5m处两道板
闭材料,便于启闭后能及时封闭11702探巷及采空区临时板闭。
7、救护队提前准备完好的风镐一把、φ19风管一根、水桶一个(以便墙体湿润使用)。
五、安全技术措施
1、参加启闭排放瓦斯人员要严格学习启闭排放瓦斯安全措施和此行动计划,明确各自工作任务后在措施和行动计划上签字备查,并报告调度室。
2、下井前要严格检查个人仪器和所携带的小队长分配的仪器和防爆工具,确保仪器100%的合格,防爆工具必须达到“尖、利、稳”的要求。
3、启封前要确定该回风系统是否畅通、停电、撤人情况、站岗到位情况,风机试运行正常情况,风电、瓦斯电闭锁灵敏情况,密闭前顶板等情况掌握清楚,并将以上情况向调度室汇报,确认符合瓦斯排放安全措施规定后方可进行启闭排放瓦斯。
4、启封前必须做到:
(1)救护队必须将风筒接到密闭墙前,并保证密闭墙有足够风量;
(2)检查闭前的瓦斯,只有在瓦斯浓度小于1%时方能启闭。
5、启闭时,用水润湿的密闭墙中上部,使用防爆工具先在11702运顺密闭墙上中上部拆除300×300的孔,将风筒接到孔口处进行排放瓦斯,只有当11702密闭开口往里10m范围内瓦斯浓度小于1%时,再将孔口扩至断面的'且满足排瓦斯期间的回风,在逐步往里接风筒排放瓦斯,当巷道内的瓦斯浓度降到1%以后再将剩下的密闭墙拆除,在拆墙时,要先用水湿润墙体。
6、排放时要设专人检查回风流汇合处的瓦斯浓度,回风流汇合处的瓦
斯浓度不超过1.5%。
7、排放中注意巷道顶板和积水情况,发现有危险时要进行处理后在进行排放。如果现场不能处理,应及时汇报矿调度室。
8、排放瓦斯过程中,严禁任何人进入瓦斯超过2%的区域侦察和工作。
9、启闭结束后,要将所拆除的密闭废料、杂物装车清理干净。
六、救护队行动计划
1、救护队队员行动必须要服从命令、听从指挥。
2、进入灾区前必须检查氧气呼吸器是否完好,做好战前检查,确保仪器装备100%完好。
3、启闭前,要将施工地点的杂物清理清理干净,防止杂物绊倒伤人。
4、启闭前,要安排专人检查风机运行情况,密闭前风量、顶板完好情况,密闭内瓦斯情况等。
5、排放时要设专人检查瓦斯,发现回风流瓦斯浓度即将超过规定时,要及时回报现场总指挥,以便控制瓦斯排放,保证全风压风流处的瓦斯浓度不超过1.5%。
6、在启闭过程中,必须保证风机正常运转,严禁无风、微风或瓦斯超限作业。排放瓦斯必须由外向里逐段进行排放,合理控制局扇风量,严禁进行一次性全范围内的瓦斯排放,采用增阻或减阻的方法进行控制,逐步排放,严禁一风吹。
7、救护队在进行破密闭墙时,必须使用专用的防爆工具,严禁使用非铜钎、铜锤进行敲、砸密闭墙。破闭前要认真检查密闭前和密闭内的瓦斯含量,如密闭内的瓦斯含量超过5%时,要提前进行瓦斯抽放。
精选行动计划模板汇总 篇23
为认真贯彻实施国家“基层科普行动计划”,我县积极组织申报“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和“社区科普益民计划”,先后有县食用菌产业协会、县茶树良种繁殖示范场及江平、王敦旗、王珍涛、方玉起等四位同志分别受到“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先进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和农村科普带头人表彰。近三年来,这些受表彰单位和个人围绕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实施,以加强自身建设为抓手,以技术培训、推广、开发为主要手段,以增加会员收入、做大做强特色产业为目标,全心全意为广大会员服务、为产业发展壮大服务,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现将近三年实施情况报告如下:
一、创建了三个科普服务平台
在县科协的牵头和大力的支持下,这些受表彰企业、单位和个积极参予了科普服务平台的建设工作。一是在县涉农、涉科部门及协会中抽调、聘请二十余名食用菌、茶叶等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县农业专家服务团”,面向全县广大农村,根据农民技术需求常年提供“菜单式”科技服务。二是充分发挥和利用骨干会员的技术优势和县乡(镇)农技部门的技术人才优势,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科技服务网络,做到县有农业科技服务中心、乡镇有农业科技服务站、重点村有农业技术服务组,为我县特色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三是结合农村科技信息化示范县创建工作,加强整合我县有关涉农涉科网络资源,开发科技服务网络平台,为此县科协配备了7台电脑,开通了宽带网络,与县科技局、县农委、相关部门、农技协、合作社、龙头企业及省内外的相关网站实行了链接,可全天候的向广大农民提供便捷、高效、实时的特色农业产业科技与市场信息服务。
二、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科技培训活动
三年来,县科协带领这些科普带头人、农技协、示范基地围绕农民科技需求,紧紧抓住“技术培训”这根主线,充分用足用好三个科普平台资源,开展一系列科技培训工作。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以及科普画廊、科技活动周、科普日开展大型科技宣传活动60余次,开展科技咨询260余次,受益群众达6000人次;先后聘请省内外专家教授22人次、组织专家服务团180余人次,深入村组、田间地头,采取理论授课和科技示范基地示范展示等形式,多批次对广大会员及其周边农民开展各类农业技术培训310次,共40000人次,累计发放科普图书3200册、相关技术资料3000册。同时,扶持建立了20个不同栽培模式、不同技术、不同品种的科技示范基地和200个科技示范户,并注重利用科技示范户的榜样作用,对周围的群众进行“传、帮、带”,充分发挥科技示范户“以点带片、以片带面”的辐射效应,引导示范,做给农民看、教会农民干。由于教与学相得益彰,大大激励了广大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热情。
三、实施科技特派员基层创业行动
围绕食用菌、茶叶、畜牧等特色产业发展需求,由县科技局、县科协牵头实施“县科技特派员基层创业行动”,选派39名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科技特派员进驻到特色产业聚集度高的乡镇、村、龙头企业、农技协会,开展技术培训、技术咨询,积极引进新品种、新技术,转化、推广新成果,推动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显著的经济与社会效益。据统计,三年来有20xx多户农民直接参与了创业项目,吸纳劳动力3000余人,辐射带动农户近3600多户,推广先进实用技术22项,引进新品种18个,开展各类科技培训24场次,培训农民3920人次,发放科普资料4000份,创业行动产生的经济效益达5亿多元。
四、建立了一批特色农业科技示范基地
依托“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的实施,扩建、新建了一批特色农业产业基地:一是依托县食用菌产业协会,等县市菌业龙头企业共新建、扩建良种繁育基地6000㎡,年菌种繁育能力达到一级菌种(母种)4000支、二级菌种(原种)10万瓶(袋)、三级菌种(栽培种)280万袋,既填补了我县食用菌一级菌种(母种)生产的空白,又可在本土繁育母种的情况下从源头上确保菌种的'质量提高和适应性增强,可满足全县年栽培2亿袋食用菌生产规模对菌种的需求,食用菌菌种的繁育体系趋于科学、合理、完善。其中,兴农菌业公司还依托项目实施契机建成了1600㎡规范化、标准化、工厂化周年生产基地并已投入运营,该基地满负荷生产年规模可达200万袋,年产鲜菇将达到700吨,产值将达到350万元。此工厂化周年生产基地的建成投产填补了我市的空白,也有力地推进了我县食用菌产业集约化、工厂化、现代化进程。二是依托县茶树良种繁殖示范场科普基地,茶树良种示范场累计投入70多万元创建标准化茶园,建成面积1200亩,主要茶树品种有舒茶早、龙井长叶、福鼎大毫等,通过改善茶园环境、引进优良珍贵的无性良种进行改植工程、推广应用高产生态栽培新技术等措施,实现了无公害化、标准化生产、加工和管理,每亩产值达6500元,亩纯利润达3200元,收益比普通茶园高出30%以上。三是依托全国科普带头人、驻场科技特派员的技术指导,洋湖镇天野特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建成了500亩标准化皖南特种野猪养殖基地,基地拥有完善的标准化猪舍、种、仔猪繁育、饲料加工、冻库、办公室、宿舍等生产、生活、科研设施。20xx年,该基地积极开展野猪的生态高效循环标准化养殖技术模式及特种野猪繁育等技术研究,在特种野猪的人工繁育技术方面取得了较大突破,已经申请专利10多项,制定了特种野猪养殖技术企业标准、特种野猪养殖技术操作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