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9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工作范文 > 工作计划范文

工作计划范文

人美版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精选35篇)

2024-07-26 08:32:13工作计划范文打印
人美版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精选35篇) 一、学情分析本班共有学生59人。其中男生36人,女生23人。绝大部分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爱学习,有上进心,具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

  2、过程与方法

  探究影子产生的条件,观察影子、光源、物体之间的关系。用日影观测仪观察记录一天中物体影子的变化,寻找变化规律。 通过对比实验探究阳光的强弱、材料的属性、物体受阳光照射的角度和物体升温快慢的关系。较准确地记录实验、观察中的数据,并根据这些数据绘制出柱状图。根据实验现象和数据进行分析和推理,做出自己的解释。 制作简易潜望镜,设计、制作简易太阳能热水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形成对光的研究的兴趣。 认识到认真观察、实验、实事求是地记录观察数据的重要性。认识到自然事物之间的变化是有联系有规律的。

  (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1、科学概念目标

  地球表面有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地球内部的运动和外力作用的影响是形成和重塑地球表面多种地形的原因。 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的。有的变化是在缓慢的过程中进行的,有的却是一个比较迅猛的过程。风化作用和生物的作用会使岩石最终变成土壤。 土壤包含岩石风化而成的大小不同颗粒(小石子、沙、黏土)以及腐殖质、水和空气等。 土壤和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流水、风力、海浪、冰川等都会对地表产生侵蚀和沉积作用,并形成不同的地形地貌。 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会影响土壤被侵蚀的程度。 人类活动也会改变地表形态,这种改变有时会加剧自然灾害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阅读资料,了解地球内部的运动如何引起地形变化,火山和地震的成因,以及风力、海浪、冰川等对地表的侵蚀和沉积作用。按要求进行实验操作,通过实验观察探究雨水对土地的侵蚀,河流对土地的影响,以及土壤的成分。 对控制变量的对比实验有较好的把握,能设计模拟实验,探究降雨量的大小、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等会影响土地被侵蚀的程度。用文字、图画、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用口头和书面语言描述实验中的现象。 对自然现象和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在小组内交流结果和想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识到土壤对生命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认识到保护耕地不被破坏的重要性。认同人类活动也会影响地球表面的形态,会加剧或减轻各种自然力带来的自然灾害的观点。

  (四)运动和力

  1、科学概念目标

  物体运动有不同形式,如滑动、滚动和反冲运动。运动的快慢是可以测量和比较的。力有大小和方向,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力的单位是“牛”。 常见的力有:重力、弹力、反冲力和摩擦力。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光滑程度、运动物体的重量、运动方式(滚动还是滑动)有关。摩擦力有时有利,有时有害,我们可以按需要增大或减小它。 改变物体的静止或运动状态,必须有力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安装用重力拉动的小车,用橡皮筋弹力驱动的小车和气球反冲力推动的小车。用简单材料制作橡皮筋测力计,模拟滚珠轴承。在教师指导下,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大胆想象,创造性制作小赛车。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用简单器材做拉力大小与小车快慢关系的实验、橡皮筋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在教师指导下做研究摩擦力大小的简单对比实验。经历推测、设计实验、检验推测的过程,并作实验记录。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摩擦力有益还是有害作判断,对自行车上增加和减少摩擦力的设计作解释。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验合作和不怕困难,尊重自己和他人的劳动成果。发展对技术设计和动手制作的兴趣,激发创造精神。体验认真实验、收集数据,进行解释的科学过程,树立根据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态度。勤于思考、大胆解释,乐意用科学知识分析日常事物。感受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五、教学重点

  1、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试验等方法收集证据。

  2、尊重事实,对收集到的证据做好纪录。

  3、愿意合作交流。

  六、教学难点

  1、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对证据与解释之间的逻辑关系,提出自己的想法、评论,并与他人交流。

  2、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注重证据。

  七、教改措施

  1、以课堂为主阵地,向40分钟要效率,培养学生的好习惯。

  2、在探究活动中既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也培养学生动脑意识,做到既动脑又动手。

  八、后进生转化

  积极利用课余时间辅导学困生,不歧视、不放弃。

  九、教学进度

  第一周:开学工作

  第二周:第一单元 生物与环境 1、种子发芽实验(一) ;2、种子发芽实验(二)

  第三周:3、观察绿豆芽的生长 ;4、蚯蚓的选择; 5、食物链和食物网

  第四周:6、做一个生态瓶; 7、改变生态瓶

  第五周:8、维护生态平衡

  第七周:第二单元 光 1、光和影 ;2、阳光下的影子

  第八周:3、光是怎样传播的; 4、光的反射; 5、光与热

  第九周:6、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 ;7、做个太阳能热水器

  第十周:8、评价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

  第十一周: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1、地球表面的地形; 2、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

  第十二周:3、坚硬的岩石会改变模样吗? 4、土壤中有什么 5、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第十三周:6、什么样的土地容易被侵蚀 7、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第十四周:8、减少对土地的侵蚀

  第十五周:第四单元运动和力 1、我们的小缆车; 2、用橡皮筋作动力

  第十六周:3、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 4、测量力的大小

  第十七周:5、运动与摩擦力; 6、滑动与滚动

  第十八周:7、运动与设计; 8、设计制作小赛车

  第十九---二十周:复习迎接期末检测

人美版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篇29

  一、教学目标

  (一)能力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景理解分数四则运算的意义,能正确进行分数加减乘除和四则混合运算,能解决生活中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

  2、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解决有关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3、了解鸡、兔同笼问题,会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4、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和常用的体积(容积)单位,会进行单位间的换算。会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会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5、会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能根据方向与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会描述简单的线路图。

  6、能根据实际问题设计简单的调查表,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

  7、能结合具体案例,设计一个符合指定要求的方案。

  8、了解数据描述可能产生的误导。

  9、了解“黄金比例”的相关内容,会运用比的知识设计图案。

  10、能从数学的角度认识溶解现象,并应用体积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能力目标

  1、结合实际生活,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运用已有的知识分析、探究、解决问题,培养应用意识。

  2、运用分数四则运算和统计的有关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在学习分数四则运算和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和学习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形成一定的评价与反思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能积极参加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并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2、结合本册教材的学习,体会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3、学会倾听和质疑,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分析

  (一)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

  1、关注污染——分数加减法(二)

  2、包装盒——长方体和正方体

  3、小手艺展示——分数乘法

  4、谁先上场——可能性

  5、布艺兴趣小组——分数除法

  6、人体的奥秘——比

  7、走进军营——方向与位置

  8、中国的世界遗产——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9、爱护眼睛——统计

  10、数学与生活——鸡兔同笼问题

  (二)教材重、难点:

  本册教材的重点是:教学分数四则运算,培养学生分数四则运算能力,培养学生解答比较容易的分数应用题的能力,进一步认识简单的立体图形,并进行有关的计算,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以及结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难点是:使学生正确理解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法则,正确分析理解掌握分数应用题。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