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第二学期家长工作计划(精选7篇)
小班第二学期家长工作计划 篇1
一、情况分析
在加强家长工作资料管理与过程性资料的收集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
二、指导思想
积极探索新型、互动、参与式的家教研究与指导新模式,优化家教指导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与幼儿、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幼儿间和谐发展,切实办家长满意的教育,为小学输送合格的家长。
三、工作目标
凝聚多方合力,整合优质资源,积极探索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互动,与小学相互衔接,努力推进家庭教育向多样化、多元化转变,限度地开发家长的教育资源,限度地满足家长对现代家庭教育的强烈需求,形成积极高效的家庭教育指导机制,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四、工作措施
1、讨论、制定家长学校工作计划,拟定本校家长学校的年度工作计划和三年发展规划,完善更新学校网站家庭教育专栏的页面。对照优秀家长学校动态评估细则,落实各项日常工作。
2、建立共研机制、以xx市十x五家庭教育研究基地园为抓手,继续深化市级课题《指导家长培养幼儿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实践研究》的研究,开展以好奇心、想象力、创造力三方面为主要内容的亲子家庭游戏,即《28个开展创新教育的家庭游戏》得以推广和运用。
3、建立互助机制,不断扩大班级家庭教育志愿者队伍,发展家庭教育志愿者人数达50人以上,成立“家庭互助小组”,家庭教育志愿者完成网上“中华家庭教育志愿者培训课程”学习,完成一篇学习体会,主动帮助本班两个以上家长,给予一定的家庭教育指导与交流,并做好过程性资料积累。
4、有针对性的推广家教经验。召开一次家庭教育志愿者队伍建设专题经验交流会,总结家庭教育志愿者队伍建设的经验,努力发挥好家庭教育志愿者指导家庭教育工作的作用。
小班第二学期家长工作计划 篇2
一.情况分析
家庭是人们接受教育最早,教育内容最广泛,受教育影响最长久的场所。家庭教育对人的一生成长起着启蒙和奠基的作用,即使当他开始接受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后,家庭教育仍然在自觉和不自觉地产生影响。我们班是一个新生班,他们几乎都是刚丛家庭步入幼儿园体验集体生活,其父母也是初次尝试与老师接触,对幼儿园的一切都显得那么的陌生,对于科学育儿的知识也是知知甚少,对于幼儿在园的生活也存有怀疑。本学期我们将以热情的态度,积极主动地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针对性地向家长全方位地宣传科学育儿的知识,介绍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情况,及时了解家长的需要,想家长所想,为家长解除后顾之忧,为家园共育创造积极有利地条件。
二.家长工作目标
1.通过交流,家访,了解到幼儿在家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及特点,力争对每位幼儿做到心中有数,为家园共育打好基础。
2.通过开展各种各样形式的活动,如家教知识讲座,家长咨询活动,园刊等,向家长介绍科学育儿的知识,宣传新的幼教观念,提倡素质教育,帮助家长树立符合时势的家教观。
3.开展丰富多彩的家园联系活动,定期发放调查表,开展对家长半日开放活动,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的生活情况,为家长接除后顾之忧,并请家长对我们的工作给予监督,并提出宝贵的意见,做好家长反馈资料的积累工作。
4.结合节日,开展家园同系活动,亲子活动,庆国庆,庆元旦等游戏活动,家园共同参与活动,增进了家园之间的情感交流。
三.具体措施
1.有针对性的进行家访,了解幼儿的家庭范围和幼儿的生活习惯,个性特点。
2.办好《家长园地》向家长宣传科学育儿的知识。
3.召开家长会,定期发放调查表。
4.进行幼儿保健咨询活动,让家长了解预防疾病的知识。
5.进行家长学校讲座,加强家园的联系。
6.向家长宣传冬季育儿的保健知识。
7.开展庆“中秋”,庆“国庆”,庆“元旦”等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
8.发放家长对幼儿园工作质量问题的调查表,做好家长资料的积累工作。
9.征求家长意见,做好反馈工作。一、本班教师介绍
本班共有三位老师,李老师、王老师负责幼儿的日常教育工作,郝老师负责幼儿的生活起居,我们三位老师会同心协力,全心全意地对待每一位幼儿。
二、本学期工作重点:
九月份:稳定幼儿的情绪,是幼儿基本适应幼儿园生活。
十月份: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的教育和就地采摘活动。
十一月份:举行秋季运动会和家长观摩活动。
十二月份:举行新年联欢会,请家长和孩子共同联欢。
三、教育教学工作:
我们将开设的特色教育有:环保特色、奥尔夫特色、英语特色、学具特色。
我们日常课程有:科学、数学、语言、社会、健康、美术、音乐、学具。
四、家园配合:
幼儿刚从家庭走入幼儿园,进入一个全新陌生的环境,会在心里上产生畏惧和不安全感,尤其会在正是入园后产生很严重的哭闹现象,希望家长配合我们作以下工作:
1、多为孩子讲幼儿园的好,有好多的伙伴玩,有许多的玩具,由老师给小朋友讲故事等等,增加幼儿对幼儿园的向往和好感,不要说:“你在不听话就把你送到幼儿园”等话,无形中让幼儿产生压力,对幼儿园产生畏惧。
2、幼儿在园有许多活动,难免有碰着摔着的情况发生,希望家长能谅解我们的工作。幼儿入园前交往机会少,不会表达对同伴的喜好,当他喜欢一个小朋友想和他玩时,可能会推他一下或拍他一下,难免会发生争执,如果发生这种情况请您多包涵。有时幼儿之间也会有抓伤的现象发生,此时您可以与我们沟通,但是要避开孩子,以免让幼儿对老师对幼儿园产生厌烦的情绪,不利于幼儿入园。
3、幼儿正式入园后,第一次和父母分开,产生分离焦虑,哭闹现象很严重,而父母也会很担心,孩子一直哭怎么办,喝不上水怎么办,会留在门口观望。大家的心情我们可以理解,但是家长越是观望,幼儿就越有依恋心理,哭闹时间就越长,不利于他们适应幼儿园的环境,正式入园后,希望大家能配合我们发下幼儿尽快离开幼儿园,我们会照顾好孩子们。
小班第二学期家长工作计划 篇3
我们小(1)班共有48名可爱小宝宝,26名小女孩,22名小男孩,这些宝宝都来自于农村和外地,宝宝们从不同的环境来到同一个地方幼儿园,宝宝们由哭闹变安静,从陌生到熟悉,渐渐的开始喜欢上幼儿园。在生活自理能力方面许多宝宝虽然能自己用餐,但时间太慢,而且桌面身上到处都是米粒,个别宝宝需要老师提醒督促,有的还要喂饭,有的吃汤泡饭,有的只吃饭不吃菜;午睡时哭闹的宝宝有许多,依赖性很强,不愿意自己动手穿脱、不会折叠衣物。需要老师在旁边照看;大小便暂时还能自理;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了解,发现每个宝宝身上或多或少存在着不同的差异。本学期我们以培养宝宝的生活自理能力为重点,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和指导。
二、具体目标:
家庭是孩子们健康成长的摇篮,是教育孩子成才的第一所学校。所以我们教师要密切与家长联系、沟通,向家长提供一些家教经验的文章。又通过向家长介绍、展示半日活动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另外,由于隔代领养的较多爷爷奶奶的过分宠爱、包办代替使宝宝养成了依赖,所以,特别要求家长在家里一定要给与宝宝动手的机会。教育方法要一致,家长要不断接受新事物,不断更新观念、更新知识,以身作则,多与孩子交流、沟通、帮助,
了解孩子的想法。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因此,我们教师也要及时引导、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行为、方法,使孩子快乐的成长。
三、措施:
1.认真仔细观察孩子,老师与家长共同记录好“宝宝成长记录”档案工作。
2.开展“家长学校”活动,并开设有关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方面的专题讲座。
3.向家长展示好家园半日活动。
4.每周五为家长接待日,进行个别咨询。
5.组织好每学期的亲子一日游活动,加深亲子间的情感交流。
6.利用“家园之窗”栏目,推广家教方面的经验文章。
7.向家长展示半日活动,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了解幼儿园的教学,通过横向、纵向比较孩子与同伴的差异,有针对性地教育、指导孩子。
8.利用随访、电话等途径密切与家长联系。督促家长在家要多给孩子练习的机会,养成自己乐意做力所能及的事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