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办公室计划(精选30篇)
4、教科研工作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教科研活动要遵循教育教学特别是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的规律,包括理论联系实际的规律,教科研活动的创新规律以及各专业学科理论的内在规律,教科研活动为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服务的规律,教科研活动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的规律等。
(2)针对性原则从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出发,依据教育教学的目标,对教育教学的系统及其要素、过程、行为、结果进行分析,找出问题,提炼出课题,进行研究。
(3)实用性原则把教科研活动的重点放在应用性研究上,从解决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坚持教学研究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为实现学校(专业)的教育教学目标服务。
(4)有效性原则要讲求教科研活动的有效性。教科研活动的组织者应事先做好周密可行的计划,明确每一次(项)教研活动的目标和组织形式、实施的可行性,争取每一次(项)教研活动至少能够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取得实际的效果。
5、教科研活动的主要内容
(1)贯标与质量管理研究
(2)职业技术教育教学模式、培养目标的研究;
(3)国内外职业技术教育状况与发展研究;
(4)课程教学指导思想与教学要求的研究;
(5)德育研究
(6)学生研究;
(7)师德师风研究;
(8)教研活动组织方式的研究;
(9)课程设计、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研究;
(10)核心课程教学方略的研究;
(11)教学过程控制的研究;
(12)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研究;
(13)具体课程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讲授方略的研究;
(14)具体课程的课堂练习题和重点作业题的选择和解题思路与方法的研究;
(15)备课方法的研究;
(16)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的'研究;
(17)增强课堂教学互动性的研究;
(18)教学案例的研究;
(19)教学语言表达艺术与技巧的研究;
(20)课堂提问艺术与技巧的研究;
(21)使用多媒体课件或教模、教具等辅助教学手段的研究;
(22)板书研究;
(23)远程开放教育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研究;
(24)远程开放教育网上教学资源建设研究;
(25)教学竞赛的研究,
(26)考试命题规则和方略的研究;
(27)复习考试重点与方法研究;
(28)考试成绩分析研究;
(29)课程教学质量考核评估内容、方式和模型的研究;
(30)课堂教学督导研究;
(31)督导听课评课研究;
(32)学生评教研究;
(33)多媒体课件制作;
(34)教育教学管理软件开发;
(35)其他研究。
6、教科研活动的主要形式
调查研究、试验、讨论会、交流会、总结会、报告会、专题研修、研修小组研讨活动、撰写学术论文学术讨论会、讲座;学术报告会;学术研究成果发布会;教学竞赛活动;公开课、示范课、观摩课、说课、听课、赛课、评课、经验交流会;论文交流会;科学试验等。
7、教科研活动的成果
教研活动的直接成果表现为:调查报告、实验报告、个人心得体会、总结报告、研修报告、教学指导书、多媒体课件、专业教学计划、课程教学大纲,以及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科研活动的成果主要表现为学术论文、学术著作、技术发明、计算机软件等
二、教科研活动的组织与职责
1、学校教科研活动的主体
学校教科研活动的主体是:教科研办公室、各教学部、各教研组、全体教师(含兼职教师和部分外聘教师)
2、教科研办公室应承担的教科研工作职责
(1)制定学校学期教研工作计划,对教研组和有关教师下达学期教科研课题任务,于每学期开学准备周完成,并印发到各教学部和教研组。
(2)组织重点教科研课题的研究活动,并及时做好记录。
(3)指导教研组和教师开展教科研课题的研究活动。
(4)对教研组和教师教研活动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评价和考核。
(5)组织教科研成果的评审。
(6)对教科研工作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
(7)向上级主管部门或学术机构申报本校教科研成果和推荐发表论文。
3、各教研组应承担的教科研工作职责
(1)每学期开学前向教科研办公室报送教科研课题,内容应针对本教研组上学期教学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下学期教学目标要求及教师承担的课程。
(2)根据教科室下达的教科研课题任务(含专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的编写、审定),制定教研组教科研活动计划,按课题分解到每一位教师,于开学第二周报教科室审阅备案。
(3)根据本教研组教科研工作计划,认真组织落实,按时组织教科研活动,并及时做好记录,按规范要求填写《教研组工作手册》中有关内容。
(4)每学期第十周和第二十周向教科研办公室报送本部门上半学期和学期教科研工作总结、教科研成果和《教研组工作手册》,自觉接受教科室检查考核。
4、教师(含兼职教师和主要外聘教师)应承担的教科研工作职责
(1)积极参加教科室、教学部、教研组组织的教科研活动,遵守教研活动纪律。
(2)从教学实际出发、从学校的教育教学发展出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努力钻研教育教学理论、教材、教学大纲、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育教学专业理论水平和实际教学能力。
(3)认真并善于从教育教学实践中提炼出教科研课题,并致力于课题的研究;积极承担教科室、教学部、教研组下达的教科研课题任务和教材、专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教学指导书、习题集、课件、教学管理软件的编写(制作)或审定任务。
(4)每位专、兼职教师每年必须完成一篇以上与本校教育教学相关的学术论文(20xx字以上),且经学校论文评审组评审认定为合格或经市级以上(含市级)合法报刊发表。具有中级职称的教师每二年必须在市级以上(含市级)合法报刊发表一篇学术论文,具有中级职称的教师每三年必须在市级以上(含市级)合法报刊发表二篇学术论文。
(5)开展教师间的听课活动,每位专、兼职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得少于6节,并及时做好听课记录。
(6)具有高级或中级职称的专、兼职教师每年应至少开设一次公开课。
(7)具有高级或中级职称的专、兼职教师每二年应至少开设一次学术报告会(学术报告会可面向教师或学生开办)。
(8)教师参加教研组教研活动并承担课题责任人的,应在课题研讨结束后向教科室报送《教研课题研究总结》。
(9)教师取得教科研成果应及时向教研组长和教科研办公室申报,每学期第二十周为本学期教科研成果申报截至期。
三、教科研活动的课题和计划管理
1、教科研办公室、教学部、教研组应紧密结合学校、教学部和教研组的教育教学实际,于每学期开学前拟订下学期教科研课题。教学部、教研组拟订的课题不得少于5个,于开学准备周前报教科室审阅。教科室汇总全校教科研课题,梳理选择后,报教副校长审批,据此编制《学校学期教科研工作计划》和“教科研课题研究任务书”,经教学副校长批准后,于开学准备周印发各相关处室、教学部、教研组。
2、各教研组应根据《学校学期教科研工作计划》和《教科研课题研究任务书》编制《教研组学期教科研活动计划》,报教科室审批并备案后组织实施。
3、教研组编制学期教科研工作(活动)计划应将学校下达的教科研课题落实到相关教师,明确责任。
4、各教学部应在开学第一周将本学期校内兼职教师和外聘教师名单、职称、承担课程名称、课时、任教班级、工作单位、联系电话等报教科室备案。
5、教科室应于每学期第二周将各教研组教师(含校内兼职教师和外聘教师)名单印发各教研组长。
四、教科研活动的时间管理
1教研活动时间为每学期第一周至第十八周每周四下午二节课后至下班前,每次时间不少于60分钟。特殊情况确需安排教师上课的需经教务处批准。
五、教研活动的过程管理
1、教研组应按计划开展教研活动,并实时予以记录。记录应做到实事求是、全面、详尽、整洁、清楚。教科室、教学部组织教研活动的情况必须及时记入《教研活动记录》)(编号:NHJXQD1802),教研组教研活动情况必须及时记入《教研组工作手册》(编号:NHJXQD1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