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师最新工作计划(通用22篇)
(4)比比三角形和梯形的关键数据和面积有怎样关系。
比较三角形与梯形。得出等底等高的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相等。
(5)把得出的各种平面图形大小关系对照面积计算公式。
让学生进一步明确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互为底和高。
梯形下底没有直接告诉,要先求出来。
3、综合练习
学生先独立计算“练习与应用”第3题。
再进行交流。
计算后组织交流。要使平行四边形面积与长方形相等,怎样确定底和高?三角形的底和高呢?梯形呢?
4、提高题:把下面的任意三角形ABC平均分成面积相等的四份。
画出一条边上的四等分点,再与对角的顶点连接。也可以用其他方法分步进行(先分成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再把这两个三角形对分)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呢?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多边形的面积
教学内容:
课本第26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帮助学生在比较和操作中进一步体会各个图形的面积公式的内在联系。能运用公式正确、熟练地计算常见的平面图形的面积,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促进不同学生的发展。
2、通过多种活动,巩固所学知识,能综合运用,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回忆和领悟各个公式推导的思路和方法。
3、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探索思考的过程中,提高对“空间与图形”内容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能运用公式正确、熟练地计算它们的面积,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根据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之间的大小关系,画出符合要求的平面图形。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认定目标(预设1分钟)
明确本节课所练习的知识点以及相关的练习题,心理上调节到最佳的学习状态。这节课我们继续进行一些练习(揭题),希望通过练习同学们能更熟练灵活地应用面积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整体先练,小组评议(预设15分钟)
自主学习单:
1、学生各自整体练习4~9题,并将有疑问、有困难的地方做上记号。
2、小组内在组长的组织下依次展示自己的作业。
3、组长确定哪些题组内已经达成了一致意见,哪些题还存在分歧,准备下一环节提问。
学生独立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困生。
三、提出问题,分析解疑(预设10分钟)
1、组内派代表提问。
2、学生之间相互解答同学的提问。
并根据交流的情况订正和完善自己的练习。
第4、5题,先算出一个图形的面积,再计算。
第7题,图1是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组合图形,可以分别算出面积后相加。图2也是两个图形的组合,但要从长方形里减去三角形的面积。
第8题,注意把长度单位化成“米”再计算。算出面积后再分别转换成用“公顷”“平方千米”做单位的数。
第9题,在计算草坪面积时,把左右两块草坪拼成一个没有小路的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各是多少?
3、创编练习
(1)下面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相比,甲( )乙。
A、大于B、小于C、相等D、无法确定
这两个三角形的底和高分别是长方形的长和宽,长与宽的乘积是相等的,所以,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2)一个平行四边形,底扩大6倍,高缩小2倍,那么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
A、扩大6倍B、缩小2倍C、面积不变D、扩大3倍
可以自己确定一下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分别算出变化前、后的面积进行比较。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呢?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多边形的面积
教学内容:
课本第27页。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横截面呈梯形的钢管堆中钢管根数的计算方法,能应用学过的面积公式测量并计算有关物体表面的面积。
2、启发学生能联系推导梯形面积公式的思路和方法探索出钢管根数的计算方法,并解决生活中的相类似的数学问题加以巩固。
3、培养动手实践能力,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能运用梯形面积公式计算横截面呈梯形的钢管堆中钢管的根数,以及相类似的数学问题。
教学难点:
规律的探索以及从直观的数学问题抽象到等差数列的探讨。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8分钟)
1、计算下面表格中平面图形的面积。
汇报交流。
计算多边形的面积时要注意什么?碰到单位不统一的怎么办?
2、交流书本P27第10题。
等腰直角三角形的腰长也可以看作它的底长,这样就可以算出它的面积。
二、探索与实践(15分钟)
1、出示自主学习单:
(1)先试着估计自己教室地面的面积。
(2)再分组进行测量和计算。
(3)估计多少个教室地面的总面积大约是1公顷。
观察时,应估计教室地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再估计教室的地面面积。
测量时,指导学生分工负责,分别量出教室的长和宽,算出一个教室的面积,再估计。
2、出示自主学习单:
(1)分组活动,按照第12题的要求把20本练习本摞成一个长方体,量出前面长方形的长和宽,算出面积。
(2)把这摞练习本均匀地斜放,使前面变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在量出相关数据,计算面积。
(3)小组讨论:两次测量计算的结果相同吗?为什么?
练习本斜放时一定要均匀,形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
两次测量前的图形变了,但长方形的长和宽变成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长度没变,所以面积相等。
三、解决实际问题
出示自主学习单:
1、分别拿出自己准备的实物,表面是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同桌之间先说一说如何求实物的面积,需要知道哪些数据。
2、合作测量出这些数据
3、分别求出自己的实物的面积。
4、同桌互相交换,验算。
学生活动后,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计算的结果。
四、评价与反思
1、先学生阅读表中的评价项目,然后回忆学习每部分内容时的表现,之间郑重的涂上颜色,对之间做出公正合理的评价。
2、互相对之间的评价做一些交流。
五、完成思考题
出示思考题,鼓励有兴趣的同学主动去解决。
引导学生通过画图帮助理解,也可以参考本单元第10页中“你知道吗”介绍
方法,解决问题。
六、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呢?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多边形的面积
第14课时校园绿地面积
教学内容:
课本第28--29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围绕需要解决的问题自主开展查找资料、实际测量、整理数据、分析讨论等活动,在活动中加深对相关面积计算的理解。
2、使学生通过参与事前规划、事中合作、事后反思的过程,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自主开展查找资料、实际测量、整理数据、分析讨论等活动。
教学难点:
根据图形确定需要测量的具体数据。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3分钟左右)
回顾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导入: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分别是怎样计算的?
二、提出问题(10分钟左右)
1、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独立思考后小组商讨办法。
出示教材中的问题。
导入:要知道学校的人均绿地面积,需要收集那些数据?可以怎样收集数据?
2、小组制定方案。
导学单(时间:5分钟)
1、你们组要测量哪几个绿地的面积?
2、要知道这些绿地面积需要测量哪些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