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9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工作范文 > 工作计划范文

工作计划范文

小组工作计划书(精选26篇)

2024-09-07 08:17:31工作计划范文打印
小组工作计划书(精选26篇) 小组名称:Dream High指导老师:迟丕贤一、小组活动名称:谁是我二、活动背景:在当今激烈竞争的社会下,作为21世纪的新一代大学生,我们承担着较之父辈更大的压力。....

  第二阶段:色彩基础的训练。

  了解色彩的基本知识,了解色彩的形成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用色彩来表达事物,表达感情,表达生活中的美好,可以画彩色静物或铅笔光彩画,可以用色彩制作工艺作品等艺术作品。

  第三阶段:国画基础训练

  继承中国传统艺术,学习国画基础知识,掌握笔墨技法,能够书写中国书法,临摹整幅国画,创作国画素描。

  第四阶段:手工培训

  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动手制作能力,学习折纸艺术、剪纸、泥塑、板雕、木雕等艺术。

  第四,课内外宣传

  兴趣小组要发挥“教室内外大排档”的“窗口”作用,布置展览橱窗,在教室内外展示优秀的美术作品,调动学生学习美术活动的积极性,营造校园艺术氛围,为推进学校美术教育、美化校园做出贡献。

小组工作计划书 篇25

  一、小组名称:快乐好学生成长小组/学龄期儿童成长小组

  二 、理念

  1、小组形成的原因

  1、1学龄期儿童正在长身体和长知识的阶段,智力、求知、理解和学习能力增强,他们在这阶段的生活经历和习惯在很大程度上将影响青年后的思想和行为,儿童小组工作计划书。我们的小组活动可以在这方面予以较多的引导和培养,使他们获得更多的成长机会。

  1、2多数儿童存在注意力不集中,多动现象,从而影响他们学习效果。因此,开展小组活动,运用小组工作方法,促使他们对事物能集中精神,提高注意力,这是做好每件事情的必要前提。

  1、3多数儿童做事半途而费,缺乏责任感,表现为没有耐力和毅力,将严重影响儿童的学习及相关品质。小组活动将通过相关活动内容,培养他们的耐力和毅力,使他们有更好的品质投入到学习、工作和生活中。

  1、4随着独生子女的家庭增多,家长对儿童过于溺爱,不敢让儿童独立活动,使儿童得不到必要的引导,从而使儿童养成依赖,无主见,以自我为中心,感情冷漠,难以适应集体生活,缺乏团体协作能力。我们的小组活动将通过小组工作的专业方法,引导他们重塑良好的意志和品质,增强其协作和交往能力。

  1、5作为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在学习专业理论的同时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锻炼自我,强化自己的专业知识,同时,给孩子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是全社会共同责任。

  2、相关理论

  2、1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白板学说认为,儿童的心灵犹如一块白板,它本身没有任何内容,可以任人涂抹而留下深深的印迹。因此正确的引导儿童的认知和思维,将使他们从小培养起良好的意志和品质。

  2、2认知理论认为,人类行为是由个人从环境中所获得的信息中所产生的态度塑造而成,因此我们针对学龄期儿童的特点,主要任务就是帮助他们习得与他人交往的能力,促成注意力的集中和耐力、毅力品质的形成

  2、3社会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强调个人的行为是由个人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决定的,人的大部分社会行为是通过观察别人、模仿别人而学会的。小组活动将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交互环境,使他们在这个活动中通过观察、学习获得认知的改变,增强交往互助性,提升个人责任感和培养耐力和毅力。

  三、小组对象

  在读小学三年级至五年级学生,每个年级8个人,24人,12人/组,共两组。

  四、目标:

  1、小组总目标:通过小组过程及小组社会工作者的引导,使小组中的儿童能够获得小组经验,促成他们能集中精力学习,做事情有耐性和毅力,增强团体协作力,从而促进学习进步,增进儿童健全发展。

  2、具体目标:

  (1)提高儿童的注意力。

  (2)培养儿童的耐力、毅力。

  (3)增强儿童之间的沟通协作能力和交往能力。

  五、小组的特征

  1、小组的性质:通过对成员的引导,提高成员对事物的注意力、耐力、毅力及其协作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2、小组持续时间:2周

  3、小组规模:督导1人,工作人员6人,小组成员 12人/组。

  4、聚会频率: 2次/周,共3次

  5、聚会的时间: 周五下午5:00-6:00,周六下午4:00-5:00

  六、小组工作者及训练计划

  1、小组工作者:徐勇、黎小丽、肖林、林泉、唐婧茹、王田

  2、训练计划:活动前星期3,4进行训练。

  七、招募方式及甄选标准

  1、小组成员的来源:雅安六小3年级-5年级学生。

  2、宣传招募方法:志愿参加,随机挑选

  3、允许招募的时间:20__年6月15日 星期五

  4、甄选标准:随机挑选

小组工作计划书 篇26

  小组名称:

  戒除手机瘾(大家可以另外想个好听点的名字)

  活动地点:

  北八活动室

  参与人员:

  小组10名成员

  背景

  越来越高档的智能手机,让人的碎片时间被手机完全填充,甚至整段的大好时光也被手机划成了碎片。我们真的需要时时刷微博吗?真的需要上厕所的时候看空间吗?在聚会的时候,和人聊天的时候,无时无刻都拿着手机吗?而当我们用手机度过了上课时光,度过了原本的阅读时光、度过了本该运动的时光,我们会回头想想,到底是我操控了手机,还是手机操控了我们?

  理论架构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类的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

  2、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强调人的行为,思想,情感反应方式和行为不仅受直接经验的影响同时也受间接经验的影响,观察和模仿是学习的主要过程,在学习过程中认知是很重要的,人在学习的而过程中具有自我调节的`过程。

  3、库利的镜中自我理论

  库利认为,他人犹如一面镜子,我们对他人眼中自己形象的想象对他人关于这一形象评价的想象以及某种自我感觉构成了自我认识。

  4、波恩的交流分析理论

  交流分析理论是检查在互动的过程中双方的行为对对方有无刺激作用利用该理论的目的是了解小组成员做小组时哪些成员比较主动,哪些比较被动,引导一些比较进入状态的成员影响一些状态不佳的成员来提升小组的动力和小组的凝聚力,并进一步达到小组目的。

  总体目标

  悦纳自己,面对现实,摆脱苦恼,重新生活

  具体目标

  1、接纳现在的自己,面对身边的生活,重新定位自己

  2、摆脱以前的烦恼,找到重新生活的动力服务对象

  身份特征:

  对手机有依赖的大学生

  自身特点:

  空虚无聊、手机成瘾

  小组特征

  1、性质:治疗小组

  2、节数:4节

  3、日期:20xx年12月11日

  4、时间:17:40-18:50 5、地点:北八活动室

  招募方式

  由小组内部有手机瘾的同学组成

  一、自我介绍时间:3分钟

  内容:小组成员进行简短的自我介绍,包括姓名、希望大家喊他什么。

  二、大混战

  目的:打破僵局,活跃气氛时间:10分钟

  材料:报纸或废纸(卷成球状)内容:

  1.全组一分为二,先划分自己的领土,两组之间要划出一个禁区。

  2.当带领者发号施令后,便要开始做战,在规定的时间内(3分钟左右),组员可用尽方法把“废球”抛到对方的领土内,但不可站在禁区内抛。

  3.最后以领土范围内留下最少“废球”的一方为胜,禁区内的“废球”不计算在内。

  三、制定小组规则,分享感受时间:7分钟。

  内容:

  1、大家共同制定小组规则,(比如把手机放桌上不能玩;小组成员要互相尊重,不能进行人身攻击;小组其他成员讲话时要认真倾听;及时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

  2、每个组员向大家表述自己参加这个小组的感受,以及希望能有什么样的活动,达到什么样的目的。

  第二节活动时间:15分钟

  内容:

  1、领导者带领小组成员进行客观手机依赖程度测试,让大家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小组成员可以在此过程中回想自己手机依赖的表现以及对自己带来的危害)同时,领导者收回测试,进行初步评估。

  2、让大家分享自己手机依赖表现,可谈谈特别感受,以及对自己造成的危害(因为依赖手机而失去了什么)。(其他成员可适时表现同感,不用一次发言,自由发言便好)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