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数学教学工作计划汇总(精选34篇)
五、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求难、求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六、教学进度(略)
有关数学教学工作计划汇总 篇27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有:
1、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及其表面积体积计算;
2、数的整除;
3、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4、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5、总复习。
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有:
1、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理解体积容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容积,体积单位。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会正确地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
2、理解整除,约数,倍数,素数和合数的意义。掌握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会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3、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能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能进行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4、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法则,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是在学生已经能够识别长方体,正方体,并且学习了一些平面图形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比较深入地研究立体几何图形的开始,是进一步学习其它立体几何图形的基础。数的整除这一单元的教学是在学生学过整数的四则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以后学习约分,通分,分数四则运算的基础。通过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获得一些有关整除性的知识,即数论中最初步的知识,还为学生到中学学习因式分解做些准备,使学生加深对整数性质的认识,还有助于发展他们的抽象思维。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是学生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始,分数的意义是在已有的基础上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以分数大小相等这一概念为基础的。分数意义的理解要联系整数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并用它来说明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约分是分数基本性质的直接应用。约分和通分的学习后面学习同分母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做准备。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是在学生掌握了整,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及其计算法则,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通分,约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分数,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作好铺垫。而总复习则是对全册教材学习内容的综合概括,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为下学期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册教材的教学重点是:
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及对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质数,合数,通分约分等知识理解。在正确掌握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教会学生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本册教材的教学难点是:
1、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的算法及灵活应用。
2、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怎样分解质因数。
3、对分数单位,分数基本性质的理解应用,使学生熟练掌握通分,约分的技巧。
4、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学生情况分析
我班现有学生44人,学生的学习态度,班级的学习风气比较好。我班的特点是:学生学习主动,优秀率及合格率等指标一直处于前列。多数学生父母对其要求较严,对行为习惯的培养很重视,因而这批同学的学习态度端正,成绩较稳定;但也有部分同学由于父母长辈过分宠爱,平时对自己要求不严,学习习惯较差,作业马虎,字迹潦草,由于学习态度不端正,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也有几位同学尽管学习态度端正,但由于学习方法,思维方式偏重于机械性的死记硬背,不够灵活,所以成绩也不够理想。综观全班的整体状况,具有较强的实力。上学期的期末区里抽考,我班成绩名列全区前列。
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在本学期中,要提高教学质量,我想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以解决:
1、加强自身学习,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文化知识水平,不断学习当今社会最新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思想,积极参与教科研活动,在实践中探索,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在学习贯彻"新课标"的实践中力争上游,抢占教学改革的制高点。
2、关注学生非智力因素,通过表扬,激励的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拟开展"优秀作业本评比","每月进步之星"评比等活动,让学生们在竞赛评比和表扬中获得进步。
3、注重因材施教,进一步做好提优补差工作。抓好班级数奥兴趣小组的辅导,让学优生和学困生结对,达到手拉手同进步的目的。
4、踏踏实实做好教学常规工作,以自己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满腔热情的工作作风,虚心向同事学习,同时争取家长的配合,共同做好对学生的培养。
教学研究重点
根据我班的实际情况,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十分明显。因此,对重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课件设计,从而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实践,提高教学的效率,是本学期我在课堂教学中的研究重点。
有关数学教学工作计划汇总 篇28
教材内容:1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十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目的要求:
1、使学生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的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悉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等于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用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辩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从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图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的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工整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单元教学目标:
一、长度单位:
1、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在活动中,使学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等于100厘米。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4、在建立长度单位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算量物体的意识。
5、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教学措施:
1、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米和厘米长度表象,
2、绘学生提供实际测量实物的机会
3、培养估测意识
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使学生会计算100以内的加、减两位数,会计算加减两步式题
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阖的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3、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问题
三、角的初步认识
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并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