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元宵节的周记(精选33篇)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街上的游人渐渐少了,爸妈催我快点回家,我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商业街。抬头望天空,月亮好亮啊!它似乎正微笑着向我招手,仿佛和我一起陶醉在节日的无限欢乐之中。
关于元宵节的周记 篇19
元宵节来了!在我国的传统节日中,它是春节活动的一个高潮,过了元宵节,这年才算真正过完了。在古代元宵节又叫“上元节”或“灯节”,到现在已有二千年的历史了。民间有逛灯会、社火表演、喝酒、猜谜、放烟花等活动,俗称正月十五闹元宵。所以呢,元宵节是一个“眼睛”的节日,但同时也是一个“嘴巴”的节日。
我这儿不是什么古城,没有什么庙会,也没有灯会,我有的就是县政府组织的每年一次的放烟花活动。放烟花的地点就定在县政府门前。大约七点左右。
我赶去看烟花时已经有一些的晚了,花炮已经开始燃放。那里人山人海,热闹极了!我先是看到无数个孔明灯升上天空,我连忙许愿。还没来得及闭上眼睛,只听一声巨响,烟花往天空中射去,在天空炸出了美丽的`火花,同时掉下来一个个“降落伞”,五颜六色的,美丽极了。有的烟花像火箭一样,飞上天空,又象花朵一样绽放开来,射出红的光,黄的光,绿的光,紫的光,把人看得都入迷了。天空中的烟花越来越多,形态各异。有的像撑开的伞,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花朵,还有的像数十条金色的银蛇,扭动着升上天空。天空好似一幅美丽,迷人的画面。
我被罩在五彩斑斓的烟花下面,有一种仙女飞天的感觉;又象是若大的空间,只有我自己在遨游神州。
欣赏烟花之余,“吃”也是必不可少的。宋代已有元宵节家家吃汤圆的习俗,取其平安吉利,合家团圆之意。赏完烟花,我也要回家吃汤圆了!
关于元宵节的周记 篇20
火树银花观灯,欢度元宵节。今天是正月十五元宵节。
今天早上我和爸爸冒雨去西环路看节目。我们去得有点晚。当我们来到西环路的时候,这里已经人山人海,热闹非凡。我们没有看到以前的节目。那里有秧歌演员、龙灯、龙舟、花篮、骑驴人、小丑、木棍和渔夫。他们大多数是秧歌演员。龙灯里有两条龙,一条龙里有七条龙。骑驴不是真的驴。驴再也不走了。其实人在走。有的是小丑,有的是鸡,有的奶奶是爷爷,有的爷爷是孩子,还有一个老人在玩木棍。他像孙悟空。有一个老人在钓鱼。每个节目前面都有一辆车,向全市人民说新年快乐。每个节目都有一个人在前面吹哨子,只有一个
晚上雨停了,我们在学校看烟花。很多烟花连在一起,一个点燃,所有的烟花都点燃了。有各种各样的烟花,最多的一百响,绿色、红色、蓝色、橙色和紫色。烟花亮了起来,有的像散花,有的`像星星,有的在空中闪过,声音雷鸣般震耳欲聋,震得汽车发出嗡嗡的声音。所以人们沉浸在节日的喜悦中。
看完烟花,我和父母去看灯笼。大部分是牛,因为是兔年。有许多画,非常漂亮。在美丽的灯光下,他们看起来更加美丽。树上挂着许多灯笼,这让我想起了一个四字成语。
火红的树木和银色的花朵――焰火表演和灯笼的海洋(在节日的夜晚)无数的灯火通明观众像墙一样围着站着而我妈工作的荣军医院也有灯笼,照亮夜空。这是一个热闹的元宵节。
关于元宵节的周记 篇21
春节刚过,元宵节就要到了。元宵节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是从汉代流传下来的。这一天,月亮很圆,所以我们应该吃饺子。汤圆也叫饺子,意思是圆圆的。这一天,我花了它逛街,吃元宵,看烟花。
午饭后,我和爸爸妈妈兴高采烈地来到城里看热闹,逛街。多热闹的街道啊!这里人山人海,马路成了“人行道”,马路两旁成了“超市”。到处都有生意,比如卖书、卖衣服、卖糖人、卖套圈、打奖品、打灯谜.令人眼花缭乱,眼花缭乱!
逛了一下午,吃完妈妈做的元宵,我们就去街上看烟花。只听“砰”的一声,一个巨大的彩球挂在天空,四处迸裂,像一颗盛开的小流星。突然,一个几十米长的“瀑布”出现在人们面前。它仿佛是一个仙女,轻抚着自己的头发,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画卷。突然,天空中有一个红色的球从远处飘来,伴随着烟花燃放。那是一架“飞机”?是流星吗?不,是孔明灯笼。然后,一个个,带着人们的美好祝愿,划破长空,飞向远方,淹没在夜空中。
人们忍不住拿起手机和相机,给这个海市蜃楼拍照。这时,无数烟花升起,用火焰洒在天空,让世界大放异彩。人们控制不住自己的激动,尽情欢呼!
今年的元宵节真的'很热闹。伴随着欢呼声,这里的焰火晚会结束了。皎洁的月光下,人们不时回头看远处隐约可见的烟火,有说有笑,依依不舍地离去。
关于元宵节的周记 篇22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
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身怀正意,由于那时候,战争严重,屈原看到老百性受苦受难很不忍心,不愿意看到这场面,便在端午节那天宝石头江,老百姓划船去找他的尸体,找了几天都没踪影,大家很失望。
随着屈原影响的不断增大,始于春秋战国的端午节也逐步传播开来,成为中华民族的节日。这就是端午节的由来,一个多民族的全民健身、防疫祛病、避瘟驱毒、祈求健康的民俗佳节。
关于元宵节的周记 篇23
王维有一句诗,“每逢佳节,思乡之情满满。”今天是元宵节,让人有点想家。老师还在津津有味的讲着,但是外面鞭炮声不绝于耳,让我们心痒难耐。我们要飞出教室,飞向天空,飞到烟花的聚集地,欣赏美丽的烟花,可谓“身在曹颖,心在汉朝”。老师是个善解人意的人,马上读出了我们的想法,命令道:“我们走。看烟花!”接下来是欢呼。
一到操场,我们就被眼前的风景迷住了:烟花五花八门:有的像打雷,有的像天堂一样美丽,有的像月亮一样圆.烟花互相竞争,我们被它迷住了。
正当我们享受的时候,突然一声巨大的“打雷”声惊动了我们,我们的目光齐刷刷地射向喧闹的地方,只看到烟花像火箭一样放在天空上,后面拖着长长的火焰,划破凝重的夜空。随着“舒”的一声,它爆开了,散落的烟花从身上抖落下来,在空中溅起耀眼的亮点,真的像仙女一样。
烟花不仅听起来像雷声,而且像月亮一样圆。
雷鸣般的.爆炸伴随着一枚火箭飞向天空,爆炸了,使它像今天的明月一样圆。我想它一定象征着团圆,它的名字应该叫团团袁媛。正是这种团结的力量,团结了56个民族,共同抗击今年的雪灾。迎接温暖的元宵节。
时间悄悄溜走,烟火渐渐淡去。我们也走了。月光下没有人,只有高高的天空。月亮和星星在窃窃私语。他们在说什么?一定要祝20__年奥运会圆满成功!
关于元宵节的周记 篇24
以前过元宵节的时候,都是在家里和家人团团圆圆地吃饭。可是今年不一样,我们在学校过了一个快乐的元宵节。
元宵节前一天,学校给我们组织了包汤圆的活动。走进食堂,只见外婆先从锅里拿出一团已经和好的`面团,抓在手里捏几下,把它捏得软一些。接着用双手把面团搓成长条,掰成大小均匀的圆球,放在衬着纱布的盘子上。然后,外婆拿出了猪油馅。一切准备就绪,外婆拿起一个小面团,给我们做起了示范。她先用右手大拇指在中间按一个小洞,一边转动一边把周围的面皮捏薄。接下来,外婆拿起一颗猪油馅,放进“小洞”里,又把封口捏紧,最后在手心里搓团。这样,一个精致的汤圆就做成了。
我学着外婆的样子,也来包汤圆,可是我的“小洞”没捏好面团都散开来了。我不灰心,再拿起一个。这次我认认真真地包,终于成功了。这是我第一次包好汤圆。
汤圆煮好了,我津津有味吃着自己包的汤圆,可真是与众不同啊!这真是一个难忘的元宵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