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五一周记汇总(通用31篇)
“孩子们吃饭喽!”随着大人们的一声呼唤,大家赶紧聚拢来,席地而坐,津津有味地吃着馄饨、烧烤,边吃边说笑,真是乐趣无穷。用过午餐后,不知是谁一声招呼,大家朝偶遇的两只小羊羔围过去左顾右看,有的还想亲手摸一摸小羊身上那柔软而雪白的毛,小羊们已经被我们这些不速之客给吓坏了,现在看见我们手伸过去就更加害怕了,一边”咩咩”地叫个不停,一边到处躲藏,使我们这群孩子更喜欢它们了。
太阳快下山了,大家收拾好炊具,乘车打道回府。一路上,大家无比喜悦,还久久回味着野炊的欢乐情景。这真是一个愉快的五一啊!
有关五一周记汇总 篇14
今天,我们全家去广东省的博物参观。下面,我和大家说说博物馆的见闻。
首先我们参观了潮州木雕。潮州木雕起源于唐代,经过明代,再到清代,最后到民国初期。
潮州人木雕采用的木料是樟木、梨花木、杉木……潮州木雕的制作有沉雕、明雕、暗雕、浮雕……
我们看了个作品。有一个老鼠和一串葡萄。讲解员说:“老鼠的繁殖能力很强,葡萄也很多籽。这就意味着多子多孙。”
我们还参观了潮州人的卧室。讲解员说:“潮州人是很爱干净的。连内、外衣都要分开来洗。”从这句话中,我感觉到了,潮州人是很爱干净的。我们要向他学习。讲解员:“让我们猜那张床和现在的床有什么不同?”顾客七嘴八舌的说(很混乱)“讲解员说了答案……
我们还参观了另一个展览馆,了解到了广东智人的进化。广东早期智人的代表是马坝人。早期智人的体质特征跟现代人很相似。但仍然保持着一些远古特征。晚期智人的体质特征跟现代人基本相同。我们还了解了他们的生活用品和习性。
最后我们还参观了古钱币和战国时期的兵器介绍和稀少动物的三个展览馆。在一楼大厅买了个纪念品就回家了。
今天,我了解到了一些知识。知道了潮州人是怎么雕刻图案的、早期智人是怎么生活的、古人的钱是怎么样的……今天,我了解到了这么多的知识,好开心呀!
经过这一次的.参观,我感受到了以前的人生活很艰苦。但是,他们的创造能力是很高的。他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了许多东西。对比之下,我们的生活是多么的美好。我们要好好珍惜眼前的这些美好生活,创造出更好的生活用品!
有关五一周记汇总 篇15
黄山是我心驰神往、魂牵梦萦的地方。由于种种原因,我两次经过黄山附近而未能亲临其境,成为我多年的憾事。
去年五一,我终于见识了黄山的“奇松”、“怪石”、“云海”与“汤泉”,更使我对黄山松的“自强”、“团结”、“进取”与“奉献”精神有所感悟。游览归来,总是琢磨着要写点什么,但又总觉得好的词句已被前人用得一字不剩,以至于我总想“梦笔生花”,却又“江郎才尽”,时常为此而辗转反侧。今夜,夜阑人静,思绪宁静,故执笔聊以释怀。
前往黄山的途中,雨滴拍打着车窗,让人心中倍感遗憾。随着汽车的行进,雨越下越大,似乎要浇灭我心中向往黄山的熊熊烈火。快到时天公作美,雨渐渐停了下来,我们一下车便拿着相机,四处拍摄。由于刚下过雨,地上升起团团白雾,能见度很低,镜头里也只能记录山脚下或浓或朦胧的秋色了。
顺着石梯往上爬,周围一片白蒙蒙的,只能看见一条长长的石梯在大雾中向上延伸,此时此景,我们感觉像是在仙境里,正一步一步向天上进发呢。坐上缆车,视野开阔了许多,天空也渐渐变得明亮起来,可以看见不远处像刀劈斧凿一样光滑陡峭的岩壁,岩壁的缝隙中长着或大或小、或弯或直的各种姿态的黄山松。它们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每棵树都是朝着一个方向生长的,也就是有阳光的方向,更让人相信它们拥有一颗永远向阳、朝气蓬勃的.心。
下了缆车,远处的浓雾被阳光撕开了一道裂缝,远近的山色顿时明亮了起来,浓雾渐渐下沉形成了云海漂浮在眼前,尽管比不上记录黄山的影片里的云海那么恢宏与壮观,但足以大饱眼福了。云海在黄山并不是时时都有。云海在风的作用下,环绕着山峰流动,时快时慢,时而自下而上冲过山峰,再盘旋于山体之间,就像传说中的飞龙在天;时而正面冲击山体,就像惊涛拍岸,顿时化成烟雾飘散;云层错落有致,波浪滚滚,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诱人的光芒;远处的山峰在云海里若隐若现,犹如漂浮在海里的岛屿,更像山峰被移至了天上,又如影片《阿凡达》里展示的科幻世界……
到达玉屏楼时,阳光又躲了起来,还下起了毛毛细雨,浓雾又笼罩了起来,迎客松尽管和我们近在咫尺,却如新娘般,羞羞答答,披着“轻纱”,欲拒还迎。想遥望莲花峰、天都峰更是不可能的事了。
我们沿着崎岖的山路,先后过了百步云梯、莲花峰、一线天等,最后登上了光明顶。途中,从这个山峰到另一个山峰,像是上山又像是在下山,怪不得导游风趣地说:“不要再问是上山还是下山了,上即是下、下即是上。”乍一听,还以为是禅语呢,就像“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一样。也许是之前,游客老是问此问题吧。乃谓“不识黄山上下路,只缘身在此山中”啊!
从光明顶下来后,途经了一片松林,其壮观让我再一次震撼,江山如此多娇,也要有绿色的衬托啊。只见松林长得郁郁葱葱、苍劲有力、生态昂然、神态则各异,刚下过雨,叶尖上还挂着颗颗剔透的雨滴,使松树更显苍翠,微风一过洒落一地晶莹;雾色很浓,锁住了松林,人置其中,犹如身处在一幅水墨画里;偶有光亮从树的间隙中透了进来,更显出了它的幽深与丰富内涵。
一路下山,一个个挑夫从我的身边擦身而过,有年轻力壮的,有年迈的,有挑得少的,有挑得多的,他们有节奏地“嘿、嘿、嘿”吆喝着,我甚至可以听到他们气喘的声音……遇到一位头发花白的挑夫,他落在挑夫队伍的后面,正在用另一根扁担的一头撑在地上,一头撑在肩上的扁担上以卸走部分货物的重量来稍事休息。我们迎了上去询问:“阿伯,您多大岁数了?”
“六十有一了”
“年纪这么大了,还做这份工啊?”“还能干就干吧,挑少点就行。以前,我能挑100多斤,现在只能挑70斤了。”……
听到这些话,忽然觉得鼻子有些酸,眼眶也有些发热,一种无名的感动不禁油然而生,对他们肃然起敬。是啊!山上供游人住宿的酒店、休息亭的一砖一瓦,包括供给游人每一滴水、每一份菜,每一样供游人使用的东西,都是他们辛辛苦苦从山下,一步一吆喝地挑上来的啊。我们在观赏着黄山这大自然的瑰宝的同时,是否想到他们为此洒下多少的汗水与艰辛?
望着他上山远去的背影,我想到了长期奋战在一线的铁路职工们,不管刮风下雨,不管白天黑夜都坚守在岗位上,为保证列车运行安全,为保证旅客生命和财物的安全而默默奉献着……他们就像黄山松一样值得我们去赞美;他们都是很平凡的人群,同时他们又是最伟大的,最值得我们去尊敬的劳动者。
有关五一周记汇总 篇16
五一节这天,我和妈妈去摘草莓。
来到农田里,一眼望去一片碧绿。我迫不及待地冲到草莓地里,弯下腰来去摘草莓。只见许多形态各异的草莓从绿叶下探出小脑袋,好奇地打量着我们。没有成熟的草莓是绿的,成熟的草莓是通红的。我选一个最大的草莓摘下来。它头上长着几片碧绿的叶子,像戴一顶绿色的小草帽。它的身子是心形的,像是两个草莓长在一起。它的身上嵌着密密麻麻的“绿芝麻”,上面还长着又细又短的小黑刺儿。它的身子底下长着两个小疙瘩,黄中透绿。
我被那鲜甜的味道馋得直流口水,就把草莓往口里一扔,津津有味地嚼起来,只听见小籽儿在嘴里咯嘣咯嘣地想,凉凉的,软软的,蜜汁直往心里流,甜中带酸,好吃极。
有关五一周记汇总 篇17
5月2日,我们一家人和约好的叔叔、阿姨,还有我的小伙伴,一起去了耕海人家。
到了那里,我就和我的好朋友张思凡聊了起来,过了一会儿,他的父亲说:“你们带上杯子去捉螃蟹吧!”我们都异口同声的答道:“好啊!”于是我们去拿了两个杯子,就下海去捉螃蟹了,我们边找螃蟹她边对我说:“要把石头搬起来,才能找到螃蟹。”
于是我翻开了一块比较大的石头,一看,一对紫色钳子,碧绿色的壳儿,一双大大的眼睛,举着它的钳子,挥舞着,好像想夹我们一样,于是我一下伸手捉住了它,它却一下子夹住了我的手,我的手顿时流了很多血,这时我的好朋友张思凡赶紧把它的一条腿抓住,放进了杯子里,然后她就把我带回了饭店用创可贴贴一下,但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回饭店的时候,我的伙伴的.脚不小心踩在了淤泥里,陷了下去拔都拔不起来,我说:“你的脚慢慢的用力往上抬。”过了一会她的脚终于挣脱了出来,但是鞋还在里面,“我来帮你!”我说,于是,我就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她的鞋子拔了出来,然后我们两个互相搀扶着回了饭店,我们休息了一会又跑下去了,我又搬开一块石头,看见了一只螃蟹不大不小,但是跑得很快,我赶紧抓住了它的一条腿,放进了杯子里,于是我跟她又抓了很多螃蟹、弹涂鱼、还有一种很奇怪的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