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员工担保合同(精选33篇)
六、产假及护理假
1、女员工正常分娩产假90天,难产的增加15天,多胞胎生育的,每多生一个婴儿,增加15天。
2、妊娠三个月内自然(人工)流产的,给假15天,妊娠3个月以上7个月以下自然(人工)流产的,给假30天,7个月以上早产按第1条标准给假。
产假工资由用人单位到社保中心申领。请产假须附结婚证、准生证及有关政府相关单位核发之证明文件。
其中女员工产假的申请资格为必须在公司工作满一年以上,并在预产期7个月前填写
《请假单》交部门主管和总经理审批并送总经办备案,女员工在预产期两周前开始休假。产假包括公众假期及法定假在内,且必须一次连续使用。
3、妻子年满24周岁,分娩后的一个月内,男员工可享有七天有薪护理假,申请该假期须附相关出生证明。
七、丧假
1、员工直系亲属(即:_______________配偶、父母、妻子)去世,给与三天丧假,工资照发。
2、员工的旁系亲属(即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弟姐妹或公婆、岳父母)去世、给与一天丧假,工资照发。
丧假必须于办理丧事时一次使用,不能保留或以其他方式代替。请假后七天内须提交死亡证明至总经办备案。
注:_______________员工婚假、产假、护理假及丧假期间的基本工资照常发放,其他津贴按本章第三款执行。
八、社会保险
公司按国家规定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_______________
1、 对于_____籍的员工,按照国家规定缴纳_____市社会保险,员工需缴纳部分由公司在其工资中代为扣缴。
2、 员工户籍在_____大市范围以外的,按_____相关文件的规定,由公司申报与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的缴交,员工个人不缴费。
九、培训
为了促进公司可持续化发展,帮助员工在实现公司目标的同时实现自己的事业规划,公司将为员工提供相关培训,员工培训情况将记录在案,作为绩效考核和生殖的依据之一。
1、 新员工入职培训
公司新员工应该获得入职培训以尽快认知公司与熟悉工作岗位。入职培训由用人部门负责业务部分,总经办负责基本行政、人力资源政策和流程的告知。
2、根据工作需要,部门可安排员工接受在职培训,由在职部门经理或业务骨干进行专业技能培训。
3、公司安排的其他培训
根据管理需要和员工发展的需要,公司将在适当的时候组织需要外部培训或拓展培训(具体参照相关制度)。
第三章 规章制度
一、考勤
1、出勤
(1)打卡:_______________公司员工每天上下班须做电子考勤记录(早晚两次)。员工应亲自打卡或者签到,帮助他人和接受他人帮忙打卡/签到者,无论迟到,均按迟到(10分钟以上)一次处理并罚款100元。
(2)因特殊情况忘记打卡/签到的员工应在下一工作日向部门经理或以上主管说明情况,由部门经理或以上主管签字确认并注明原因。如有主管签字却未注明原因、或有注明原因而未经签字确认的,同样以迟到/早退或旷工论处。
主管人员所有的未打卡或签到必须注明原因并由总经理签字确定,无总经理签字确认的一律以迟到/早退或旷工论处。
(3)总经办应定期检查员工考勤记录,如发现有未打卡/签到并且无部门经理或以上主管签字确认的,如部门经理或以上主管不能确定其正常在岗的,一律以旷工论处。
对于下属分公司员工考勤,总经办应不定期以电话或现场检查形式进行抽查,如有发现上班时间未在岗、也无因公外出情况的(以外出登记为准),一律以迟到/早退或旷工论处。
(4)如因迟到或早退而谎报为打卡有异常或忘记签到的员工,一经查实,以每次旷工1天处理。
(5)当月忘记打卡/签到或打卡有异常累积不得超过三次。有特殊情况需报总经理签字确认,无总经理签字确认的,没超过一次按记小过一次处分并视为迟到(10分钟以上)或早退。
2、公出、事假
(1)员工公出、事假应将相关领导所批的《公出审批单》或《请假单》报总经办备案登记后方可外出。
a、 普通员工1天以内公出的,应在《部门外出登记表》上详细记录
注:_______________如有派车登记的(以登记名字为准)可不用另填外出登记
b、普通员工公出1天(含)以上3天以内、请假3天以内的,由部门经理签字后报总经办备案:_______________
c、普通员工3天(含)以上或部门主管及以上人员请假,一律由总经理签字批准后报总经办备案
(2)员工在上班时间内未登记或未经批准而擅离工作岗位半小时以内的,按警告一次处理;超过半小时的按旷工半天处理;超过二小时的按旷工1天处理
如有紧急/特殊情况不能事先填写登记表、公出单或请假单的,应提前或在外出1上时内电话通知部门经理或总经理同意并在上班当日补办手续,否则以旷工论处。如发现有弄虚作假者,将对相关责任人予以记大过处理
事假工资按其具体请假天/时数和(岗位+绩效)工资计算扣发
3、迟到、早退和旷工的规定和处理
上班时间开始后10分钟(含)至30分钟内打卡者,按迟到论处;超过30分钟(含)以上者,按旷工半天论处;超过半天以上1天以内(含),以旷工1天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