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9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合同范本

合同范本

技术保密合同(二)(精选34篇)

2024-06-11 18:42:16合同范本打印
技术保密合同(二)(精选34篇) 合同编号:协议编号:_________披露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开户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帐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接受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址:....

  1.1有书面材料证明,“透露方”在未附加保密义务的情况下公开透露的信息;

  1.2有书面材料证明,在未进行任何透露之前,“接收方”在未受任何限制的情况下已经拥有的专有信息;

  1.3有书面材料证明,该专有信息已经被“接收方”之外的他方公开;

  1.4有书面材料证明,“接收方”通过合法手段从第三方在未受到任何限制的情况下获得该专有信息。

  2.如果“接收方”的律师通过书面意见证明“接收方”对专有信息的透露是由于法律、法规、判决、裁定(包括按照传票、法院或政府处理程序)的要求而发生的,“接收方”应当事先尽快通知“透露方”,同时,“接收方”应当尽最大的努力帮助“透露方”有效地防止或限制该专有信息的透露。

  第五条否认许可除非“透露方”明确地授权,“接收方”不能认为“透露方”授予其包含该专有信息的任何专利权、专利申请权、商标权、著作权、商业秘密或其它的知识产权。

  第六条补救方法

  1.双方承认并同意如下内容:

  1.1“透露方”透露的专有信息是有价值的商业秘密;

  1.2遵守本协议的条款和条件对于保护专有信息的秘密是有必要的;

  1.3所有违约对该专有信息进行未被授权的透露或使用将对“透露方”造成不可挽回的和持续的损害。

  2.如果发生“接收方”违约,双方同意如下内容:2.1“接收方”应当按照“透露方”的指示采取有效的方法对该专有信息进行保密,所需费用由“接收方”承担;2.2“接收方”应当赔偿“透露方”因违约而造成的所有损失,包括(但不限于):法院诉讼的费用、合理的律师酬金和费用、所有损失或损害等等。

  第七条保密期限

  1.自本协议生效之日起,双方的合作交流都要符合本协议的条款。

  2.除非“透露方”通过书面通知明确说明本协议所涉及的某项专有信息可以不用保密,接收方必须按照本协议所承担的保密义务对在结束协议前收到的专有信息进行保密,保密期限不受本协议有效期限的限制。

  第八条适用法律本协议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管辖,并在所有方面依其进行解释。

  第九条争议的解决由本协议产生的一切争议由双方友好协商解决。

  协商不成,双方约定经仲裁委员会解决。

  第十条生效及其它事项

  1.本协议一式四份,甲乙双方各执两份。

  2.本协议自签订之日起生效,任何于协议签订前经双方协商但未记载于本协议之事项,对双方皆无约束力。

  3.本协议及其附件对双方具有同等法律约束力,但若附件与本协议相抵触时以本协议为准。

  甲方(签章):乙方(签章):年月日年月日

  签于:签于:

技术保密合同(二) 篇34

  甲方: 

  乙方:

  甲乙双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国家、地方有关规定,就企业技术秘密保护达成如下协议:

  (一)保密内容和范围

  1.乙方在合同期前所持有的科研成果和技术秘密已被甲方应用和生产的。

  2.乙方在合同期内研究发明的科研成果。

  3.甲方已有的科研成果和技术秘密。

  4.甲方所有的技术资料。

  (二)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1.甲方为乙方的科研成果提供良好的应用和生产条件,并根据创造的经济效益给予奖励。

  2.乙方必须按甲方的要求从事项目的研究与开发,并将研究开发的所有资料交甲方保存。

  3. 乙方必须严格遵守甲方的保密制度,防止泄露企业的技术秘密。

  4.未经甲方书面同意,乙方不得利用技术秘密进行新的研究与开发。

  5.乙方在双方解除聘用合同后的三年内不得在生产同类且有竞争关系的产品的其它企业内任职。

  (三)协议期限

  1.聘用合同期内。

  2.解除聘用合同后的三年内。

  (四)保密费的数额及支付方式

  甲方对乙方的技术成果给予的奖励,奖金中内含保密费,其奖金和其中保密费的数额,视技术成果的作用和其创造的经济效益而定。

  (五)违约责任

  1.乙方违反此协议,甲方有权无条件解除聘用合同,并取消收回有关待遇。

  2.乙方部分违反此协议,造成一定经济损失,甲方视情节轻重处以乙方3~10万元罚款。

  3.乙方违反此协议,造成甲方重大经济损失,应赔偿其甲方所受全部损失。

  4.以上违约责任的执行,超过法律、 法规、赋予双方权限的,申请仲裁机构仲裁或向法院提出上诉。  

  甲方(盖章)

  乙方(盖章)

  法定代表人签名 

  签名

  二○

  年   月

  日

文章评论